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发行的稳定币叫什么
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的稳定币恰如其名,指价格波动性较低的加密货币。这里的稳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比特币等主流数字货币的波动性相比,法币与黄金无疑是两种价格稳定的通货。法币发行量基于国家经济体量而定,并由国家信用背书,在政府不作恶、经济稳定时期的法币便可以保持其价值稳定。黄金因为其储量有限、化学性质稳定、易分割等原因,在历史上始终具有保值特性,被称为天然的货币,如果可以将数字货币的价值与某种认可度高的法币或黄金相锚定,此种数字货币便可以保持价格的稳定性。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认为货币价值的稳定性是货币认可度的关键因素,只有货币的购买力稳定,也就是对于商品总体的支配力基本保持平稳,日常支付和很多金融市场功能才可以实现。而现有的主流数字货币波动性较大,并不适合用来日常支付。为了创造一种稳定的数字货币,通常需要确定以下两个要素:
锚定利率
稳定货币与锚定物维持的稳定比率,现有数字货币的模型当中大多首先选择以1:1的汇率锚定美元或其他货币资产,以黄金为锚定物的Digix以1DGX=1g黄金的价格与黄金挂钩。
二、为什么我们需要稳定币
从现实层面来说,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禁止法币交易对,投资者需要一种能够替代法币进行价值锚定的媒介进行交易,衡量持有数字货币的价值。此时稳定数字货币的概念更偏重于与某个法币或者现实资产进行锚定。
从理想层面来说,目前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体系是决策中心化的,货币的发行完全掌握在国家手中,一个国家的政治不稳定、经济危机、政府政策错误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法币价值的不稳定。此时,去中心化货币给人们提供了另外一种维持购买力的选择,避免因为货币问题产生连环效应,进一步造成经济和社会问题。届时,稳定数字货币的概念将更类似于当前货币体系,锚定于某个物价水平、经济体量以及货币需求。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给规避中心化的法币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主流数字货币的价格波动率阻碍了数字货币的大规模市场应用及其他场景的实现。
金融市场交易也需要数字货币的价格保持稳定。货币是金融的基础,金融市场中,对冲风险、衍生品、杠杆交易、期权等金融交易本身是对市场风险的预测与平衡,如果数字货币本身要对未来承担极端的价格风险,信贷和债务市场便很难基于价格不稳定的数字货币形成。如果有价格稳定的数字货币去实现将变得更加安全快捷,因此赋予货币稳定价值对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三、稳定币家族史
稳定币1.0:USDT和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们
稳定币1.0,即中心化资产抵押模式,用现实世界中的资产进行抵押,创造出数字世界中的稳定货币,第一个也是最典型的案例便是Tether公司发行的USDT。
USDT,中文名称为泰达币。每一个发行流通的Tethers都与美元一比一挂钩,相对应的美元总量存储在香港Tether有限公司,在以美元为计量单位时,抵押品的价值不存在任何波动风险。
USDT的优点在于其原理简单,直接以足额的美金作为抵押资产,使其成为目前数字交易受用最广泛的稳定货币。然而USDT的缺点在于其过于中心化,市场对USDT透明度和缺乏监管的质疑声从未停止,面对美元储备是否足额,是否发行空气货币造成泡沫,美元储备银行的安全性如何,抵押美元是否被挪用,法币提现的实现困难等质疑,Tether公司始终声称自己拥有足额的准备金,但至今也没有公开自己的准备金账户审计数据。虽然有币圈大佬、Bitfinex的股东赵东和Big.one的首席执行官老猫声称看到了Bitfinex和Tether的银行账户有超额储备,但二人的口头承诺显然无法替代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更无法证明资金用途。
此外,USDT的发行公司Tether与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之一Bitfinex的管理团队高度重合,二者不清不楚的关系也一直为人诟病。2018年8月,Tether累计发行4.15亿美元的USDT,其市值已经高达到28亿美元,位列第八。USDT从2015年2月25日开始启动,价格波动区间在$0.92-$1.05,在2017年年中出现过较大的偏离。现每日交易量在30亿美金左右。
在USDT一家独大的情况下,传统的稳定币1.0阵营又多出了几个新的竞争对手。这些机构同样采用了中心化的1:1美元抵押,在监管和透明度上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2018年3月,针对USDT信息化不透明性,TrustCoin推出的TUSD通过定期监管来减少风险。TrueUSD选择了多个第三方信托和银行账户来存放抵押保证金,个人可以直接看到抵押金在第三方账户的存放情况,抵押金的存放账户定期接受审计,并增加KYC(客户背景调查)和反洗钱审查(AML)等方式,客户的资金在银行账户中受到法律保护。
2018年9月,美国交易所Gemini和另外一个区块链创业公司Paxos同时获得了美国纽约金融服务局的批准并接受其监管,发行锚定美元的数字加密货币GUSD和PAX,每月都要进行账户审计。每一笔增发都在在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下确认有资金入账,这无疑为投资者增加了更可靠的数字货币入场和避险渠道。
作为稳定货币,足额的法币抵押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抵押品价格变化的带来风险,除非发行方不维持足额的资金储备。虽然USDT依然一家独大,新出现的竞品很难在短时间动摇其地位,但后起之秀确实凭着更高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得到了认可,也为担心USDT不透明风险的人提供了更可靠的选择。但高度的透明化也伴随着更加严格的KYC监管,隐私性也会因此弱化。对于注重隐私性需求的人,去中心化的稳定货币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稳定币2.0:去中心化的保证金制度
稳定币2.0使用加密货币作为超额抵押,当抵押品的价格下跌时,用户可以及时补仓,否则将对抵押品进行强制清算用来保证稳定币价格。典型的案例有Bitshares,MakerDAO,Havven等。
Bitshares使用平台本身的代币作为抵押品,,而MakerDAO以ETH为抵押品,ETH作为仅次于BTC的第二大数字货币,价格基本反映了数字货币市场的整体风险,而Bitshare的价格相对ETH风险更大。因此,出现时间不到一年的DAI在价格和市值上都已经超过了同类型的Bitshares。
根据上图,BitUSD从2014年9月23日开始启用,基本在$0.7-$1.6之间波动,在2015年及2016年初的整体偏离度较大。现每日交易量在150万美金左右。
Dai从2017年12月27日开始启用,价格区间在$0.86-$1.06,在2017年3月有较大的偏离情况出现。现每日交易量在1000万美金左右。
加密的数字资产抵押的方式有几点好处,一是去中心化,信用风险下降,由完全透明的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约执行,每个人都可以实时看到抵押货币的价格波动情况和合约执行机制,无需担心服务器关闭、企业不兑付等第三方信任风险,同时智能合约的执行方式也保证了抵押品直接被锁定,不会被用于多次质押,降低了抵押资产的信用风险。二能让存量的数字资产释放出流动性。在稳定币的价格低于锚定价格时,任何人都可以买入并赎回高于买入价的ETH来进行套利,从而让价格回归其锚定价格。
然而,使用虚拟数字货币作为抵押品的缺点也很明显,在解决了信用风险的同时,由于抵押品本身具有高波动性的特点,市场风险加剧,抵押数字货币资产的波动性要求数字货币在智能合约上存入数倍的价格超额抵押,在兑换时将抵押物赎回。对于BitUSD等比特资产来说,会受到Bitshares本身的风险影响,DAI以ETH为抵押品,虽然稳定性稍好,但是依然暴露在数字货币市场的整体风险之下,抵押品的稳定性比起与法币与黄金较差。虽然有强行平仓价格来保证比特资产价格稳定,但是平仓过程会造成稳定货币供给量的波动,人们手中的大量稳定货币被强行以平仓价卖出,给持有者造成损失。以加密货币作为抵押的稳定币2.0虽然维持了代币价格的稳定,却极易造成代币量的瞬间大幅下降,给实际应用造成不便。
稳定币3.0算法银行:经济学乌托邦何去何从
2018年初,大量基于算法银行机制的稳定币构想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打响了稳定币3.0的名号,这些项目包括Basis(原Basecoin),CarbonMoney,,Kowala,Reserve等。然而就在各方在稳定机制的设计上各显神通之时,鲜有人注意到的是,2018年3月,市场上唯一的算法银行实践Nubits遭受了自2014年上市后的第二次崩盘,但这一次它没能像2016一样重塑价值。
在2016年5月,因为比特币价格上涨,大量Nubits稳定币被转手买入比特币。Nubits因需求的大幅下降发生了第一次崩盘。这次崩盘花了约三个月的时间才恢复,此后币价虽然也因买卖单的瞬时增加或减少出现短时间偏离,但总体依然维持着1美元的信任共识,直到2018年3月20日。从那以后,Nubit陷入了币价下跌引发的死亡循环,币价与市值呈现一路崩塌趋势。截至9月26日,Nubits的价格已经跌至锚定价格的十分之一。而且从团队态度、价格走势和社区信心来看,这次很难东山再起。
至此,算法银行稳定币在热度期退去后,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项目Basis,Carbon等进度延期,唯一低调的实践项目Nubits崩盘,又正逢熊市来临,人们对手中代币的高度风险厌恶,这一切使得这个天然高风险的理论派在落地上遭遇了困境。
算法银行,又称SeigniorageShares,无需任何公司或资产作为背书,而是基于经济学中的货币数量理论,根据货币市场价值的变化来增加或减少货币的供给量,算法银行控制的货币发行方对货币供给的控制手段类似发行法币的政府或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制度,不同的是,它使用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约算法来代替中央银行实现这一过程。
总之,稳定币3.0的落地情况较为艰难,市面上还没有现存的成功项目可以参考。在年初的设想中,2018年应该是算法银行机制各显神通的时候,但因为技术水平受限、市场行情低迷等原因出现了落地困难。反而中心化但价格风险更小的稳定币1.0家族出现了很多新成员。但无论是稳定币2.0和3.0的去中心化稳定机制,还是USDT的一系列竞争者们对于抵押资产的监管正规化,都体现出了对公正透明机制的不懈追求和对区块链更多可能性的探索。
四、稳定币数据分析
稳定货币市值
截至2018年10月9日,市场上现有的稳定币中,可以看出USDT市值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达到了28亿美元,约占据稳定币总市值的92%。而除USDT,TUSD,DAI和Bitshares外的其他稳定币市值仅占1%,在稳定币市场,USDT的地位短期内很难被撼动。
TUSD在2018年3月推出后,市值增长迅速,已经成为仅次于USDT的第二大稳定币,市值突破了一亿美元,Bitshares和DAI的市值也达到了千万美元级别。
稳定币的稳定性究竟如何
为了探究稳定币究竟有多稳定,我们参考了证券中跟踪误差(TrackingError)的计算方式来衡量稳定货币的价格相对于一美元产生的偏差。跟踪误差的计算方式如下:
其中TEi表示基金i的跟踪误差;n为样本数,TDTI为基金i在时间t内的净值增长率与基准组合在时间t内的收益率之差。跟踪误差的数学意义即一段时间内的样本数据与基准值的偏离度的标准差。应用这个概念可以衡量出稳定币价格偏离1美元的程度。我们选取了锚定1美元、现有价格数据时间跨度超过三个月的五种稳定币来进行分析。在计算了所有历史数据的跟踪误差后,我们得到以下对比:
由图可以看出,基于所有历史数据得到的结果,稳定性最好的稳定币为TUSD与DAI,USDT次之。但因为几种稳定货币的出现时间不同,USDT与Bitshares早在2014年就已经出现,经历了多次市场的巨大波动,而最晚的TUSD在2018年3月才上市。
为了排除早期市场波动对稳定币价格造成的影响,我们选取了自2018年4月以来几种稳定币的价格跟踪误差加以观察。
从跨度一致的近半年的时间轴来看,USDT不仅在市值上遥遥领先,也是是锚定误差最小的稳定币。其次是后来居上的TUSD与DAI,二者的稳定程度不相上下,而Nubits已经难以维持其锚定价格。
对于Nubits反常的偏离度,我们可以由几种稳定币的价格走势中一探究竟。
于2014年面世的Nubits是算法银行的稳定币机制在市场上的唯一实践项目,2018年3月20日起Nubit陷入了币价下跌引发的死亡循环,币价与市值呈现一路崩塌趋势。截至10月8日,Nubits的价格已经跌至锚定价格的十分之一。
Nubits采用的算法银行是基于经济学中的货币数量理论,根据货币市场价值的变化来增加或减少货币的供给量,类似发行法币的政府或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制度,不同的是,它使用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约算法来代替中央银行实现这一过程。但是在没有充足抵押物的前提下,很难让使用者认同其锚定的是1美元或者其他法币。2018年初,大量基于算法银行机制的稳定币构想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打响了稳定币3.0的名号,这些项目包括Basis(原Basecoin),CarbonMoney,,Kowala,Reserve等,它们采取不同的机制来解决算法银行的信任与稳定问题,但因为技术水平受限、市场行情低迷等原因出现了落地困难,但无论如何,算法银行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值得进一步探究。
在剔除Nubit后,可以更清晰的看出USDT,TUSD,DAI,BitUSD四种稳定币的波动,其中BitUSD从2014年9月23日开始启用,波动率较大,频繁出现偏离锚定价格10%以上的情况,最高时已经超出了20%。DAI从2017年12月27日开始启用,价格区间在$0.86-$1.06,在2017年3月有较大的偏离情况出现。现每日交易量在1000万美金左右。
从数据和走势图总都可以看出,USDT、TUSD、DAI在稳定性上表现最好,价格在近一年来只有少数情况下会浮动至5%以上,例如2018年5月,币安交易所公布TUSD上币消息后,市场因部分人群不了解TUSD性质大量买入造成了暴力拉升。这也侧面证明了稳定币的价值有很大程度依赖于人们对于其价值的共识。
从市值和稳定性来看,USDT,TUSD与DAI是稳定币毫无争议的TOP3,然而稳定数字货币的发展还在不断尝试和探索阶段,无论是稳定币2.0和3.0的去中心化稳定机制,还是USDT的一系列竞争者们对于抵押资产的监管正规化,都体现出了对公正透明机制的不懈追求和对区块链更多可能性的探索,我们期待着更多稳定货币在市场上的精彩表现。
五、稳定数字货币的风险
1.各国央行的数字货币计划的竞争风险
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市场的繁荣发展也引起了各国央行的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对数字货币表现出了积极态度,并将国家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计划提上日程。委内瑞拉拟推出数字货币Petro,英格兰银行(BoE)研究部门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研究数字货币,可能会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2017年10月,俄罗斯政府宣布将发行官方数字货币CryptoRuble(“数字卢布”),瑞典在研究发行电子克朗,韩国央行于2018年1月也将组建一个专门从事加密货币研究的团队。
中国监管层反复提示虚拟货币及CROWDSALE存在风险,7部门在《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指出,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并于2017年9月叫停CROWDSALE、关停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然而201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并于2015年初进一步充实力量,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环境等展开了深入研究。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举行数字货币研讨会,明确了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
国家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是现有法币的改良,在世界范围内认可度受限,而且它依然是一种中心化货币,无法保证隐私性,也无法规避经济危机或货币政策错误造成的风险。
但国家推行的法定数字货币由国家背书并强制使用,这一过程极有可能伴随着对数字货币监管政策的收紧。此外,法定数字货币应用了区块链技术,也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数字货币用于日常支付的需求,因此会对加密稳定货币造成一定的冲击。
2.锚定物价值不稳定
现有稳定货币锚定物包括美元、其他稳定货币、黄金等,但锚定货币的价值在复杂的经济当中也存在风险,当锚定物价值发生大幅度波动时,各稳定货币若没有做出及时调整,将加剧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
针对各类风险,代币在白皮书中也提出了很多应对措施。例如DAI提出了目标价变化率反馈机制,当市场出现不稳定的时候此机制会根据敏感度参数被启动,使得DAI保持美元的标价,但是脱离与美元的固定比率。敏感度参数由MKR持有者设置,但是目标价和目标价格变化率一旦启动,就直接由市场决定。当出现严重紧急情况时,全局清算步骤被触发,保证DAI和CDP持有者都会收到可兑换的资产净值。
3.其他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常常指经济危机,或者极小概率发生、但是会产生系统性,重大负面连锁影响的事件。包括经济危机,抵押资产出现问题,政府出台监管政策等。黑天鹅事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一旦出现,将对数字货币的稳定性造成巨大冲击。
六、稳定数字货币的发展
稳定数字货币的发展如何依赖于人们对数字货币的认可度与接受度如何。在现今阶段,大部分人对数字货币的认知还停留在价格波动大的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数字货币上,因此对数字货币作为投资品的认知超过了其作为交换工具的功能。稳定数字货币的出现有利于人们逐渐接受数字货币,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来满足人们的日常消费需求。从几种稳定货币的白皮书规划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中看,未来稳定货币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锚定货币多样化
目前出现的几种稳定数字货币的计划发展路径,从锚定物上,先与某一种或几种世界性的货币锚定,最后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承认并使用,并寻求更加真实的反映人们的购买力的方式。也就是说,在锚定物上,先从单一货币开始实行,并根据实际情况锚定多种主流货币,最终实现与物价挂钩的可能性。而锚定比率也将根据法币与物价的关系,从硬锚定转化为软锚定。
二、nu是什么货币
nu是尼泊尔货币,尼泊尔卢比。
详细解释如下:
尼泊尔卢比是尼泊尔的官方货币,简称为nu。尼泊尔是一个位于南亚的国家,与印度、中国和缅甸接壤。卢比是尼泊尔的主要流通货币,被用于国内的一切交易和商业活动。尼泊尔卢比的纸币面额包括多种不同的数值,如1卢比、5卢比、10卢比等,硬币面额则相对较小,用于小额交易。随着科技的发展,尼泊尔卢比也开始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等现代化的支付方式。尼泊尔卢比在国际贸易和旅游中也经常被使用,特别是在尼泊尔旅游区的商店和餐馆中广泛使用。同时,由于印度与尼泊尔之间的紧密经济联系,卢比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中印贸易桥梁的作用。尽管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尼泊尔卢比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变化,但它仍然是尼泊尔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不同国家的货币体系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三、欧元取代了几个国家的货币
(温馨提示:本文约4300字,图56张。原创不容易。谢谢你的耐心。)
1999年1月1日,作为欧盟成员国的统一货币——欧元发行。经过三年的过渡,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取代原来的法郎、马克、里拉、克朗等十种货币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货币。如今,欧元已成为19个欧盟成员国和6个非欧盟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是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流通手段之一。但在70多年前的二战期间,又有一种货币在特殊情况下某种程度上具有欧元的性质,在欧洲大部分地区流通。这是德国马克,当时德国的法定货币。由于德国在战争中占领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帝国马克的发行量大大扩大,成为掠夺占领区财富、支援德国战争机器的重要手段。
img src=' . toutiaoimg.com/large/3c 6c 0003 ee 68 AFA 7370 b?_ iz=31825 from=article. detailx-expires=1698581074 x-signature=twdlf 3 jgrvhbt 2 hnu 5g 0 txe 1 qfo=index=1' width=' 500' height=' 333' thumb _ width=' 120' thumb _ heigh t=' 80' zip _ src _ path=' ejz S1 u 1 rwjaywphv 8 oc 32 qbvtvcgzk 0 z 2 z wm3 cymemuablbt 00 sl 4 ncfti
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取代欧洲十余国的原币,成为欧盟内部的统一货币。
马克的历史
众所周知,在欧元出现之前,德国的传统货币单位是马克。其实马克是古代德国的重量单位,大约是半磅(227克)。它作为法定货币的历史始于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国。
德国统一后,德国的货币体系还是比较混乱的,除了各州发行的货币之外还有各种外国货币。为了适应国内统一市场的要求,促进经济发展,普鲁士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于1873年正式发行了金马克,拉开了统一货币体系的序幕。继普鲁士之后,巴伐利亚、黑森州、符腾堡州等国也发行金马克取代旧币。从1876年1月起,金马克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唯一的法定货币。
img src=' . toutiaoimg.com/large/3c 650003 FB 585 f 19 e 5 df?_ iz=31825 from=article. detailx-expires=1698581074 x-signature=VdvBdRtbAd WNdwOnrVdhJMpPnU=index=2' width=' 500' height=' 486' thumb _ width=' 120' thumb _ heigh t=' 117' zip _ src _ path=' ejzs 0v _ rmkAcx _ H _ 5 CDF-uipasrimgsrqc1 fncy 2 vnovfy 68y 5t 0 f 8-wsyf
20枚印有弗里德里希三世(左)和威廉二世(右)头像的金马克金币。与后来的纸马克、帝国马克相比,金标堪称真金白银。
戈德马克是一种基于金本位的货币。印刷纸币的数量是由国家黄金储备决定的,而国家黄金储备号称永不贬值。在实际流通中,有各种面额的金银币和纸币。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自此,发行的纸币不再与黄金储备挂钩。
因此被称为“纸马克”。实际上,在一战时期流通的马克货币仍然是金马克纸币,只是没有黄金实物作为担保。
德国在一战战败后,被迫接受苛刻的《凡尔赛和约》,向战胜国支付巨额赔款,金马克大量外流,国家黄金储备急剧减少,而银行滥发纸币,使得德国经济形势极度恶化,引发了空前的恶性通货膨胀,并在1922年至1923年达到顶峰。当时纸马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纸马克”,因为已经形同废纸。虽然钞票上的面值几近天文数字,但购买力近乎为零。
■这两幅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德国在20世纪20年代初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孩子们在用大捆毫无价值的钞票在累积木,大人们则用手推车装载钞票去购物。
为了稳定市场,恢复经济,魏玛共和国政府于1923年开始进行币制改革,以新发行的帝国马克取代纸马克,当时确定的新旧马克兑换比率高达1∶1万亿!为保证新旧货币的平稳更替,德国政府首先在1923年发行了所谓“地产抵押马克”,以土地和工业固定资产为抵押,替换纸马克,之后再以1∶1的比率将地产抵押马克兑换为帝国马克。1924年8月30日,德国国会通过一项法令,正式确立了帝国马克作为国家法定货币的地位,其辅币单位为帝国芬尼,1帝国马克=100帝国芬尼。帝国马克与美元的汇率沿用一战前金马克的标准,即1美元折合4.2帝国马克。实际上,帝国马克与纸马克一样缺乏黄金储备的担保,但对于德国经济的稳定和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在1933年纳粹党当政后继续使用。
■ 1924年2月发行的100万亿马克纸币,虽然面值数字惊人,但几乎毫无价值,只能兑换100帝国马克。
在二战前夕及二战时期,随着德国势力范围的扩张,帝国马克的流通范围也从德国本土扩展到被德军占领的欧洲各国,成为一种欧洲货币。1938年,德奥合并后,帝国马克取代奥地利先令成为奥地利的法定货币,两者的兑换比率为1.5∶1。在战争时期,德国占领当局从维护本国经济利益、掠夺财富资源的目的出发,拟定了各占领区货币与帝国马克的汇率(见下表),通常情况下这一汇率都远远低于和平时期的合理汇率,使得德国人能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占领区的产品和劳务,从而支持战争机器的运作。
硬币
与很多货币一样,帝国马克的主要形式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种,其中硬币主要是辅币和小面值主币。1924年最初发行的帝国马克硬币分为7种面值:1、2、5、10、50芬尼和1、3马克。值得注意的是,1、3马克硬币只称为马克,而非帝国马克,区别于1925年之后发行的帝国马克硬币。
1924年版的1、2芬尼硬币为铜币,正面为面值,背面为一束麦穗;5、10、50芬尼硬币采用铜铝合金铸造,正面是面值,背面为数根彼此交错的麦穗;1、3马克硬币的材质为纯度500的纯银,正面图案为面值,背面为德国传统鹰徽。1925年,面值为1、2帝国马克的银币开始发行,材质同样为500银,同时还发行了少量面值为3、5帝国马克的银质纪念币。1927年,50芬尼的镍币开始流通,面值5帝国马克的正常流通版银币也同时问世。1931年,正常流通版3帝国马克银币开始进入市场。
■上图是1924年到1936年间发行的帝国芬尼硬币,自上而下分别是1芬尼、2芬尼、5芬尼、10芬尼和50芬尼,注意硬币背面正上方或正下方的厂家标志。
■ 1924年发行的1马克银币,注意硬币正面面值下方的单位为“马克”,而非“帝国马克”。
■ 1925年发行的1帝国马克和2帝国马克银币。
■ 1931年发行的3帝国马克银币。
■ 1927年发行的5帝国马克银币。
■ 1934年发行的弗里德里希·席勒银质纪念币,面值为2帝国马克,硬币正面为席勒的侧面头像。
■ 1932年发行的4帝国芬尼硬币,仅在当年铸造,此后再未生产,被称为“布吕宁塔勒”。
1927年,1帝国马克银币停止生产,此后由于贵金属的缺乏,德国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镍、铝、锌等金属铸币,品质持续下降。1933年,1帝国马克镍币开始发行,同时发行新版的2、5帝国马克银币,新版银币相比旧版尺寸减小,但采用纯度更高的625银和900银以保证价值。在1933年到1939年间,还发行了少量面值5帝国马克的银质纪念币。1935年,50芬尼铝币开始发行,从1937年起又被50芬尼镍币取代,之后在1939年恢复了50芬尼铝币的生产。
■ 1937年发行的1帝国马克镍币,注意硬币背面仍然保持传统的鹰徽图案,而没有采用纳粹鹰徽。
■ 1939年版50芬尼铝币,用于取代同面值的镍币。
从1936年开始,除了1帝国马克硬币和1936年发行的部分带有兴登堡头像的5帝国马克银币外,所有硬币的背面图案都采用纳粹鹰徽。帝国马克硬币上的纳粹鹰徽有两种风格,一种是雄鹰下方带有花环的_字徽尺寸较大,另一种是雄鹰图案更为突出,_字徽尺寸较小。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大部分硬币都采用了第二种风格的纳粹鹰徽。
■ 1936年版5帝国马克硬币(左)与1938年版5帝国马尔硬币(右)的对比,硬币正面均为兴登堡头像,而硬币背面的鹰徽图案发生了变化。
■上图是在1936年到1945年间发行的德国硬币,自上而下分别为1芬尼、2芬尼、5芬尼、10芬尼、50芬尼、2帝国马克。注意硬币背面纳粹鹰徽的样式区别。
在二战时期,铜币和铜铝合金硬币被锌币和铝币所取代,2芬尼硬币不再生产,1、2、5帝国马克硬币也停止铸造,由相同面值的纸币取代。虽然从1939年开始重新生产的50芬尼铝币逐步取代同面值的镍币,但50芬尼镍币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44年才停止。从1940年开始,大量品质低劣的小面值锌币流通于德国和各占领区。最后一批带有_字标志的硬币是1944年制造的1、5、10、50芬尼硬币以及1945年初制造的1、10芬尼硬币。
■上图为二战时期发行的锌币,分别为1943年版1芬尼锌币和1940年版10芬尼锌币。
纸币
第一版帝国马克纸币是1924年由德意志帝国银行和巴伐利亚、萨克森及巴登的国有银行发行的,面值为10、20、50、100、1000帝国马克。在1929年到1936年又发行了第二版帝国马克纸币,面值设置与第一版相同。在1939年发行的新版20帝国马克纸币采用了未发行的100奥地利先令的设计样式,此外在1942年5帝国马克纸币开始印制并流通。
■上图是1924年到1929年间发行了第一版帝国马克纸币,自上而下分别为10马克、20马克、50马克、100马克和1000马克。
■上图是1929年到1936年间发行了第二版帝国马克纸币,自上而下分别为10马克、20马克、50马克、100马克和1000马克。
■ 1939年发行的新版20帝国马克纸币,采用了未发行的100奥地利先令的样式。
■ 1942年发行的5帝国马克纸币。
战时货币
在战争期间,德国还发行了用于在占领区流通的帝国马克硬币和纸币,其中硬币为锌制,面值有5芬尼和10芬尼两种,比较特别的是硬币中间带有圆孔;纸币的面值为50芬尼、1、2、5、20和50帝国马克。上述帝国马克货币与占领区原有货币具有相同的流通能力。占领区货币中的硬币铸造于1940年和1941年,最初由德国国内铸币厂制造,后来改为由比利时和法国的铸币厂制造,而纸币的制造发行持续战争始终。
■上图是1940年制造的供占领区流通的5芬尼、10芬尼硬币,其显著特征是中间带有圆孔。
■上图是1938年到1945年发行的主要供占领区流通的帝国马克纸币,自上而下分别为50芬尼、1马克、2马克、5马克、20马克和50马克。
在1942年到1945年间,德国还发行了一种专供德军部队使用的军用版帝国马克,仅有纸币形式。第一版军用马克纸币为单面印刷,面值设置为1、5、10、50芬尼和1马克,军用马克与帝国马克的兑换比例为1∶10,即1军用芬尼=10芬尼。第二版军用马克纸币改为双面印刷,面值调整为1、5、10、50马克,并与正常的帝国马克等值。美国福布斯公司也印制了一批仿版的德国军用马克,其面值设置与仿版帝国马克相同。
除了占领区马克和军用马克之外,德国人甚至还发行了用于集中营和战俘营的货币,但是仅限于特定区域的小范围流通,并不具备真正的货币功能。
■上图是由盟军仿印的5军用马克纸币。
■上图是用于在战俘营内流通的10芬尼纸币。
帝国马克的消亡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四大战胜国对德国实施了分区占领。在各占领区内,原有的帝国马克被允许继续流通,同时由占领当局印发的仿版马克纸币也并行流通。此外,在1945年到1948年间,占领当局还制造了少量帝国马克硬币,在1945年1946年制造的是1芬尼和10芬尼面值,在1947年到1948年间制造的是5芬尼和10芬尼面值。这些战后版硬币在样式上与战争后期的同面值硬币相似,但去除了背面鹰徽上的_字徽。
■二战结束后战胜国允许帝国马克继续流通,并发行了少量硬币,去除了硬币背面的纳粹标志,上图为1946年版的10芬尼硬币和1948年版的5芬尼硬币。
尽管帝国马克在战后仍是合法的流通货币,但是已经极度贬值,加上占领军当局滥发纸币,加剧了通货膨胀,实际上德国很多地区宁愿以物易物也不愿使用一文不值的帝国马克,因此进行币制改革势在必行。其实,早在1945年11月,在重新独立的奥地利,帝国马克就被奥地利先令所取代。1947年,回归法国的萨尔地区开始使用法郎作为法定货币。1948年6月,分歧日益激化的西方国家与苏联几乎同时在各自占领区内实施币制改革,在西占区使用新的德国马克取代帝国马克,在苏占区也开始发行新版马克,这一举动意味着东西德国的分裂。随着冷战帷幕的拉开,帝国马克的历史也画上了句号。
■ 1948年在英美法占领区内发行的第一版西德马克纸币,面值为1马克。
■ 1948年在苏联占领区内发行的第一版东德马克纸币,面值为1马克。
相关问答:德国货币叫什么
德国现在使用货币为欧元,德国货币最早是“马克”于2002年7月1日24起停止流通。
德国货币历程:德国“马克”由德意志银行发行,1马克等于100芬尼(PFENNIG),流通时的纸币有5、10、20、50、100、200、500和1000马克等面额,另有1、2、5马克及1、2、5、10、50芬尼的铸市。
2002年,德国马克正式停止流通,欧元(EURO)成为德国法定货币。德国是首批使用欧元的11个国家之一。
欧元是欧盟中19个国家的货币。欧元的19会员国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
扩展资料:
德国原货币“马克”符号为(德文 DEutsche M ark)——DEM,现货币欧元的货币符号是“_”。
官方使用欧元的国家有: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某些欧元区国家的海外领土,例如法属圭亚那、留尼汪、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马提尼克等地区也使用欧元。
总的来说,欧元已经是23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货币,28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货币的汇率与欧元挂钩。
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18275.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