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什么行业,Tchain:硅谷精英打造的新一代底层公链

OKX欧易app

OKX欧易app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注册领取6万元盲盒礼包!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区块链是什么行业,Tchain:硅谷精英打造的新一代底层公链

一、中科大少年班学生为何从华尔街辞职回国做区块链呢

2014年8月,中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与少年班校友会共同完成并发布了一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校友教授调查》,调查显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创建以来培育了超212位教授,同2005年前相比,“少年班教授”在境内外的比例,已从“对比悬殊”改变为“极为接近”。

如今,这一改变仍在继续,越来越多的少年班学子选择归来。他们中不仅有学术型人才,还有各行业的企业精英。

“如今情况不一样了,留在国内发展和学成归国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辞去华尔街一切职务归国创业的庞华栋说,回国创业这一年,找回了久违的热情。

第四篇

庞华栋

中科大95级少年班学生

▲2003年第一次去纽约留影。受访者供图

1981年,庞华栋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黄埠村。

1995年,以612分的总分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200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概率论数学博士。

2007-2011年任摩根大通(JP Morgan)北美投行部副总裁。

2011-2015年任塞尔斯资本(Saiers Capital LLC)首席量化策略师。

2016-2017年任Global Sigma Group首席数量策略师,兼首席风险控制官。

现任中科大校友基金会理事、主席。目前创业中,为数矩科技公司合伙人、CFO,专门为区块链技术运营提供服务。

2017年,庞华栋结束15年“美漂”生活,回到国内。从小就被称为“数学天才”的他,14岁时以数学接近满分的成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接着又读研、出国深造,获得让人羡慕的工作。

在接触到区块链后,庞华栋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他辞去在华尔街的一切职位,回国与人合伙经营一家区块链公司。为了在区块链的“大风口”里站稳脚跟,他不得不每天睁大眼睛,盯着随时可能到来的变化。他认为,区块链的技术必将颠覆金融格局。

辞去华尔街一切职务

回到北京做区块链

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2017年以来,数字货币持续高热,人们发现其底层都有一个共同的技术:区块链。庞华栋认为,数字货币价格大涨,是促使区块链进入人们视线的重要原因。

据《半月谈》报道,早在几年前,达沃斯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就认为,区块链技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代表性成果之一。“这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极客和银行业都为此兴奋不已。”

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底层多种技术的集合体,包括P2P通信协议、分布式存储数据库技术、加密算法、共识算法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整合创造了一种按时间序列、按区块记录数据的模式。

庞华栋首次接触区块链,是在2017年初的中国科技大学校友基金会活动上。通过校友的介绍,庞华栋有些心潮澎湃,“它是颠覆性的,肯定带来一场技术革命。”作为在美国华尔街金融行业摸爬滚打了10年的金融领域“老手”,庞华栋认为,运用自己的所学所业,能在区块链领域做很多事情。

▲2010年与华尔街量化之王James Simons合影。受访者供图

很快,庞华栋辞去华尔街的一切职务,回到了北京,加入了数矩科技有限公司。庞华栋说,目前公司的业务已经扩大,以前服务基于大数据,现在基于区块链。

2017年5月,他所在的公司得到来自联想之星的天使轮投资,成为投资较早的区块链公司。对于公司的发展,以及区块链的未来,庞华栋信心满满。他用数学模型系统分析了美国硅谷的科技产业,认为区块链模式下的硅谷可能会很快取代华尔街,区块链的技术必将颠覆金融格局。

在“大风口”创业

每天都得睁大眼睛

2017年底,区块链概念突然火起来之后,作为数矩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伙人、CFO,庞华栋每天都在匆忙中度过。

3月26日早上他从北京赶到上海,目的是与来自技术、投资、学术、法律等领域的“大佬”进行一场关于区块链的研讨会。晚上,他又连夜赶回了北京。“要约谈、见面的客户太多,电话、微信都回复不过来。”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他为不能及时回复信息表示歉意。

作为国内规模较大,获得融资较早的区块链公司,庞华栋在被人羡慕的同时,也保持着谨慎。

他认为,在“大风口”创业,公司的定位有时是一个伪命题。“每天都在变化,公司随时要根据市场变化作出调整。我现在只能说公司大概做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服务和咨询。”庞华栋说,区块链处于发展初期,充满众多不确定性,他不得不每天睁大眼睛,“市场有什么变化,立刻就得扑上去。”

庞华栋说,2017年底区块链概念开始被更多大众了解和认可,到现在3个多月的发展中,几乎形成了从政府机构,到大公司,再到创业团队的联动。他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这些急迫进入区块链产业的机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每天都要跟团队讨论和解决项目进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与传统行业公司讨论他们进入区块链的可行性。

面对带着极大热情找上门要和公司展开合作的传统行业公司,庞华栋往往会根据区块链的发展情况与公司进行匹配,如果该公司适合发展区块链技术,两个公司的技术人员将展开深入合作,让区块链项目迅速落地。

在庞华栋看来,“现阶段,很多公司并不适合区块链技术。”就如同当年互联网技术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泡沫一样,区块链技术随着众人的涌进,也出现了泡沫。“区块链火热之后,很多企业为了蹭热点,把公司名字改为与区块链相关的,很容易就拿到融资,公司价值也快速提升。”

曾过得不开心

怀疑智商是不是退化了

一路走来,从事金融工作,拥抱区块链技术,能让庞华栋迅速作出判断的也许离不开他从小就有的数学天赋。

1981年,庞华栋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黄埠村。庞华栋从小学开始就展露出了数学天赋,二年级时,他自学完成了三年级数学课本,老师拿出三年级试卷考他,结果得了满分。和父母商量后,学校让他跳级,直升五年级。上初一时,他参加初三学生的数学竞赛,得了第三名,接着又跳一级,考入寒亭一中。

在“神童”光环笼罩下,庞华栋成了黄埠村的“名人”,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他们家“取经”。如今回忆起那段经历,庞华栋说出了不为人知的秘密:他过人的数学天赋来源于自学,而自学所用的教材都是父亲从高年级学生那里四处搜罗买来的旧教材。

1995年6月,14岁的庞华栋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总分612分,数学接近满分,过了中科大的录取分数线。一个月后,他收到中科大少年班的复试通知。经过五天的复试,其中包括智商测试、心理测试、记忆力测试、高难度课程接受能力测试等,8月初,庞华栋被少年班录取。

95级少年班有43人,庞华栋是其中年龄第二小的。他的印象里,少年班同学第一年都过得不开心。“聪明人太多,以前一个难题自己很快做完了,别人怎么也算不出。在少年班你发现,很多人做得比你更快。”庞华栋说,他和很多同学那一年都怀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退化了。

▲1998年暑期在中科院实习留影。受访者供图

因为少年班同学年龄偏小,生活自理能力弱,加上学习压力大,很多同学像庞华栋一样,不注重生活细节。第一学期,庞华栋没有理过发,衣服也洗不干净,等寒假回家,父母被他的模样吓了一跳。“长头发,衣服又破又脏,像叫花子一样。”庞华栋向红星新闻讲述这段时,忍不住哈哈大笑。

通过一年的适应,少年班同学找到了各自研究的方向。中科大对于选专业很自由,学生不适应可以随时更换,庞华栋去过生物系、计算机系,但最后还是回到他最喜欢的数学系。学数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必须要在强手如林的少年班找到自信。在中科大第5届数学竞赛中,庞华栋获得了第一名,他找回了自信。“那时候就想终于有一科可以拿第一了。”庞华栋说。

回国创业是趋势

这一年找回了久违的热情

1999年,本科还未毕业,庞华栋报考了中科大硕士研究生,因本硕连读可以少读一年。随后接着读博、出国深造,取得让人羡慕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成绩。

2017年,庞华栋当选新一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基金会理事会主席,繁忙中不得不抽空打理校友事务。在庞华栋看来,这项工作可以接触到上万个中科大校友,为学弟学妹指点迷津的同时,也能开拓新视野、新思路。“校友们涉足各行各业。我现在基本没有特别陌生的领域,即使有,我给校友打一个电话也就懂了。”

庞华栋说,据他观察,从少年班毕业的1700多名学生中,大多涉足比较前沿的专业,即使不搞研究,回国创业的他们也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比特币、区块链等领域。

他说,以前国内的教育相对落后,所以少年班大多数学生选择出国深造,如今情况有所改变,留在国内发展和学成归国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归国创业的这一年,庞华栋称自己找回了久违的热情,每天都处于兴奋状态。他说,目前正处于一个“大风口”,像当年互联网时代到来一样,他相信区块链的新时代很快就会来,“我必须得抓住。”

二、36氪专访|硅谷资深投资人:Web3不等于区块链,也和“币”没关系

文|苏子华

编辑|乔芊

“Web3和区块链不是等号。”Draper Dragon合伙人王岳华对36氪表示。

Draper Dragon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活跃于中美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领域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疗以及区块链与Web3领域。

从2015年开始,Draper Dragon已在Web3.0赛道投资了100多个项目,其中2022年投了30多个项目。投资案例包括数字资产交易所Coinbase、NFT交易市场MakersPlace、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HKbitEX等等。

根据调研机构Gartner分析,Web3会在2024年真正迎来爆发。然而,残酷地说,当下依旧没有一个能被大众熟知的Web3应用,但国内关于Web3的争论却不少。比如是否需要有“币”,“去中心化”是否为目标,区块链该用在哪里等等。

那么,硅谷如何理解Web3?

王岳华的职业轨迹活跃于硅谷和亚洲,在成为投资人之前,工程师出身的王岳华做过研发、技术支持、销售、职业经理人,2011年曾在硅谷创办OLEA Network研发无线心电传感器,在半导体领域打拼了近20年。

从硅谷到中国,从半导体到人工智能和Web3,王岳华认为行业内对Web3.0的理解仍旧存在不少误区。

为此,他参与撰写了一本科普书籍《读懂Web3.0》,以创业和投资的视角,帮读者理解互联网的演进逻辑。以此为契机,我们和他聊了聊Web3.0的“误区”和新趋势。

以下为对话内容:

人工智能是Web3的基石,区块链可用可不用”

36氪:区块链技术这些年似乎没有什么大的进步。

王岳华:确实。比如,去年新出的两条很火热的公链Sui和Aptos,团队都是从Facebook的Libra项目(2019年发布的项目)里出来的,但在公链性能上其实没什么大的进步。

不过,我还是比较乐观,在未来的一两年内应该能够看到有比较进步的公链出来。

36氪:你认为做新的公链仍有机会?

王岳华:如果你知道现在的公链有多糟糕,就知道公链中的机会有多大。

36氪:有的web3项目会发币,有的不发,做web3项目一定要发币吗?

王岳华: web3和币没什么关系。

很多web3的项目都是围绕币的概念。我们在这个领域很多年了,觉得大家对这方面的理解不论是存在误解,还是被刻意引导的,这其实对整个市场发展是不好的。

一些web3项目与区块链有关,它可以发币,也可以选择不发币。而且,web3项目不一定非要用区块链技术。

36氪:web3不用区块链技术也行?

王岳华:用来实现分布式存储的IPFS协议,用的就不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本来就是一个可用可不用的东西。

36氪:那么,您认为web3包含哪些关键技术?

王岳华:有三个基本要素驱动着Web3演进:人工智能与智能合约技术、边缘计算(或说成分布式计算)、分布式数据网络。

他们之间都是相关的。比如,人工智能是web3的基石。如果 AI没有进步到一定程度,web3也繁荣不起来。

欧美常说的语义互联网、空间互联网,这些都是基于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才能成型。其实现在所有的Web3应用场景里,数据都会经过算法处理,越强的人工智能越能带来更好体验。

对于边缘计算,因为每个分布式的节点担负的计算跟存储功能必须完善,一个Web3系统的数据才能被有效的处理,因此边缘计算也是一个重要基础。

不同技术Web3.0图景里的角色|图源:Draper Dragon

“用户自主才是web3的核心,去中心化不是”

36氪:现在人们一讲到Web3必提“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反倒成了一种终极目的。

王岳华:那是个误区。Web3可以是部分中心化的,并不一定非要“去中心化”。

Web3的核心应该是“用户自主”。因为web3的基础是“去中心化”的数据。数据来源必须是去中心化的,所谓“去中心化”,指这个数据是用户自己能够掌控授权与管理的,也就是用户自主。

“中心化”的服务想要实现“用户自主”,难点不在于技术,而是如何让用户相信你,你会听用户的?这个很难说服用户相信。

但如果你技术层面上是去中心化的,本质上就达到了要求,不需要去说服了。显然,“去中心化”是达到“用户自主”最便捷的路径。大家都挑好走的路走。

36氪:在中国能实现“用户自主”吗?

王岳华:完全的“用户自主”不太可能。但这里面有一个程度的问题,比如是实现1%的用户自主还是99%的用户自主。

这取决于政府部门。数据权涉及很多维度,比如分红权、经营权、管理权等等,可以分出上百种。如果其中有涉及国家安全、机构隐私的,就不可能会允许用户使用。

36氪:既然web3并不一定要“去中心化”,怎么理解web3和web2的关系?

王岳华: Web1时期,互联网不是中心化的,因为当时的基础设施不发达(比如没有云计算),因此“中心化”不起来,不可能形成规模垄断。

Web2的平台为了追求效率、降低成本,变成了中心化的。Web2无外乎是将用户账户、用户数据“中心化”了。现在,Web3技术完备了,又可以把中心化打破了。Web2企业可以将数据权还给用户,继续维持原有商业模式,这是没问题的。

从Web2到Web3,是过渡和迭代,它们不是割裂的。美国有很多项目是从Web2到Web3,可能国内不太关心。

36氪:Web3里常提到的“功能协议化”,怎么理解它的商业价值?

王岳华: Web3.0按照“功能”进行分层组合的架构意味着大量的、全新的商业机会。

原来归属于某家互联网公司的经济红利将按照功能上的组合性进行重新分配。各种协议不再可能通过某种资源的垄断,特别是数据资源的垄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只有通过功能的提升和优化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并实现更大的利益。这就意味着更加公平和开放。

更多属性不同且功能丰富的协议将获得进入服务链条参与利益分配的机会。对创业团队来说是巨大的机会。

此外,基于智能合约可以建立非常精细的激励制度,这种激励制度会对所有已经加入或者希望加入web3.0生态的团队和个人形成直接的激励。

(编者注:智能合约相当于将一段协议编成代码,放到互联网上去执行。协议里可以包含应用玩法、股权分配、回购条款等等规则。)

DAO并不适合所有工种

36氪:DAO似乎依旧没有办法摆脱组织是由少数人做决策的问题?

王岳华: DAO并不适合所有工种,也不是适用所有商业模式。它在某些情况是高效的,在某些情况是低效的,取决于你用它来实现什么目标。

DAO模式比较适合做工作协同。美国很多所谓的协会,比如电子协会、工业协会等早就用DAO的模式来运作了,只不过不叫DAO,也没用智能合约。

36氪:理想的DAO是怎样的?

王岳华: DAO的核心逻辑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它的功能和属性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部署实现,以及随着组织目标来变化。其中的智能合约就像堆乐高积木一样,DAO的成员根据规则一个一个加起来。每个成员的权利则根据贡献、信用评比、参与度等等不同维度来建立。

36氪:社区成就的是人,公司追逐的才是利润。因此,DAO是永远无法赚大钱的,但其孵化但团队可以,你认同吗?

王岳华:DAO是一个运行的机制,不是一个逐利的机构。适当的说,可以将DAO视为一个工具,一个平台来运用。

Web3行业重新洗牌

36氪:过去一年,Web3经历了从大热到进入熊市,您接触到的创业者画像有什么变化?

王岳华:前半年接触的很多创业者大多属于crypto native,后半年有很多创业者来自传统互联网,比如从蚂蚁、腾讯、阿里、百度出来的。这是较大的变化。

crypto native的人做法偏向于去抓币圈用户,他们做社区、做粉丝的方法比较草根,不太系统。从Web2转型的创业者,无论是做流量,还是产品设计之类,都比较有稳健的思考。

36氪:一年来,NFT交易额一直在下滑,NFT是否告别了天价时代?

王岳华:肯定是彻底告别。一直以来,提到的NFT基本都属于PFP(头像、图片类),PFP价值相对较小,具备功能性才能放大价值。

NFT应该有三种属性,资产性、收藏性、功能性。PFP类项目基本只有资产性,它只是寻求一个群体的认可来支持它的价值,它的资产性是被哄抬出来的。

未来NFT最大的市场是属于功能性的,它必须要有功能,要有用。重点在于要有用。

36氪:经过当下这轮加密熊市,您认为哪些项目会被洗牌掉,哪些项目会留下?

王岳华:做协议类的企业比较容易留下来,应用类的会被洗牌。

因为应用类的,他们的流量原本就是币圈的流量,熊市了,这些流量也会跑掉。

反而在Web2里面有流量的企业有机会了,因为他们有资金和流量等优势,比如它们可以把流量导到Web3来。美国有一些 Web2的项目转到 Web3,转的很快,因为它夹带着它原本的流量。

36氪:加密货币未来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吗?

王岳华:不,只会更好。一些央行发行了数字货币,它不一定叫作加密货币,但它们是同一类的,属于数字货币,体量会越来越大。一旦监管跟得上加密货币或数字资产的发展,政府就会鼓励其发展。

36氪:为什么加密一定是未来?最让你坚信的那个原因是什么?除了融资功能,对于Web3团队来说,token(代币)似乎没什么用?

王岳华:加密从根本上解读就是一个隐私保护。隐私保护是一个基本的需求,因为没有隐私就没有自由,那肯定是未来。Token的作用其实是打开了另一个商业模式甚至商业业态的可能。简单如一个凭证,一个徽章,一个资产都可以用Token的形态来运行。

三、Tchain:硅谷精英打造的新一代底层公链

Tchain是一条极具创造性的底层公链,它融合了多项创新技术,立志打造一条真正能够实现去中心化商业级应用的底层公链。Tchain创始团队都是行业资深人士,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可以说Tchain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明星项目。

Tchain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商业应用型的区块链网络转变。团队成员一致看好去中心化世界的未来,为加速中心化的商业向区块链转变而不懈努力。Tchain团队的目标是远大的,团队为达成这一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让投资者能够看得清Tchain的未来,看得懂Tchain的雄心,看得见Tchain的价值。

早在7月份,Tchain科研基金会UBL(Universal Blockchain Ltd)便在美国成立,注册资金1亿美金。Tchain核心创始人Rory出任董事会成员。该基金会主要负责Tchain公链技术开发,Tchain生态资源的全球对接等工作,为项目的正式启动做好铺垫工作。

在8月中旬,Tchain团队聘请美国Legal Counsel作为公有链的专程律师团队,负责公有链运营工作的合规化,为后续运营:包括生态投融资、对外合作法律文件、一线交易所上币法务文件等事宜,为Tchain在全球的生态布局保驾护航。

在9月份,Tchain团队正式发布Tchain中英文白皮书,详细的阐述了Tchain的多层侧链,资源隔离,一链一场景等核心技术,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多家知名媒体争相报道。同时,创始团队出席了多场线下交流会,与广大粉丝分享了创建Tchain的目标,愿景和动力,宣告了Tchain项目的正式启动。

10月份,同时发布内测版 Wallet 0.1和 Testnet 0.1,Testnet 0.1支持包括主链+多级侧链基础架构在内的基本交易,同时在每周的周报中都会公布团队详细的开发进度,让项目的开发进度得到监督,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开发团队的开发效率,让项目早日落地得到保证。

11、12月,正式开启全球私募早起鸟阶段,推出Tchain技术宣传片,并且推出Tchain主链、钱包和区块链浏览器公开版本。在私募阶段,项目方将会启动多期空投活动,给早期粉丝免费发放糖果,后期可直接提到交易所进行交易。

2019年1月起:陆续上线全球多家主流交易所,主网及主网矿池上线。开启Tchain生态,成立Tchain Stars和Tchain STO子品牌,助力Tchain生态,在人人通证和企业通证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

2019年整年:T链主网首批DAPP应用、区块链应用和TOKEN项目陆续上线,开启T链生态价值,共同助推TCH价值的正向循环。

从Tchain的发展计划当中可以看出Tchain团队踏实的做事风格,我们相信凭借Tchain过硬的技术实力,丰富的市场经验,众多的粉丝群体,在公链竞争的这条赛道之上,Tchain一定能够展翅高飞,实现让大规模商业级应的去中心化应用跑在Tchain之上的远大目标。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17968.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2月15日
下一篇 2025年02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

binance币安交易所
已有2000万用户加入币安交易所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