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什么帮助
1.是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有了溯源数据,一个产品有没有问题一看数据就知道了。
2.收集数据信息。从农业生产、运输、销售、消费各个环节产生的数据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有完备的数据,科研机构会根据数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指导农业生产、运输、销售。
3.数据共享,生产缺乏市场数据指导,盲目种植,或者根据少量数据猜测市场需求,市场经常出现今年甘蔗稀缺,明年甘蔗地里沤肥。而根据市场数据,地理气候数据,就可以合理的安排作物种植和种植规模了。大大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其实这些项目早已经有在实行了
DMTC以农业为主,是全球首条农业溯源生态链,同时也是沃尔顿链实体落地的子链项目。DMTC通过利用沃尔顿链基础平台解决农业从生产、仓储、物流,到门店、售后的一系列问题,结合RFID芯片技术及区块链去中心化和源数据不可篡改等特点,将产业中的各个环节数据分布式存储并实施共享,让产品交易过程安全透明。
二、数字农业包括哪些建设内容
请参考2018年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申报指南
数字农业是指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
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重点集成推广大田物联网测控、遥感监测、智能化精准作业、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物联网等技术。
畜禽养殖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重点集成推广养殖环境监控、畜禽体征监测、精准饲喂、智能挤奶捡蛋、废弃物自动处理、网络联合选育等技术。。
水产养殖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重点集成推广应用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自动精准投喂、水产类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网箱升降控制等技术。
园艺作物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重点集成推广果菜茶花种植环境监测和智能控制、智能催芽育苗、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果蔬产品智能分级分选等技术。
申报条件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由县(市、区)级农业(渔业)局或其下属法人单位作为建设单位牵头申报。试点项目实施主体为区域内具有数字农业建设需求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资金投入及比例。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县市予以投资补助。每个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总投资应在2000万元以上,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不超过2000万元,且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项目实施主体自筹不低于项目总投资40%,并提供出资承诺书。
可研报告及证明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附带相应材料复印件或说明材料,包括:实施主体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地市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证明;实施主体与有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技术支撑能力的单位签订的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合作协议;实施主体近三年审计报告;土地落实的相关证明文件;规划预选址意见书;自筹资金承诺函及银行存款证明。
三、简述区块链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简述区块链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有让农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农作物有了保险、直接促进产销对接、使农业交易环节更加便捷、使农业金融更加高效等。
1、让农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区块链在粮食和农业供应链中最常见的用途是提高可追溯性。它使公司能够快速追溯不安全的农产品的来源及分发的地方。这样可以预防疾病,挽救生命,降低召回产品的成本。
2、农作物有了保险:在农业领域,智能合约具有独特的实现方式,可以帮助农民对作物进行保险并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在过去,无论是对种植者还是对他们提供保险的公司,这都是一个痛苦而缓慢且繁重的过程。
3、直接促进产销对接:有了智能合约,农民将摆脱多个中介机构的限制。当农民知道产品将以良好的状态投放到最终用户时,他们将会更加轻松。
4、使农业交易环节更加便捷:农业中的区块链具有独特的定位,不仅可以简化交易流程,而且还可以为小规模农民和农作物种植者(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区块链技术可以保证农业生产者自己制定价格,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争取更大的利益。
5、使农业金融更加高效:农业工作者的融资成本都是很高的,由于他们缺乏重要的信贷历史记录,土地所有权文件和其他问题,使得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因此,农民通常被迫向放债人借钱,利率要高得多。精通技术的农业企业家正在使用区块链创建投资代币,为农业业务筹集资金。
四、数字乡村建设六大内容是什么
1.乡村信息基础设施
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的基石,涵盖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服务设施以及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三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网络基础设施:构建高速、泛在、安全的基础通信网络,以满足乡村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民生数字化等应用场景对不断提升的数据传输质量需求。
-信息服务设施:提供农业生产经营、生活事务、就业劳保、知识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信息化服务,作为数字乡村的触点,如益农社、农村电商服务站、村级供销店等,不断更新和拓展服务功能。
-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利用传感设备、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水利、交通、电力、农业生产和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使之具备信息采集和智能感知能力,成为数字乡村数据采集体系的重要来源之一。
2.乡村能力支撑平台
支撑平台是数字乡村业务和应用的中枢,包括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和通用能力平台两大部分:
-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实现数字乡村相关数据的统一汇聚、治理、分析和应用,汇聚的数据资源包括农业农村各级各类数据,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涉农数据资源,基于汇聚的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的治理、分析和共享调用服务。
-通用能力平台:集成数字乡村体系使用到的各种通用能力,如AI能力、区块链BAAS平台、物联网使能平台等,以平台化形式向数字乡村应用体系赋能。
3.乡村产业数字化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数字技术将渗透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农业生产:深化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融合应用,实现种植、养殖数字化,推动现代设施农业等绿色农业规模化发展,智慧农田、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成为主流。
-农业经营:发挥“互联网+”优势,提升农村电商作为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工业品下乡重要渠道的作用,消除农产品生产侧和消费侧的信息屏障,以消费促生产。
-农业管理: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农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农业投入品追溯管理,实现绿色农业。
-农业服务: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技术手段,将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快速精准传达给农民群众。
-农村产业新业态:通过数字技术,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包括智慧乡村旅游、智慧认养农业等领域。
4.乡村治理数字化
在乡村治理方面,数字技术有效融入乡村治理过程,提升治理效率,助力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乡村党建:实现村级党建工作的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党建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水平。
-乡村政务: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实现涉农政务服务“网上办”、“马上办”、“一网通办”。
-村务管理:借助“互联网+村务”实现村务、财务网上公开,利用数字手段不断创新村民自治形式,提高农民自治能力。
-乡村综治:实现智慧综治,构建立体化基层综治联动体系,提升基层综治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乡村应急:构建乡村智慧应急体系,实现灾情有效预警、预防、应急事件快速处理、应急资源高效调度。
5.乡村民生数字化
在乡村民生方面,消除城乡差距,加快推动数字化公共服务在乡村的普及,实现城乡民生服务均等化:
-乡村教育: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对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乡村医疗: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乡村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的普惠性和通达性。
-乡村数字素养:提升乡村基层干部和村民的手机应用、数字内容创建、数字安全等方面素养。
-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主流思想和文艺创作在乡村的传播。
6.完善乡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打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适用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梳理现有系统,查漏补缺:保证全面建设不漏项,任务模块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应用、新业态优势明显,保证质量完成“数字乡村”任务。
-重点应用,试点先行:突出一两家作为重点、试点,如种植、养殖、农产加工、智能农机、农产溯源、物联网等模块。
-内部评测,及时调整:重视终端操作意见进行实用性、易用性、便捷性的全面调整,保障数字乡村系统落地。
-总结建设保障运营经验:通过试点项目,总结建设经验及保障运营经验,形成具有可推广的可行性报告,大面积推广“数字乡村”工作经验。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19107.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