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货币全面发行后对其他银行有影响吗
数字货币要是全面发行后,这对各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很大的。各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会大大降低下来,其经济效益也就会提高起来。
这些天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积极稳妥推进,按照中央财经小组要求,坚持着双层运营,MO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并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在深圳,雄安,成都,苏州这4个城市及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去不断优化和完善数字货币功能。反映在股市上就是延续炒几年区域链板块的延续,在本周A股版块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要带数字货币股票都飞了起来。
从数字货币未来趋势情况来看,一旦央妈正式发行数字人民币,那么各商业银行就要提供数字货币服务。也就是商业银行就要科技投入建设自己的数字钱包和数字货币运行系统与央妈数字货币发行系统对接,与客户数字钱包对接,做好数字货币与记账货币,纸币,硬币的自由兑换。所以数字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工作及数字货币的回笼是很重要的。它不同于先前的纸币交易。这货币必须有专门的数字钱包,这钱包只能有央妈制作和发行,或委托商业银行制作和发行。
等到正在试行数字货币在四城市及奥运场景地方运行良好后,恐怕接下来的会是全面铺开,到那时支付宝和微信上的支付功能就会大大的被压缩掉,真正形成三家数字货币支付形式,而且央妈数字货币化会逐步上升并最终要占据70%以上的流通数字货币。唯一不利的是,对大多数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人老了,常出现头昏眼花的原因,他们依然会以现金交易为主,数字货币对他们的影响作用几乎不很大。
纠正一点,是法定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如果有央行来发行,那么它注定就不是商品,更不是产品,它是“法定货币”,而银行的存在就是为了促进货币流通的,根本不会有任何影响。所谓的冲击指的是什么?中国的银行分两类,一类是以国民经济发展作为依托的四大行,比如工商、农业、建设、邮政,以及农村信用社等,他们各有各的领域和资源,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但随着改革开放,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外资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比如广发、浦发、中信等,以及出卖华为的汇丰银行等。
而对于这些银行来说,货币是什么属性、运用了什么技术、传播的形式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被国家法律认可”,纸质人民币它不是商品,也不是产品,能流通、被认可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是央行发行的,所以根本不会影响它的流通。
非法定电子货币并不等于是法定人民币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只是一个“非法定电子货币”与“法定纸质货币”的媒介,这也包括各大银行APP里面流动的电子货币,实际上都属于“非法定电子货币范畴”。
基于网购的普及,移动支付应运而生,但国家法律承认的货币只是“纸质人民币”,并不包括银行、微信、支付宝里面流通的电子货币,只不过这些非法定电子货币的流通是建立在国家监管的基础上的。
所以,如果国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只是为了填补“法定货币”在电子领域流通的空白,而基于数字货币运用了底层区块链技术,它是最适合作为法定电子货币来发行的,并且等同于纸质人民币。
法定人民币、法定数字货币,两者的价值是相同的虽然区块链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基于数字货币领域的野蛮式爆发,技术积累已经很成熟了。也就是说央行在研发出法定数字货币之后,也逐步的研发了一些能承载数字货币流通的软件、技术等。
如果法定数字货币真的发行了,那么央行必然也会同时推出其应用的钱包,而支付宝、微信、各大银行、商业银行,也只不过是在自己的软件里嵌入这个钱包系统而已,可能在技术层面与现在的使用上有些不同,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现在的银行、支付宝等平台会造成冲击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
更总要的是,法定纸质人民币也好,法定数字货币也好,它一种价值的介质,流通的形式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它的价值来源于国家、法律的赋予,并不是单纯的商品或产品,这与古代使用的元宝、金锭、贝壳、铜钱、刀币类似,货币只是一种形式,国家信用、黄金储备、经济发展速度等才能影响货币通缩,而形式上的变化是不会影响原有的经济体系的。
数字货币本质上还是货币,只不过从古至今货币都是实物化的,所以我们就认为货币必须得有个实物,这样才具有交换的属性,最主要的是,有实物了以后拿在手里才觉得安心。
而数字货币其实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前我们用金银是因为金银有价值,后来纸币的出现解决了金银难以携带,容易损耗的问题,并且纸币可以脱离金银独自存在,因此纸币也就成了信用货币。而现在由于信息化发展迅速,因此数字货币就代替了纸币的位置。
所以数字货币本质上仍然是法定货币,对于银行与个人并没有什么影响。况且我们平常生活中用支付宝,微信支付已经习惯了,所以对于数字货币的发行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当然要说影响,还是有一点的,就是你再也体会不到,在家没事干,数钱的快感了,当然银行的ATM机也可能会要撤掉。
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任何一项新事物的推出到被大家所接受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另外,还需要有关机构让利,才促使大家成功推广和使用。
另外一点就是,现在存银行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他们对于新事物有着本能的抵触,可能还是更愿意选择传统的方式,一是自己玩不转新科技,二是怕有猫腻,被坑
应该不会。这个接受需要很长很长时间。
二、通缩之于币价的关系
从17年中下旬接触数字货币投资到现在,不敢说是一个大牛,但也算一个老韭菜了。不同周期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大牛市只要有资金流入有庄有概念可炒,啥币都会涨。但是拉长整个周期,什么样的币是跑赢大盘的,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币是需要我们认真来思考的。
19年BTC从底部上来,已经快3倍了。如果从数据挖掘去分析,真正3倍以上的币实际上并不多,或者说最高点到过3倍但很多割韭菜的姿势难看,兑换人民币,实际上是没有3倍的。
股市的底层逻辑是公司价值,用财报来衡量股票。而币价则靠共识,靠币的用户数。
今天来说说通缩。通缩可以理解为总量减少,供不应求,如果需求上涨的话,回归价值,币价就会涨。
1、去中心化货币属性的币种
BTC每4年产量减半,因其PoW的共识机制,产量减少如果币价不变的话,生态上的各个成员获得的利润减少。所以生态会自动调节,让价格回到生产成本上去。
再者BTC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需求是不断提高的。一些币的丢失,总量实际是越来越少的。是通缩模型的币种。
不过产量减半行情是否会每次都带来币价上涨,我觉得不一定,前几次50->25,25->12.5,他的变化是蛮大的,但从6.25->3.125,甚至减半的数量慢慢忽略不计时,他的减半行情会慢慢失去波动。所以我个人预计还有1-2个周期的机会去把握
2、中心化币种
这里提到币安,每季度根据收入几亿美元的回购销毁,是真正真金白银来回购的,这种币种实际上和公司的股份没有什么差别了。只是它还有许多场景去应用,比如节点锁仓。生态中的火币应用,如上币费,应用支付,500BNB开启邀请奖励机制等。
中心化和非中心化比,各有优劣。中心化适合公司模型和公链模型的设计。而且中心化币如果有业务财务收入,用真金白银来回购,那就是和社群用户共同承担了风险,是可以考虑配置的资产。
3、其他
很多其他币,实际上并没有设计通证模型的,大多是炒作概念为主,甚至一些技术高端的项目(也有可能包装出来技术币),还有一些每年超发币的数量的项目需要警惕。
真正懂得了币的通证设计,而不仅仅是为项目方的情怀买单,是理性投资者需要做的。
今年也能看到,BNB,LTC,BTCA,都是这种用户和需求不断增加,通证模型是通缩的带来了不错的收入回报。
熊转牛初期,是价值回归的周期。
而到牛末,可以适当考虑炒炒概念做投机,当下做价值投资是最稳健的。
三、数字货币defi里面的通胀和通缩是什么意思
数字货币是一种不受管制的、数字化的货币,通常由开发者发行和管理,被特定虚拟社区的成员所接受和使用。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将虚拟货币定义为:价值的数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当局发行,也不与法币挂钩,但由于被公众所接受,所以可作为支付手段,也可以电子形式转移、存储或交易。
根据《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我国境内没有批准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根据我国的数字货币监管规定,投资者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数字货币交易的自由。
温馨提示:
1、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2、在投资之前,建议您先去了解一下项目存在的风险,对项目的投资人、投资机构、链上活跃度等信息了解清楚,而非盲目投资或者误入资金盘。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应答时间:2022-01-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15363.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