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化人民币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数字化人民币的最大好处是提高竞争力、效率和韧性;推进金融数字化和普惠金融;极大降低发行和交易成本,提高M0流通效率和央行货币地位。
人民币数字化好处
1.交易更便捷。
数字货币可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与使用纸币差别不大,但是省去了纸质人民币找零的困扰,同时它不依托于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只要用户装有数字货币钱包即可。
2.支付更高效。
数字化货币采用的是双离线支付,不依赖网络即可实现支付。像纸币一样可以实现满足飞机,油轮,地下停车场等网络信号不佳场所的电子支付需求。
3.安全性更高。
数字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稳定性和可靠性值得信赖,保证了数字货币的低金融性风险。如果真的发生了盗用等行为,对于实名钱包,数字人民币可提供挂失功能。
4.交易路径短。
交易路径短,只需要拿手机碰一碰就可以了。当然针对不愿意用或者没有能力用智能手机的群体,为了满足公共性和普惠性需求提出了解决方案,可以选择IC卡,功能机或者其他的硬件,比如整合健康码及余额显示的可视芯片老人卡,通过碰一碰或者二维码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安全的数字人民币支付体验以及出行便利。
5.中间环节少。
数字货币支持点对点转账,不需要第三方机构协助,也可以去除清算结算环节,一方面在跨国,跨机构转账方面特别方面,一方面在民生补贴方面特别方便。因为通过数字货币职能合约的方式,可以实现定点到人交付,民生资金,可以发放到群众的数字钱包上,从而杜绝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可能性。比如疫情之后,为了推动消费复苏,全国各地推出了形式各样的消费卷,其设计发放是存在一些不完美之处,如果政府想要给予贫困补贴,用数字人民币或许会更好,因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清算都是由央行完成,国家所发放的每笔政府补贴都可以追溯到它的用途和经手的每个环节,比如消费补贴是否买了理财产品,是否用于炒房,都可以被追踪到。
6.减少环境破坏。
数字货币减少了对纸币的印刷,从而减少了对大自然的索取。
7.防伪能力强
数字货币的使用需要展示拥有特定秘密的能力,交易支持多方见证,因此,想要伪造数字货币而不被发现是不可能的。
8.便携性强
不同于现金,如果1万块的现金放在钱包里面,基本上就撑的满满的了,可是数字人民币没有上限,无论是100块还是100万都可以放在钱包里面,余额无上限。
9.匿名性好
人民币数字货币可以做到个体之间小额转账的匿名,有效保护用户隐私。
10.资金成本低
数字货币在转账,维护等方面成本极低,这得益于其数字化的形式。不同于支付宝和微信,数字化人民币跟纸币一样,提现不需要手续费。
11.具有强制性。
数字货币因是法定货币,所以我们在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时候任何机构都不能拒收,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不能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只支持现金支付的现象,对于习惯用手机的我们来说很不方便,而数字货币解决了这一问题,数字人民币既可以通过手机支付,也不用担心被拒绝付款。
二、美国为何会认可比特币
1.在2020年7月25日,美国联邦法院作出了一项历史性的裁决,首次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认定为受美国法律保护的“货币”。这一裁决表明,比特币不仅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还具有货币的功能。
2.尽管如此,美国联邦政府并未将比特币定为法定货币。因此,对于这一裁决,我们不应过度解读。美元的地位尚未受到威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美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3.尽管美国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够与美元相提并论。这种认可更多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美国为何会认可比特币作为货币?这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4.首先,这是对区块链技术的一种认可。数字货币被视为未来支付的趋势,有潜力改变现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并可能挑战美元的国际地位。
5.其次,中国在数字货币的研发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央行正计划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发行央行加密货币的国家。这对于美国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促使美国担心自己在加密货币领域可能落后于中国。
6.第三,美国可能也在秘密研发自己的数字货币。这种对比特币的认可可能是为了将来推出美国自己的数字货币做准备。例如,虽然脸书等科技巨头提出的数字货币Libra并未获得美国官方的认可,但美国央行完全有能力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
7.货币是国家信用的体现。不可否认,区块链技术将引领市场变革,优化现有的金融支付体系,创建一个更安全、快速和稳定的新货币体系。尽管市场上存在众多所谓的“空气币”,但它们不太可能成为主流。最终,各国央行推出的加密货币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
8.作为Roseview财经,我们将继续关注更多问题。欢迎关注并参与我们的讨论,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三、大伙们口袋里的现金,可能要被数字货币取代了
这小半年来,互联网上关于央行发行数字货币( DCEP)的新闻可是有不少。单单是下面这一张数字货币の秘密露出照,就已经被各大媒体们转发得出现了电子包浆。
但有意思的是,大伙们对于央行数字货币还是略显陌生。
不知道差友们有没有听过这个古早段子,“我想买台 iPhone手机,请问哪个牌子的最好?”
其实不少人对央行数字货币的认识,和这个段子还挺像的。
就像一说到智能手机,大伙们会想到 iPhone一样,比特币、以太坊之类玩意儿也成了大家认识数字货币的模板。
这玩意是啥?它和支付宝微信有啥差别?央行也要割韭菜了?不少的问号也出现在了网友们发量不多的脑门上。
如果各位差友们也有类似这些的疑问,那么你们可算是来对地方了。
因为今天,差评君准备试着和大家聊一聊央行数字货币的那些事儿。
首先我们来讲讲,到底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的英文简称为 DCEP,是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的缩写,简单来说就是数字化的人民币。先别急着打瞌睡,名字之类的其实并不是重点,大家眼熟一下就可以了。
按照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的描述,DCEP有着很明确的定位,那就是部分代替 M0,说人话的话,那就是部分替代各位手中的纸币和硬币。
各位还记得上一次使用现金是啥时候吗?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差评君已经快不记得人民币长啥样了。
但纸币和硬币那么可爱,为啥要部分取代他们呢?这让嘻哈歌手们怎么炫富啊?
其实啊,那些我们已经较少使用的纸币和硬币,本身就挺烧钱的。是的你没有听错,钱这玩意,很烧钱。
根据美联储公布的美元现金生产成本表,我们可以看到,各个面值的美元生产成本有多少。而我们的人民币差不多类似。
除此之外,包括人民币的运输、存储、流通、销毁等等环节,可都是要烧票子的。就有研究机构推算,传统人民币现金的运行成本约为每年 2767亿元。
数字人民币推行之后啊,这一大笔的运行成本预计可以节省一大半,假币之类的问题也会得到很大的解决。
这么一解释,是不是能理解央行的良苦用心了?
看到这,肯定会有差友问了,这些问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不是一样能解决吗?而且现在第三方支付用得好好的,DCEP和它们有啥区别呢?
别急别急,且听差评君娓娓道来。
DCEP和第三方支付的不同与优势。
首先差评君想说,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DCEP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可能并没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未来我们可能只是多了一个数字钱包,多了一种支付方式,例如支付宝和微信中多了一个使用 DCEP支付。
和其他第三方支付比较直观的不同的是,DCEP支持双离线支付。也就是说,两部没联网的设备也能完成付钱收钱。(具体的技术细节还未公布),除了扫一扫之外还引入了 NFC支付(碰一碰),并且转账和提现都不需要手续费。
但如果抛开 DCEP的表面,深究起来的话,DCEP这个玩意和第三方支付的区别可大着呢!
想要理解 DCEP的不同,大伙们可能要先了解,各位在支付宝和微信里的钱,和手上的现金还有 DCEP的票子,并不是一回事儿。(嫌内容太长可以跳过下面这部分)
因为按照货币的供应量和流动性来说,我们一般把货币分成几个层次:M0、M1、M2、M3。
简单来说, M0一般指的就是我们各位手中的现金,M1= M0+单位活期存款,而 M2= M1+各种准货币。
所以呀,支付宝和微信里的余额一般被认为是 M1,现金和 DCEP是 M0,个人的储蓄存款是 M2。
央行可以通过统计市场上各层次的货币,预估经济形势,然后再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M0多,就说明老百姓手头有钱,M1多,就表示公司和老百姓手头都有钱。
其中 M1、M2部分数字化早就在进行了,现在就差 M0,也就是大伙手中的现金还没开始数字化了。
相信已经有盲生发现了华点,我们在用支付宝或微信剁手时,明明用的是余额 M1或者是银行卡储蓄 M2,但它好像干的是之前 M0的活儿。
流通性应该是最高的现钞 M0反而躺在口袋里,等待着大家的临幸。(也有一部分经济学家把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场景中的资金也算到 M0)
这不就乱套了吗,这样的统计数据还有意义吗?
对了,这就是推行 DCEP的第二个意义,将 M0数字化,让央行可以实时采集货币的流动数据,并且更加精准和高效地影响货币政策。
而且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为了让数据更加准确、让支付体系更加规范化,之前的央行可做过不少的努力,而 DCEP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支付行业发展五阶段图:
在移动支付的两强时代,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直连。
断直连之前:
属于大伙们的备付金*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名义存在了商业银行里,不少挪用备付金、洗钱、甚至是资金失窃的问题层出不穷。效率还行,但是安全性不高。
于是乎在 2017年,监管部门推出了"网联"平台,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断直连,资金流和数据也受到了央行的监管。
断直连之后:
打个比方,差评君在用招行卡往支付宝里存了 925元钱,背后就发生了这些:
差评君在招行的存款减少,从而间接减少招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而以支付宝名义存放在央行的备付金增加。
而且断直连之后,支付宝、微信之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 100%集中存管在中央银行。换句话说,两位马老板想挪用大伙存在户头里的钱的可能性是 0%,大伙们的钱变得安全不少。
是不是看得头都大了,简简单单存取个钱,竟然这么复杂??
是的,央行也是这样想的,我们再来看看 DCEP的简单粗暴逻辑。直接把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然后再兑换给老百姓。
所以呀,你说 DCEP这玩意妙不妙?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安全性和效率都有了保证。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和支付宝、微信的不同是,DCEP具有无限法偿性和强制性。其实就和现金一样,因为有国家背书,没有人能拒绝收取数字货币。
和比特币、Libra的区别
看到这儿,大伙们肯定已经明白了 DCEP和第三方支付的不同了。那么它和同为数字货币的比特币、Libra有啥区别呢?
认真盘一盘,它们的区别还是挺大的。
首先比特币这玩意儿其实是没有政府背书的,它由一位名叫中本聪的神秘人士发明。如果楼下小卖部的大爷不想收比特币,你还真的奈何不了他。
而且因为过分强调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比特币每秒最多只能处理 7笔交易。。。
要知道双十一期间网联的交易峰值达到了近 10万笔交易每秒。让比特币来体验一把双十一,可能能把各位剁手的病都治好吧。
再加上比特币市场中投机者多、币值不稳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玩意的应用场景还是挺窄的。
基于这些数字货币的表现,DCEP除了有政府背书之外,便采取了传统加密和区块链相结合的框架。也就是说,交易速度这方面不需要担心,而且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匿名性。
当然,因为是部分匿名,要是洗钱、贪污之类违法行为,还是能马上揪到你的。
Libra和 DCEP则会更加相像一点。
Libra是 Facebook推出的一种加密数字货币,它不追求对美元汇率稳定,而追求实际购买力相对稳定。是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数字货币。
和比特币相比,Libra的币值就稳定多了,它和美元、欧元、日元等等一系列的货币挂钩。而且每秒交易最高可达到 1000笔,安全性、匿名性也都有一定保障。
但它和包括 DCEP在内的其他法币之间的差别也很明显,那就是没有国家背书,无法受到各国央行的管控。
别说我们中国了,就连生它养它的美国也是在疯狂打压 Libra。
因为 Libra等等的超主权数字货币的推行,会损害各国的货币主权,大伙们可都不傻,上世纪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货币主权的削弱可就是病因之一。
Libra这一波挑战全球各国央行的行为,也以各国的坚决抵制暂告一段落。
各国都在行动
不止是中国的 DCEP,最近各国也都在推出自家的数字货币计划。
例如美国在今年上半年就公布了数字美元项目、日本央行也在今年的 7月份宣布尝试数字货币,还有法国、新加坡、加拿大、韩国等等国家也都正在路上。
而在六年前就提出数字货币计划,并在三年前就开始研发的我们,一不小心就走在了数字货币的前列。不得不说,这一次我们率先站到了风口上。
目前,我们的 DCEP也在紧锣密鼓的试点之中。
根据中国银行原行长的描述:未来的 DCEP和已经普及的第三方支付会并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谁能够做得更好,更加便捷,更加可靠,成本更低,谁就会拥有更大的市场。
所以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未来多了的,可能只是 DCEP这一个更方便的支付方式。对我们的货币体系而言的话,多了的则是一个更加崭新、和高效的支付生态。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12370.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