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坊是什么,坊市制度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OKX欧易app

OKX欧易app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注册领取6万元盲盒礼包!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古代 坊是什么,坊市制度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一、市坊界限打破在什么时候

宋代开始,打破坊市界限。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宋代,市墙、坊墙均被拆毁,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设市,形成街市。

宋代,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了。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夜市生活越丰富的城市,当地居民的幸福感就越高,闻名世界的台湾夜市,曼谷夜市等,无一例外。每一个夜市都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缩影。夜幕降临,驱车开往封城,各个路口,随便一条街道,都能遇到美味丰富的夜市。

到了北宋,首都东京汴梁城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从御街,到城外的八个关厢,处处店铺林立。当时经济高度发达的都城汴京,夜生活十分丰富,比如汴京城的州桥夜市,经常要热闹到三更,也就是深夜十二点。

开封美食:

宫廷杏仁茶是由宫廷传入民间的一种风味小吃,选用精制杏仁粉为主料,用龙凤铜制大壶烧制的沸水冲制。配以杏仁,花生,玫瑰,桂花,枸杞子,樱桃等十余种佐料,是滋补益寿的佳品。杏仁茶吃起来就是酸酸甜甜的,在饭前来一碗,也是非常的开胃。

双麻火烧是开封名小吃。多作早点、夜宵。配油茶吃。双麻火烧的特点是口感酥焦,透五香味。双麻火烧的制作方法据说有三点最关键,即是用油和面,沾芝麻和好火候,掌握的好,烧饼烤出来起酥起层,焦而不糊。双麻火烧比月饼稍大一点,金黄金黄的两面都粘满了芝麻,分甜咸两种。里边像千层饼似的,一层一层,酥酥的香香的。

二、“坊”的概念出现在什么时候

元朝

回族从形成开始,居住就比较分散,故有“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元时回回主要聚居在交通沿线,商业中心和城市,如东南沿海各港口(广州、泉州、杭州)以及内地的扬州、开封、洛阳、西安等地。明清以后,封建统治者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将回民不断迁徙分散,与汉族杂居。有的甚至被迁赶到边远的穷乡僻壤和深山沟壑里。在这种情况下,回族以伊斯兰教为纽带,以清真寺为中心,集中团结在清真寺周围,成为相对独立的若干个回族小聚居区。回族把这种小聚居区在民族内部用“坊”来划分和称呼。回族的先民在唐宋时期被称为“蕃客”,一直到元统治了东南各省后,还被称为“回回蕃客”,把蕃客所住的地方叫“蕃坊”。后来经过发展演变,回族把自己住的地方通称“坊”了。

酒名中的“坊”一般表示该酒是“老酒坊”生产的,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如水井坊位于成都老东门大桥外,始于元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作坊,号称“中国白酒第一坊”。其他还有永盛烧坊、酒乡坊等酒版。

三、最开始的古代土墙建筑是什么时候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一.旧石器时期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具有多根系、多元性“中国”、“华夏”、“朝代”2.穴居、巢居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1.仰韶文化——仰韶村、半坡村

2.龙山文化:面积变小、出现套间式半穴居

3.河姆渡文化:干阑式建筑、榫卯构造

4.细石器文化:神庙与祭坛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1、文化背景

禅让----传子不传贤

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夏铸九鼎——青铜时代

2、科学技术

有规则的使用土地、天文历法

整理河道、防洪、挖沟溉渠

3、建筑状况

国家机器、修筑宫室台榭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历史背景

2.建筑状况:

•宫殿—居住、厚葬—等级制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

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线的艺术

整齐方正、院落式布局

二、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1.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走向封建制

•重礼,分封诸侯——宗法秩序,等级制

2.建筑状况:

•城市——“镐京”

•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

第二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一、东周(前770——前476为春秋,475——前280为战国)

秦、楚、齐、燕、赵、魏、韩

1.历史文化背景:

田地私有制、诸侯国争战

天子失学、百家争鸣

先秦理性精神——伦理理性的社会

色彩寓意:

“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苍

2.建筑状况:

•城市建设高潮:齐临淄、楚鄢郢

赵邯郸、魏大梁

•高台建筑、大型工程:七国竞筑长城

西门豹引漳水溉邺

李冰父子都江堰

•木构技术:榫卯构造,墓棺

《考工记》西周齐国官书

公输班——鲁班

3.建筑特征:

防御性、礼制、线的艺术:(北)理性对称

(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

二、秦(前221——前207)

1.阿房宫:上压天宫,下压黎庶

2.修长城、驰道

3.临潼秦始皇陵:气势庞大、

平面舒展、轴线对称

三、汉(前206——公元220年)

1.艺术风格:

交融——开阔而奔放、自然拙朴、圆润、气魄恢弘

2.建筑状况:

•<1>长安城(相当于公元前4世纪罗马城2、5倍).

•<2>单体建筑:

•明堂辟雍、洛阳白马寺

•园林——蓬莱三岛模式

•阙——“观”。

3.技术成熟:

<1>木构形式:穿斗式、抬梁式

<2>屋顶丰富,出现歇山

<3>拱券式、叠涩式艺术风格:

三、三国、晋、南北朝(公元220—589

1.历史文化背景:

战争、迁徙、分裂、割据——“魏晋玄学”

人的自觉——艺术形式表现人本身

2.对建筑的影响:

•薄葬、园林

•佛教建筑盛行——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石窟,新疆克孜尔——最早的石窟

甘肃麦积山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岗

洛阳龙门

太原天龙山

第三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一、隋、唐、五代

1.文化背景:儒的理性+道的内在精神

文士风度+佛教释的影响

互存互补——开朗、生机勃勃

文化的交流:鉴真东渡、引进胡床

形式、结构、材料充分结合

2.建筑群的发展:夯土台——以山为陵

加强总体规划——“三朝五门”

唐长安——严整、有序“万国和”

寺庙——佛光寺大殿、南禅寺大殿、小雁塔

3.建筑技术:

<1>河北赵县安济桥

•四个敞肩券,减少1/5自重,减少水压

•铁件加固——连接28道拱、加契子

• 28道并列券—券上加伏石、两边大中间小

•造型:平缓舒展,轻盈流畅

<2>木构——大面积、大体量

<3>都料匠宇文恺

五代:完美——停滞——定型

<4>砖木混合结构——灵隐寺双石塔、虎丘塔

栖霞山舍利塔、广东光孝寺铁塔

二、宋、辽、金

历史背景:10世纪(北宋+辽)12世纪(金+南宋)

赵匡胤——“艺祖”、赵佶

1.建筑理论:李诫《营造法式》

模数化、定型化、等级制、成就和局限

2.群体结合:城市,东京汴梁—《清明上河图》

水城苏州——“平江图”

宋三大名楼

河北正定隆兴寺

3.建筑艺术趣味:

•隽永、秀丽、优雅 1、园林 2、装饰

•辽代承唐风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北京天宁寺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

•金代为辽宋之结合,秀美纤细、色彩华丽

山西县崇福寺弥陀殿

山西佛光寺文殊殿

大同上下华严寺、大同善化寺、净土寺小木作

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一、元代

1.历史背景:

蒙古帝国——游猎生活——圈地

农业、工商业停滞

2.木构架:大胆、草率、简约

•减柱法、移柱法

•外檐大额作,内檐去斗拱,柱梁直接交接

•采用天然大弯木

二、明代

1.历史背景:

朱元璋国策——恢复唐宋风格

2.建筑技术:

<1>木构——注重整体性和规范性:

•沿用元代柱梁交接,建筑结构整体性加强

•官方建筑中看不到减柱造,平面布局整齐

<2>民间建筑水平提高——延续南宋建筑风格

《鲁班营造正式》——总结江浙一带经验

<3>砖普遍运用于地面建筑

长城、北京故宫史皇城(现档案馆)

明洪武年间南京灵谷寺无梁殿(砖拱)

琉璃:大同九龙壁、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

空斗砖墙

3.建筑群的成熟:

园林——《园冶》

十三陵、南京明孝陵

4.建筑艺术风格:

平直,无侧脚——比较呆板。

唐:8/1000升起 10/1000侧脚——舒展、稳重

商品发展——“通俗小说”

艺术“世俗化”——苏式彩画

三、清代

文化背景:怀柔政策——对外宽容:联姻

对内高压,“文治武功”

1.建筑群:

•住宅类型丰富

•皇家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圆明园

•藏传佛教建筑发展——拉萨布达拉宫

承德外八庙

•各地建文庙、贡院、学院

2.建筑技术:

<1>雍正年间官书《工部工程做法》

以斗口为基础单位

强调等级制走向极端

<2>算房、样房:专门从事设计、施工、预算的人

雷发达“样式雷”:开始用模型“烫样”

<3>斗拱退化成为装饰

小结:

1.中国古代建筑的各时代特质

原始社会浪漫时期

夏商周理性时期

秦汉浪漫时期高潮

三国、两晋南北朝理性时期

隋唐、五代、宋浪漫时期高潮

元明清理性时期高潮

<1>浪漫—理性—浪漫—理性…看似一种循环,又并非一种简单的循环——循环上升的过程

<2>三个高潮,文化成果的量大、规模大。其前都是一段多元化时期,但发展脉络始终一元化

<3>渐变、互补——在动态中发展

2.中国古代建筑的地区差异

3.纯金文化与合金文化

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8000~前2000)此期建筑基本可分南北两大系。南方潮湿地区从巢居发展为架空的干栏,已发现的最早遗迹为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的兼用榫卯和绑扎的干栏式建筑。黄河中下游黄土地区的房屋由半地穴居址发展为地上的木骨泥墙圆形房子和方形房子,如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所见的居址。随后又发展成郑州大河村遗址的那种两坡顶多间横排房子(见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建筑)。

商周时期(约前21世纪~前221)传说中的夏代的建筑遗址尚在探索中。已发现的此期最早建筑是偃师二里头遗址的早商建筑。为在湿陷性黄土地上建大屋而不致沉陷,此时建筑上已大量应用夯土技术,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即有近2万平方米的夯土台基。二里头的两座宫殿址都是主殿居中,四周用回廊或夯土围墙围成庭院,南面开门。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有大量夯土城墙和殿基。据这两个遗址所示,此期较大的建筑主体用木骨泥墙为承重墙,四周或前后檐另在夯土基中栽植檐柱,建一圈回廊或前后檐廊。在商代后期的藁城台西遗址的较小的建筑中,还出现了土坯砌的承重山墙。商代已出现了城墙,偃师尸乡沟商城、郑州商城和黄陂盘龙城等的城墙均用夯土筑成。城市布局已初具雏型。西周都城中的宫殿情况不明,但周原遗址中的凤雏早周房址已是两进的四合院,并有明确的南北中轴线,房屋主体用包有木柱的夯土或垛泥墙为承重墙,内柱沿面阔方向成列,进深方向则不成列,说明当时是以檩架为主梁架。西周已出现板瓦、筒瓦,屋顶局部用瓦。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建筑台基以草泥制土坯砌筑,周原遗址西周中期已出现了面积达280平方米、最大面阔5.6米、全部瓦屋顶的大型木框架房屋,夯土墙只起保持稳定和围墙作用。至此,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木构架、采取封闭式有中轴线的院落式布局这两个主要特点已初步形成。但直到隋以前,仍有大量建筑是夯土承重墙的土木混合结构。

春秋时,各国兴建了大量城市和宫室。宫室都属台榭式建筑,以阶梯形夯土台为核心,倚台逐层建木构房屋,借助土台,以聚合在一起的单层房屋形成类似多层大型建筑的外观,以满足统治者的侈欲和防卫要求。侯马晋城遗址中的牛村古城可能是晋都新田遗址,城内有每边宽52米的夯土台,就是巨大的台榭。凤翔雍城遗址出土的用于室内装饰的青铜表明此时建筑已很精美。此后的战国时出现了更多的城邑、宫室。战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二城,大城又称郭,是居民区,其内为封闭的闾里和集中的市;小城是宫城,建有大量的台榭。战国时出现的《考工记·匠人》提出了若干王都和城邑的规划原则,对后代颇有影响。此时屋面已大量使用青瓦覆盖,晚期开始出现陶制的栏杆和排水管等。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前221~公元581)秦统一全国,仿建六国宫殿于咸阳北坂,建朝宫、信宫于渭河之南。现存阿房宫前殿址和骊山陵的规模和气势都远过于战国时代,咸阳秦宫殿遗址发现有大量瓦当、花砖、石雕和青铜构件。秦代在修建长城、驰道等工程上也有巨大成就。

西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首都长安包秦代旧宫而建,城内陆续起造宫殿,但均不居中。各宫前都建巨大的阙,主殿仍盛行台榭式。王莽时又在南郊建明堂及九庙,也是台榭。长安居住区有一百六十闾里,有九市做商业区。城周围有七个陵,各陵建陵邑,迁富豪及前朝官吏居住,近似现代的卫星城。西汉地方城市及建筑都很兴盛,并有计划地在边远地区建回字形平面的屯垦城市和移民区。

东汉定都洛阳,有南北两宫。大量东汉壁画、画像石、陶屋、石祠等反映了不同类型的东汉建筑形象:北方及四川等地建筑多用台梁式构架,间或用承重的土墙;南方则用穿斗架,斗栱已成为大型建筑挑檐常用的构件。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中常用的抬梁、穿逗、密梁平顶3种基本构架形式此时已经成型。西汉中后期至东汉砖石拱券结构日益发达,用于墓室、下水道,除并列纵联的砖砌筒壳外,还有穹窿顶和双曲扁壳。画像石中还画有拱桥。但现存汉代遗物只有石阙、石祠和崖墓。

三国时代建筑是东汉的继续,最值得注意的成就是204年改建的曹魏邺城。全城面积6.5平方公里,平面矩形,由一条东西干道分为南北两部。北部除东北一角为贵族区外,均为宫室苑囿,主殿居全城南北中轴线上。南部为衙署和居住区,中间有南北干道直抵宫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轮廓方正、分区明确、有中轴线的都城。

西晋出现短暂统一后,随即陷入长达300年的混乱和分裂局面。各政权先后建有雄侈的都城宫室,最著名的是南朝的建康和北魏的洛阳、北齐的邺城南城。北魏洛阳宫城位于汉魏洛阳城北半部,衙署分列宫前大道的两侧,城外有方正的外郭,建有320个里坊,开隋唐长安城之先河。北魏时并出现琉璃瓦。此时期最值得注意者是大量的佛寺、塔、石窟。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寺庙逐渐采取中国宫殿官署的院落式布置,塔也与木构楼阁结合起来,仅早期石窟尚有某些中亚地区的特征,但也很快和中国特点结合起来。寺庙中最著名的是北魏洛阳永宁寺,内有九级木塔,高四十余丈,可能是历史上最高的木构建筑。现存北朝实物仅有石窟窟廊及嵩岳寺塔等少量砖石建筑,南朝则只存陵墓石刻。

隋至宋时期(581~1279)隋朝为时虽仅37年,却进行了大量的建设。隋立国次年建新都大兴(唐代改称长安),其面积为84平方公里,是人类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所建的最巨大的城市。城内有108坊和两个市,纵横排列,形成方格网街道。宫城在中轴线北端,其南为皇城,集中衙署于内。它是总结北魏洛阳及北齐邺城南城经验而建的,集中衙署于皇城则是它首创的(见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这座城一年即建成。一方面显示出夯土墙壁木构架房屋可以就地取材、预制安装,施工迅速的优点,同时也表现出组织施工上的卓越能力。隋的另一著名工程是开凿大运河。河全长2000余公里,其中80%是在6年内完成的。著名的赵州安济桥建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史载隋代建汾阳宫和明堂等重要工程时已有设计图纸和模型。

由于房屋采用木构架,随之出现了另一些重要特点:①外观分3级。木构架需防潮、防雨水淋濯,故每座建筑下有高出地面的台基,上有出檐较大的屋顶,外观明显分为台基、屋身、屋顶3部。屋顶又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等不同形式。②屋面凹曲,屋角上翘。抬梁式屋架自南北朝以来采用调节每层梁下矮柱高度的方法造成凹曲屋面,以利采光和排水。同时,四面坡的屋顶在角脊下要加一条角梁,角梁高度一般为椽径的三倍,在椽与角梁相并处,为使其上皮相平,就要在这部分椽下加三角形木条,逐渐垫高,这就出现屋檐在屋角处翘起的现象。③使用斗栱。为了增加屋檐挑出宽度以防雨,至迟汉代已出现从柱身逐层挑出横木以承托屋檐的斗栱。唐宋时,斗栱置于柱头之上,与梁和柱头枋交织在一起,外挑屋檐,内承梁尾,成为构架不可分的一部分。这时的斗栱较大,一般二柱之间用一至二朵。明清时斗栱简化成纯装饰物,尺寸缩小,二柱之间一般用四至六朵。斗栱为中国木构建筑体系中所独创,多用在大型木构建筑中。④模数制设计方法。这一特点至迟在唐代已形成,宋代成为定制。其方法是把常用为栱枋的构件——“材”分为八等,根据所建房屋的性质和规模选用,建筑的面宽、进深和构件断面都规定为材高的一定倍数。明清时改为以栱的宽度——“斗口”为基本模数。这种方法可以简化设计,甚至不需制图即可预制构件和大量兴建。⑤油饰彩画。木构架需在外表涂油漆防腐。因而施彩画便成为木建筑外观的重要特点。至迟在春秋时,已出现建筑彩画。明清以来,北方盛行柱及门窗用赭红而檐下用青绿的彩画,南方则多通刷黑色或深栗色。

院落式的布置中国古代建筑除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外,大都是院落式布置。主要建筑物都在纵轴线上,次要建筑左右对称地位于其前方两侧,以回廊或围墙围出矩形庭院。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基本的组合单元,较大建筑群组可在纵轴线上串连若干院落,每院称一“进”;更大的还可在主轴之侧加次要轴线一至数条,每条称为一“路”。各种不同规模的住宅、宫殿、衙署、寺观等就是这样组成的。院落中的建筑外侧封闭,门窗开向庭院,这样可减轻外部的噪音。庭院是交通的枢纽,又可视为露天的敞厅。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形式较简单,所用屋顶形式又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所以主要靠重重院落中建筑的不同组合与庭院空间的变化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它一般不是一览无遗,而是在行进中层层展开,逐步引向高潮。北京明清紫禁城宫殿是现存最宏伟、变化最丰富的院落组合杰作。

城市规划中国至迟在商代已出现城,在西周初和春秋、战国时都曾大量营建城市,形成根据政治、军事、经济需要,按一定规划分级建城的传统。现存最早的按政治需要建都的规划是战国时撰辑的《考工记·匠人》,对不同等级的城的大小、高度、宫室、宗祀、市朝的位置和居民区的规模都有规定。以后历代都城多在不同程度上比附其制。首都和重要府、州在城内另建宫城或衙城,城内居民区自战国至唐均实行闾里制(亦称里坊制)。里坊为矩形,四周有坊墙,每面设一坊门,实行宵禁。坊内又被小街分为若干块,庭院式住宅列于其中。城内商业集中于市,按行业排列,围以市墙,四面开市门,中心有楼。坊、市实际是城中的小城,矩形的坊纵横排列,形成城市的垂直交叉的街道网,与宫城、衙城组成一个整体,唐长安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北宋后拆除坊墙,民居区由原坊内小街发展成横列的巷(胡同),商业沿城市大街布置,一直沿续至清代。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是较典型的代表。自三国邺城以后,无论里坊制或是街巷制,凡按规划修建或改建过的城市,大多平面规整,街巷方正,有一条中轴线,从现存明清北京城及大量州县城中均可见其概貌。

自然山水式的园林布置中国有悠久的造园传统,而以兼供游赏、居住之用的城市山林型宅旁园最具特色。这种园林南北朝以后渐盛,宋以后受山水画和诗词的影响而日趋精巧,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其特点是崇尚自然,又不简单地摹拟自然,而是追求中国山水画和诗词的意境,以略带写意的手法,创造更能概括自然山水之美之精髓的景物。宅旁园多是人造景物,故叠山掘池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在方丈之地能现出深山穷谷、绝壁危矶的效果。园景中山水花树与厅榭亭馆并重,建筑密度颇大,多随宜曲折布置,较少采用对称手法。至于大型园林和皇家苑囿,因多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常常划分成若干景区,在统一规划下分群组安排建筑。作为观景处所和点景,以尽力抒发自然风景之美为主,造景次之,与宅园手法有不同处,但崇尚自然山水之美则是一致的。

四、坊市制度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对于古代来会所,坊市制度肯定是对于当地的规划和制度有很好的帮助。但是事实上,古代和现代的制度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在古代坊市制度是什么样的呢?又是从什么时候正式开始又这个坊市制度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坊市制度是什么意思

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唐代后期,开始打破市坊制,也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在繁华城市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集市贸易都相当发达。唐代中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单靠白天的市场交换商品显然已不能适应,于是夜市正式出现。当时文人的诗作里出现过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2、坊市制度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坊市制至迟在西周时便开始萌芽,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春秋战国时期,坊(里)市制度逐渐形成,匠人营国,方九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到汉代坊市制进一步完善,坊市布局比较规则齐整,汉代长安城内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傍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魏晋以降坊市制度进一步巩固发展,北魏时期,洛阳就已形成了棋盘式的格局,庙社宫室府曹以外,方三百步为一里……

3、坊市制度的打破时间

坊市制度是因为古人出于防御、方便生活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制度。最早从西周开始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坊市制度逐渐形成,直到唐朝后期,随着经济的繁荣而被打破。

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唐代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允许商人经商,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尤其是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百安,城市人口都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大都市。

对于由坊市废除所产生的变革,有人称之城市革命。城市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城市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这从骤然增多的商业网络与商业机构,以及塌房、垛场、会子务、簿记、珠算等业务的出现所反映出的商业复杂化的趋势,即可窥见一斑。因此,我们可以说,宋代的城市革命,为明清时期中国的城市市廛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五、坊市界限什么时候消失的

咦,不是北宋就已经消失了吗?

百科的说法:

唐代城市工商业较前发展,市区规划整齐,被看作是坊市制最成熟的典型。长安城内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全城居民区共104坊。城南有一条朱雀门大街,街的东西部各设有占地两坊

坊市

(六百步)的东市和西市。街衢绳直,整齐划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唐代后期,商业活动渐渐不限于两市,在两市邻近的各坊和城门附近,已有手工业者和商人设店、摆摊售货;大城市并出现夜市。北宋年间,这种自古相沿的市坊制已被打破,市场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随之取消。城里随处可开设商铺,小商贩也可在各处沿门叫卖,夜市盛行,城厢内外形成繁华的商业区,并出现了专业性的批发交易市场。明清而后逐渐发展成近代的市场规模。

宋朝之前,中国城市是坊市制格局。居民区“坊”和商业区“市”彼此严格分离,并且四周都围有隔墙或篱栅。坊、市门有专职卫士把守,启闭时间有官府统一规定。市场面积狭小,固定在城市某处。所有交易都必须在市场中进行,市场之外严禁交易。宋朝时,坊市界限逐步打破。

会不会是题目有问题??建议去问问老师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16265.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1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01月23日

相关推荐

  • 我的世界区块是什么,区块链是什么通俗解释

    一、区块链是什么通俗解释问题一:区块链是什么,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下 10分区块链的原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系统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所有当前参与的节点共同维护交易及数据库,它使交易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基于信任,使得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能够直接进行支付交易

    2025-05-01 04:00:01
    2 0
  • 区块链是什么意思,slp是什么币

    一、slp是什么币大家有谁知道吗1. Slp代币是一种专门用于游戏的代币,它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ERC-20标准。2.在《Axie Infinity》这款游戏中,Slp代币扮演着重要角色。3. Slp代币属于非同质化代币(NFT)的范畴,它代表着区块链上的特定资产。4.作为NFT,Slp代币不仅代表数字资产

    2025-05-01 03:00:01
    4 0
  • 算力通俗理解,什么是算力概念

    一、什么是算力概念1.算力概念是对计算能力的描述,它涉及数据处理的能力,普遍存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超级计算机等智能设备中。2.计算能力原本用来衡量设备或系统的处理数据的能力,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它逐渐演变成智能计算的关键要素之一,与算法和数据一同构成了社

    2025-05-01 02:55:01
    2 0
  • 区块链技术介绍,区块链的社区是什么(区块链社群是什么)

    一、区块链的社区是什么(区块链社群是什么)区块链有哪些像盘古社区1、区块链有挺多像盘古社区的。盘古是由一群正心正念、真诚利他的区块链爱好者自发地联合在一起组成的一个团体,我们称他为【盘古社区】。2、区块链平台,是要看区块链资讯的吗,这里安利个密码财经,一般链圈

    2025-05-01 00:55:01
    5 0
  • 证监会无异议函,什么是无异议函

    一、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对美国有什么好处这个链接有讨论:为什么中国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大企业要到美国去上市,为什么不在国内上市,这不是让资金雄厚的老美坐享其成?利用世界资金来发展壮大我们的企业,何乐而不为?国内的证券市场环境不适合优秀的企业,不过我相信以后这种情况

    2025-05-01 00:00:01
    2 0
  • 定期账户是什么,永续期是什么

    一、永续合约是什么意思,能不能说简单点 永续合约是一种新型的合约,它是从传统的期货合约演变来的。永续合约相比于期货合约,永续合约没有到期或者结算日,它更像是一个保证金现货市场。因此它的交易价格比较接近于标的参考指数价格。因为永续合约没有交割日,所以它更加适合

    2025-04-30 23:55:01
    2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

binance币安交易所
已有2000万用户加入币安交易所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