一、以太坊分叉是什么意思
君士坦丁堡,以太坊的下一次全系统升级,即将到达您附近的一个节点。
君士坦丁堡包括五个不同的以太坊改进建议(EIPs),已经于8月31日完成。一旦在以太坊上发布,这些提案将通过一系列新的向后兼容的升级永久地改变区块链。
这意味着运行以太坊软件的计算机网络的节点必须与整个系统一起更新,或者继续作为单独的区块链实体运行。
系统范围的升级在过去引发了相当多的戏剧性事件,更正式地说法应该是“硬分叉”。最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部分用户不同意这种变化的情况下,这可能导致同一区块链的两个不同版本同时运行。目前想要投资以太坊的朋友,可以到比特网交易所进行交易。
二、以太坊为什么硬分叉
以太坊进行硬分叉是因为技术升级、解决争议和保障安全性。
一、技术升级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以太坊生态的日益壮大,原有的技术框架在某些方面可能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硬分叉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能够帮助以太坊实现技术上的升级和更新。通过硬分叉,以太坊可以更新其协议规则、优化网络性能、增加新功能等,以适应日益复杂的业务场景和用户需求。
二、解决争议
在区块链社区中,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可能会因为某些技术决策或规则制定产生分歧。当社区内部出现重大争议时,硬分叉可能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通过创建新的分支链,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和技术路线发展,以解决分歧并推动以太坊生态的多元化发展。
三、保障安全性
区块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发现重大漏洞或潜在风险,为了保障用户和生态系统的安全,硬分叉可能是一种必要的手段。通过硬分叉,可以修复网络中的漏洞、增强安全性措施,确保以太坊生态系统的稳健运行。
综上所述,以太坊之所以进行硬分叉,主要是出于技术升级、解决争议和保障安全性的需要。这种技术手段有助于以太坊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确保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三、伦敦分叉在即,以太坊离“加密一哥”还有多远
近日,以太几乎连续两周走出连阳的辉煌形态,这着实为沉寂的市场添上了一把大火。究其原因,BTC与亚马逊的暧昧纠缠似乎仅仅是整个行情的导火线,而伦敦分叉和EIP1559或许才是驱动以太忘我上涨的内核动力。
谈及分叉,不少币民开始翘首以盼,是不是ETH要生出ETCplus了?或者干脆在以太链上囤U吧,说不定分叉以后就各链一个,岂不是直接翻倍。
币民脑洞之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但ETH要生出ETCplus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伦敦分叉EIP1559激发的对立矛盾愈演愈烈,社区内部存在着不少分歧与僵持。但以太坊网络预计在8月5号就能达到12,965,000区块高度,而目前反对派还没有重大举动,飞出黑天鹅的概率似乎已经微乎其微?
同时笔者认为1559提案是ETH从POW走向POS共识的压力测试,还将会是以太坊登上“加密一哥”的重要奠基。那么,分叉和EIP1559究竟是什么,这对以太坊网络和ETH价格又会有什么影响,本文将会从这一次伦敦分叉简单说起。
硬分叉与软分叉
比特币劈腿事件过去了近3年,主流币圈的精力也更多地集中于生态应用层面,硬分叉和软分叉的辉煌已经不敌昔日。但作为曾经风靡圈内的两个概念,硬分叉和软分叉究竟是什么呢?这有个最抽象简单的解释就是:硬分叉意味着新旧版本软件已经无法兼容,二者开始各自记账和各自建立生态,新旧两派分道扬镳并建立起两条不同的区块链;软分叉则更加温和,新版本在旧版本的基础上建立了更严格的规则,但旧版本依旧对其兼容,二者仍可共存于一条链上而无需对立。
当然,也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例子作比方:分叉就好比环境变化,而软件设施就好比人们的衣着。那么软分叉就代表气温升高,人们可以继续穿着原来的棉大衣,只不过需要薅出里面的棉花,而且新产生的衣服也无法变回原来的大衣。而硬分叉就代表陆地变海洋,人们的棉衣已经不再可用,而是需要换成聚脂泳衣。
如果非要从最广大的普通币民来考虑,一般软分叉只是升级迭代部分功能,而硬分叉需要切换成另一条主网链,同时也意味着你能映射到等数量的新币,例如ETC、BCH和BSV。
其中以太经典ETC便是ETH的首个硬分叉项目,而在当时差点给以太坊带来致命性打击。2016年6月份,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众筹平台The DAO被黑客掳走价值5000万美金的ETH,当时社区投票表决在1,920,000区块进行硬分叉并回滚所有交易。而反对派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区块链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精神,以至于部分矿工仍坚持在原链上挖矿,形成了一条不接受回滚的以太经典链。
伦敦分叉与EIP1559
伦敦分叉是以太坊继柏林分叉和伊斯坦布尔分叉之后的又一次升级,其中柏林分叉已经平稳运行,因为它主要是优化以太坊主网性能,对各方的利益影响都不大。而伦敦分叉则直接导致矿工们拉帮结派,因为EIP1559将可能直接导致矿工无矿可挖。
1559提案主要是优化平抑gas的波动,防止以太坊交易者盲目“内卷”,根据网络和区块状态为每一笔交易设定参考性的基础费用。而在EIP1559之前,用户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在钱包里选择慢、中、快三种gas费,同时为了提升速度,不少用户开始盲目加价,这就直接导致gas费相当于一个没有任何参考的拍卖会,参拍者进行着无脑抬价的活动。
如果只是设置固定费用,或许社区反映还不会这么剧烈,EIP1559同时规定这个基础费用收到的ETH将被直接销毁。这意味着,如果交易者不给超出基础费用的小费,矿工将无法获得任何收入,尤其是交易冷清的时候。
1559支持者大多是生态层面的参与者,因为该提案可以优化用户体验,减少盲目支付和手续费操纵。同时手续费一大部分被销毁,也是对通胀模式做了动态调整,或将有利于网络的长期发展。
而1559反对者则应该是矿工了,因为他们直接面临着收益降低的问题。除了收益问题以外,1559给小费的模式依然可以存在恶性“内卷”,这意味着用户并不能实质性降低费用,而是相当于主网向矿工收税。
目前很多人是认为分叉新币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的,因为V神还有生态站队都是在1559这边,但以Flexpool和Spark Pool为代表的反对算力已经高达60%,这足够自建一条不含EIP1559的以太新链。那么不惜严重损害矿工短时利益的1559提案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或许这和未来即将登场的ETH2.0及POS有着重大关联。
伦敦分叉助力POS
根据ETH开发社区的相关消息,ETH2.0已经敲定了完全过渡到权益证明挖矿(PoS)的相关规范,这被认为是区块链能源消耗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这将直接导致以太坊的能源消耗为原有的万分之一。
而伦敦分叉和EIP1559似乎是POW过渡到POS的重要压力测试,通过这次压力测试,引导重要生态和社区逐步往POS改革,同时利用市场行为逐步清退原有的POW挖矿,这为ETH2.0及POS的真正到来和落地扫清了一定的障碍。
而针对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市场在5月初通过ETC的走势得以表达。这是因为以太坊一旦过度到POS时代,矿工认为将手中的显卡机器拿去挖ETC能获得更大的收益,于是市场率先反应,出现了这么一场让普通人看不懂的大暴涨。
推开社区矛盾不谈,POS算法对币价势必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因为POW首先要求矿工进行大量的前期投资,而这些投资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压缩利润,以至于不得不进行持续性的再投资。这导致大部分矿工不得不充当卖家卖出手中的币,以至于最终挖出来的币被分配到二级市场,而不是积累到矿工的资产负债表。
POW矿工不得不卖币以维持经营,而POS则全然不同,因为一旦矿工将一定数量的币投入到了质押系统,在一个总量相对恒定的ETH系统中,矿工们相当于拥有了相对永久化的收益权,同时新产生的ETH还可以直接投入矿池,无需分配到二级市场。
因此,在POS系统中,矿工们已经将一块蛋糕瓜分,而将这块蛋糕做大会是他们的利益共同驱动。换言之,质押、拉盘和享受高分红将会是未来POS矿工的三大标准动作。
以太坊的“加密一哥”指日可待
从1559提案到POS,市场一致认可降费提速的重要性,当前的区块容量和速度直接抑制了币价的上涨,这是因为当ETH币价上涨之时,手续费也随之水涨船高,这让广大的交易者苦不堪言。另一方面也抑制了生态的建设,导致了大量生态溢出,进而也抑制ETH的需求并打压其价格。
似乎ETH的价格已经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形成了一个动态均衡,只要价格一涨就会抑制需求,进而压低价格。而打破这一格局的重要举措便是降费提速,于是EIP1559和后续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就肩负了这个使命。
此外,POS共识让广大矿工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他们不再依靠芯片等硬件来相互竞争,而是通过质押来确定份额,为增加算力只能不断地从市场买币。等到形成了一定的格局之后,拉高ETH的价格或将是他们不谋而合的举动,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做大蛋糕。
不难想象,在POS和ETH2.0完全落地的时候,速度缓慢、价格高昂的比特币将会立即处于加密货币的劣势,甚至逐步落后于使用POS共识机制的其他项目。
而凭借着优良技术和蓬勃生态的以太坊,无论是在市值还是共识上都势必成为加密领域的“一哥”。而这,也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伦敦硬分叉在即,六年前以太坊的创世地址们在干嘛
撰文:潘致雄
北京时间 2015年 7月 30日晚上 11点 26分,以太坊 0号区块被正式挖出,该区块中包含了 8893笔创世交易,为 8893个地址分配了以太坊网络中初始的 7200多万个 ETH。
刚刚过完「六岁生日」的以太坊网络即将在本周迎来伦敦硬分叉升级,此次升级中的 EIP-1559是以太坊诞生以来首次经济模型修改,该提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引发了部分矿工和社区的巨大争议。截止发文时,仍有 35%的节点未升级支持伦敦硬分叉,不过无论如何,这一切都将在两天后尘埃落定。
在这个对于以太坊颇具纪念意义的时刻,我们对那几千个创世地址的特征和资产持有情况做了些简单的分析,也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有两个比较直观的维度可以参考这 8893个地址目前持有 ETH的情况,一个是这些地址总共持有的 ETH和持有 ETH数量的分布情况。
据链闻统计的数据,这 8893个地址当前持有的 ETH总量约为 309万 ETH,相比六年前的 7200万 ETH减少了近 96%。
但是如果以美元价值来看,这些地址资产价格提升的幅度很大。参考 CoinMarketCap上 ETH在 2015年 8月 7日的开盘价格 2.83美元,六年前 7200万 ETH的总价值为 2亿美元;但是按照 ETH目前的 2500美元的价格计算,309万 ETH的总价值超过 77亿美元,是六年前的近 40倍,而在不久前以太坊创出 4300美元历史高点时,这一增幅更加可观。
另一个维度是持有 ETH数量的分布情况,特别是余额小于 0.01 ETH的地址,很可能是被抛弃不用的地址。
经整理发现,目前有 5317个创世地址的余额小于 0.01,占全部创世地址的约 60%。如果扩大该标准为小于 1 ETH的地址数量,则占全部创世地址的约 82%(7248个)。
虽然这些地址已经将绝大多数的以太坊转出,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地址背后的用户卖掉了以太坊,因为也很有可能只是转移到了其他地址,或用户是在对地址进行整理,不过这些情况无法从链上准确判断。
在这批创世用户中,仍有 8%的地址几乎未挪动手中的 ETH,特别是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以太坊的价格从最低不到 1美元涨到了最高 4000多美元,这些人的浮盈至少有了几千倍。
从具体的规则来说,我们获取了这些地址创世时的余额和当前的余额,如果差值介于 0.01 ETH至-0.01 ETH之间,则符合该标准,因为其中不少的地址收到过各种各样的空投,或创建过智能合约,所以可能会增加或者减少一些 ETH。
所有符合该标准的地址数量为 723个,更可怕的是,这些地址持有的 ETH数量超过 200万 ETH,占 8893个地址当前 ETH总持有量(309万 ETH)的 65%。这 200万个 ETH目前的价值约 50亿美元。
在这 8893个地址中,有一个地址的当前余额相比创世时减少了超过 1190万个 ETH,也就是该地址在创世阶段的几乎所有 ETH都已转出,只留下了零头(不到 10 ETH)。
该地址(0x5abfec2…56f9)在创世时收到了 1190万个 ETH(也是创世时余额最大的地址),一周后该地址创建了一个智能合约地址(0xde0B295…7BAe)用以管理这 1190万个 ETH,目前该地址在 Etherscan上被打上了「Ethereum Foundation」(以太坊基金会)的账户标签和「EthDev」(以太坊开发者)的姓名标签(一个账户标签下可能有多个姓名标签)。
所以从 EthDev这个地址来看,目前的余额接近 40万 ETH,相比创世时的 1190万个 ETH减少了 97%的 ETH。不过和上面的情况一样,其实持有的美元价值是增长了,从创世时的 3368万美元(ETH以 2.83美元计)增长至如今的 10亿美元(ETH以 2500美元计)。
蓝色是 ETH余额,黑色折线是持有 ETH的美元总价值
另外在 8893个地址中,有 40多个地址的余额相比创世时的余额还增长了,其中增长最多的一个地址增加了超过 3万个 ETH(现在价值 7500万美元)。
该地址(0xddbd2b9…121a)在创世时获得了 1万个 ETH,没过几天这位未知用户就把 ETH全部转到了 Kraken,或许是在出售这些 ETH,或提供流动性。然后该地址又在 10天后收到了一笔 8万多 ETH的转账,后来又陆陆续续分批转移出(部分流向了交易所),剩下约 4万个 ETH。该地址自 2015年 10月以来,余额就再未变化过。
而该地址收到的 8万个 ETH,其实最终还是来自于上述的这个 EthDev的。所以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测是,这位用户(机构)除了参与创世之外,还和以太坊基金会有较深的关联,或许是某个开发者、某个以太坊基金会的内部地址、某个早期投资机构等。
网络中对于该地址的信息极少,不过在 Etherscan的开发者文档中,使用了该地址作为演示,这也许并不是一个巧合。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10182.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