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说看到路上的钱或者衣服,最好不要捡
因为这是一种不吉利的事情,而很多时候路上的钱或者是衣服都是因为人死后他们家的人仍在路上的,目的是让自己的逝世的亲人可以走的安心一点,这是这样的原因就是晦气的,所以看到路上的钱或者是衣服最好不要捡。
对于路上的钱或者是衣服不要捡这件事很多人认为这是迷信,但是我可以通过我身边的例子给大家说说,这真的是很邪门,但是也是真实发生的,而对于这样的事情必然是让自己倒霉,总之还是相信的好。
有一次我们宿舍三个人一起去逛街,在回来的时候我其中一个舍友就在路上见到了四五十的散钱,而且这个散钱还是一路捡起来,当时我们其中的两人都觉得她好幸运,但是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她开始倒霉不断,先是在校门口被自行车撞倒,到后来自己的科目二光荣挂彩到最后自己考试挂科,总之从她捡到钱的那一刻开始就厄运不断的感觉,虽然听起来很迷信但是真实的事发生的。
总之我觉得看到路上的钱或者衣服最好就是不要捡。
二、...流通的货币我们中国东北老百姓叫羌票,请问为什么叫羌票
张新知王学文《中国钱币》 2007年第01期
一羌帖兑换券的发行背景
“羌帖”是相对于当时我国东北流通的“私帖”和“官帖”而言的,是我国东北和新疆地区民间对沙俄帝国在我国发行的卢布纸币的俗称。“羌帖”流入我国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19世纪中叶,沙俄帝国通过《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羌帖”就越过边界侵入我国东北。1868年,中国商人曾向官府报称:“近来该夷商人比前倍觉诡诈,凡买本铺之货,并不付银,俱给羌帖,小民等欲不卖给,尤恐致失两国之谊”。①与此同时,“羌帖”还渗入新疆的伊犁和塔城地区。到1875年以后,黑龙江省瑷珲县几乎为“羌帖”所独占。据有关资料记载:“光绪初年(注:1875年为光绪元年)瑷珲商贾行用皆系俄帖,华商购办货物必须以银易帖,始可易货。以至边界数百里,俄帖充溢不下数百万”。②
1898年随着华俄道胜银行在哈尔滨建立分行和中东铁路开筑,俄人大量流入,并且逐渐操纵了哈尔滨地方的行政权,黑龙江境内“羌帖”逐日增多。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铁路运费、与俄人交易以及铁路地段内的税捐缴纳,强制使用“羌帖”,于是,“羌贴”的流通量迅速增加。至1907年,“乘俄车则只收羌帖,……持中国钱不能行用,反须加价以买羌帖,……俄元只重五钱零,其价反高于七钱二、三华元”。③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统计,东北“羌帖”流通量约在1亿卢布以上,其中仅哈尔滨就有4000万,中东铁路沿线6000万,流通在南满和津、沪的尚且不计在内。其总额约占全俄卢布流通量的1/16以上。④其后,“羌帖”流通量迅速增加,据当时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的《东三省经济调查录》载:“北满一带卢布流通额,共为四万万,第就滨江一埠而言,据一般人观察,其数约有二万万,其它如黑河、满洲里沿边各处,亦约有二万万云”。⑤流入辽宁的卢布也在数千万元以上。至于带到关内的则“遍及直、鲁、苏、豫之僻乡”。⑥马寅初先生也曾对在中国流通的“羌帖”数量进行估计,他说:“中国受羌帖的损失,有人统计过,说有二万万至三万万之巨,数目虽不能确定,但至少总在二万万以上,是敢肯定的”。⑦1924年,中俄恢复国交会议时,中国方面调查,国人所存“羌帖”数额为82.87亿卢布。1926年3月10日《北京日报》报道,据中俄会议筹备处专门委员会总核结果,中国各机关、公私团体暨个人方面存俄钞总数为12677.2万卢布。⑧就连中东铁路局主编的《满洲杂志》也对“羌帖”入侵中国的事实供认不讳:东北的“货币流通已经完全受卢布影响了,无论在铸币以及纸币方面都是这样”。“在修筑铁路的5年时期,卢布的价值,较之不合规格的银元更为稳定。在通境的经济结算中,卢布占着统治地位。一切交易,不仅在中东铁路沿线,而且在内地其他许多地方,也使用卢布。农村居民在各种各样的金属货币或纸币中,宁愿吸收卢布,特别在储存货币的时候”。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昔日横行于市的“羌帖”几成废纸,此时,国币哈大洋券正在酝酿发行阶段,东北各地商会等地方组织为了接济市场找零及流通需要,陆续发行了一些可与“羌帖”兑换的临时辅币券和存票。这些纸币设计形式与正式纸币相同,也以“元”、“角”、“分”为计算单位(个别票券直接以卢布为单位),最小面额为半角(或5分),最大面额为100元。但其共同特点是都与各种“羌帖”有固定比价,这一特点足以反映当时东北地区受“羌帖”的影响之深。
二滨江商会临时辅币和临时存票
滨江商会的前身为滨江公益会,创办于1901年(光绪27),系经官厅批准的哈埠地区最早一个商会性质的组织,它实质是一个官商之间的联络机构,其所属的商工企业不过百家。1908年2月(光绪34年),依照清廷《商会法》规定,滨江公益会正式改称为商会。因当时道外地区称滨江县,隶属于吉林省管辖,而吉林省这时设立商务总会,故滨江商会的全称为“吉林省滨江县商务分会”,负责人称作“会长”。1913年(民国2年),奉命改称为“吉林省滨江县商会”,并将会长改称为“总理”。1918年(民国7年),依照民国《商会法》的规定,工业、商业的经营者均可加入工商会为会员,并将“总理”改称为“会长”。当时经会员选举,张泮为会长,李明远为副会长,并设会董若干人。
滨江商会为接济市面零币短缺,曾于1917年和1919年两次发行羌帖兑换券。
1.滨江商会临时辅币券
1917年,滨江商会开始发行临时辅币,面额有半角(封底图1)、1角、2角、5角4种,其中,1角券有“民国六年十月”和“民国六年十二月”两种版别,后者票面中间面额四角印有“新换票版”四字(封底图2)。这些票券分别由福升笔店(半角券)、滨江工艺教养所(民国六年十月版1角券)和滨江墨林堂(民国六年十二月版1角券、2角券、5角券)三家印刷厂印制,均为横式印刷。正面印有楼阁、山水和火车等图案,上方印有手写体券名“滨江商会发行临时辅币”,左侧竖印年份,右侧印有字号,字以千字文排序,号码为红色或黑色4位阿拉伯数字。下方印有“足拾角兑换羌帖壹元”字样。背面印有发行声明:“本埠市面向系流通羌洋,近因零币缺乏,市面滞塞,本会为维持钱法起见,特发行半角、一角、二角、五角四种小票,以资接济,一俟钱法充足,再由本会如数收回,以防毛滥,特此声明”。此套票券设计和印制都非常精美。
2.滨江商会临时存票
1919年,滨江商会又发行了1元、3元(封底图3)、5元、10元(封底图4)4种临时存票。此套票券分别由滨江墨林堂(1元券)和忠廷石印局(3、5、10元券)印制,票券色调较深,格调古板,除1元券有山水大楼图外,其他票券均为花纹图案。正面上方印有“滨江商会发行临时存票”券名,左侧竖印“民国八年造”字样,右侧印有千字文和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字号,字为红色,号张新知王学文《中国钱币》 2007年第01期
一羌帖兑换券的发行背景
“羌帖”是相对于当时我国东北流通的“私帖”和“官帖”而言的,是我国东北和新疆地区民间对沙俄帝国在我国发行的卢布纸币的俗称。“羌帖”流入我国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19世纪中叶,沙俄帝国通过《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羌帖”就越过边界侵入我国东北。1868年,中国商人曾向官府报称:“近来该夷商人比前倍觉诡诈,凡买本铺之货,并不付银,俱给羌帖,小民等欲不卖给,尤恐致失两国之谊”。①与此同时,“羌帖”还渗入新疆的伊犁和塔城地区。到1875年以后,黑龙江省瑷珲县几乎为“羌帖”所独占。据有关资料记载:“光绪初年(注:1875年为光绪元年)瑷珲商贾行用皆系俄帖,华商购办货物必须以银易帖,始可易货。以至边界数百里,俄帖充溢不下数百万”。②
1898年随着华俄道胜银行在哈尔滨建立分行和中东铁路开筑,俄人大量流入,并且逐渐操纵了哈尔滨地方的行政权,黑龙江境内“羌帖”逐日增多。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铁路运费、与俄人交易以及铁路地段内的税捐缴纳,强制使用“羌帖”,于是,“羌贴”的流通量迅速增加。至1907年,“乘俄车则只收羌帖,……持中国钱不能行用,反须加价以买羌帖,……俄元只重五钱零,其价反高于七钱二、三华元”。③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统计,东北“羌帖”流通量约在1亿卢布以上,其中仅哈尔滨就有4000万,中东铁路沿线6000万,流通在南满和津、沪的尚且不计在内。其总额约占全俄卢布流通量的1/16以上。④其后,“羌帖”流通量迅速增加,据当时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的《东三省经济调查录》载:“北满一带卢布流通额,共为四万万,第就滨江一埠而言,据一般人观察,其数约有二万万,其它如黑河、满洲里沿边各处,亦约有二万万云”。⑤流入辽宁的卢布也在数千万元以上。至于带到关内的则“遍及直、鲁、苏、豫之僻乡”。⑥马寅初先生也曾对在中国流通的“羌帖”数量进行估计,他说:“中国受羌帖的损失,有人统计过,说有二万万至三万万之巨,数目虽不能确定,但至少总在二万万以上,是敢肯定的”。⑦1924年,中俄恢复国交会议时,中国方面调查,国人所存“羌帖”数额为82.87亿卢布。1926年3月10日《北京日报》报道,据中俄会议筹备处专门委员会总核结果,中国各机关、公私团体暨个人方面存俄钞总数为12677.2万卢布。⑧就连中东铁路局主编的《满洲杂志》也对“羌帖”入侵中国的事实供认不讳:东北的“货币流通已经完全受卢布影响了,无论在铸币以及纸币方面都是这样”。“在修筑铁路的5年时期,卢布的价值,较之不合规格的银元更为稳定。在通境的经济结算中,卢布占着统治地位。一切交易,不仅在中东铁路沿线,而且在内地其他许多地方,也使用卢布。农村居民在各种各样的金属货币或纸币中,宁愿吸收卢布,特别在储存货币的时候”。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昔日横行于市的“羌帖”几成废纸,此时,国币哈大洋券正在酝酿发行阶段,东北各地商会等地方组织为了接济市场找零及流通需要,陆续发行了一些可与“羌帖”兑换的临时辅币券和存票。这些纸币设计形式与正式纸币相同,也以“元”、“角”、“分”为计算单位(个别票券直接以卢布为单位),最小面额为半角(或5分),最大面额为100元。但其共同特点是都与各种“羌帖”有固定比价,这一特点足以反映当时东北地区受“羌帖”的影响之深。
二滨江商会临时辅币和临时存票
滨江商会的前身为滨江公益会,创办于1901年(光绪27),系经官厅批准的哈埠地区最早一个商会性质的组织,它实质是一个官商之间的联络机构,其所属的商工企业不过百家。1908年2月(光绪34年),依照清廷《商会法》规定,滨江公益会正式改称为商会。因当时道外地区称滨江县,隶属于吉林省管辖,而吉林省这时设立商务总会,故滨江商会的全称为“吉林省滨江县商务分会”,负责人称作“会长”。1913年(民国2年),奉命改称为“吉林省滨江县商会”,并将会长改称为“总理”。1918年(民国7年),依照民国《商会法》的规定,工业、商业的经营者均可加入工商会为会员,并将“总理”改称为“会长”。当时经会员选举,张泮为会长,李明远为副会长,并设会董若干人。
滨江商会为接济市面零币短缺,曾于1917年和1919年两次发行羌帖兑换券。
1.滨江商会临时辅币券
1917年,滨江商会开始发行临时辅币,面额有半角(封底图1)、1角、2角、5角4种,其中,1角券有“民国六年十月”和“民国六年十二月”两种版别,后者票面中间面额四角印有“新换票版”四字(封底图2)。这些票券分别由福升笔店(半角券)、滨江工艺教养所(民国六年十月版1角券)和滨江墨林堂(民国六年十二月版1角券、2角券、5角券)三家印刷厂印制,均为横式印刷。正面印有楼阁、山水和火车等图案,上方印有手写体券名“滨江商会发行临时辅币”,左侧竖印年份,右侧印有字号,字以千字文排序,号码为红色或黑色4位阿拉伯数字。下方印有“足拾角兑换羌帖壹元”字样。背面印有发行声明:“本埠市面向系流通羌洋,近因零币缺乏,市面滞塞,本会为维持钱法起见,特发行半角、一角、二角、五角四种小票,以资接济,一俟钱法充足,再由本会如数收回,以防毛滥,特此声明”。此套票券设计和印制都非常精美。
2.滨江商会临时存票
1919年,滨江商会又发行了1元、3元(封底图3)、5元、10元(封底图4)4种临时存票。此套票券分别由滨江墨林堂(1元券)和忠廷石印局(3、5、10元券)印制,票券色调较深,格调古板,除1元券有山水大楼图外,其他票券均为花纹图案。正面上方印有“滨江商会发行临时存票”券名,左侧竖印“民国八年造”字样,右侧印有千字文和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字号,字为红色,号有红、黑两种,下方印有“此票足一千元、二百五十元俄帖兑付”字样。背面印有发行说明,但1元券和3、5、10元券说明内容详略不同:1元券说明为“本埠现因羌币毛荒,零币缺乏,金融奇紧,周转不灵,甚至大小帖兑换任意加价,钱法如此紊乱,商业前途何堪设想?本会为调剂金融平价兑换起见,特发行一元、三元、五元、十元临时存票四种,以资接济。此种存票准以一千元或二百五十元大帖来会兑换,不折不扣,与老帖一律行使,倘有不肖奸徒仿行伪造,一经查出定即送官惩究不贷,特此声明”。此项说明清楚地阐述了当时滨江地区羌帖贬值情况和大小羌帖兑换混乱情形,也表白了滨江商会发行此项临时存票的目的。3、5、10元券的说明较简略,“本会为维持市面,调剂金融,特呈准发行一元、三元、五元、十元临时存票四种,以资接济,倘有不肖奸徒私行伪造,一经查出,定即送官惩究不贷”。
三哈尔滨总商会临时存票
哈尔滨总商会的前身是“哈尔滨商业公所”,成立于1901年,1908年改称哈尔滨总商务会,地址设于哈尔滨埠头区(今道里区),1916年根据民国《商会法》将哈尔滨商务总会改称为哈尔滨总商会。
哈尔滨总商会于1919年5月发行了5角、1元、3元(封底图5)、5元(封底图6)、10元(封底图7)5种面额的临时存票。此套票券设计风格一致,颜色搭配合理,均由哈尔滨永远石印局印制,正面中间印有门楼、城景和山水,面值分列两侧,上方印有“哈尔滨总商会临时存票”券名,下方印有“此票照第二条兑换羌帖”(第二条内容即“满足羌帖二百五十或一千元始能执换”)字样。背面印有“哈尔滨总商会发行临时存票条例”四条:“第一条,现因哈市零币缺乏不便找付,特由本总会公议决定发行此项临时存票五种,即五角、一元、三元、五元、十元者为限;第二条,此项临时存票须满足羌帖二百五十元或一千元始能执换;第三条,油烂涂抹难辨真假者不能执换;第四条,如有变造假造者送官究办”。
三、为什么大陆近几年很少听说有抢劫运钞车的案件
你逗我呢?抢运钞车[捂脸]现在不像过去那样。社会治安非常不稳定。破案技术手动落后。很难及时破案。甚至是一桩桩悬案。而且以前对枪支管制也不是特别严格。甚至一些专业人都可以自制枪支弹药。
现在你试试?不出一天你就落网伏法。你以为大街各处的监控摄像头是摆设吗?现在科技如此发达。只要你敢露个脸。被摄像头拍的。那你就玩了。现在都是实名制的。比如买车票,住宾馆酒店。没有身份证你啥也不是。一旦警察锁定你的信息。那你就完了。除非你与社会脱节,到原始森林里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可是问题来了。当初你为啥还要抢银行或者运钞车呢?还不是为了钱。
可是现在的你在原始森林里生活,有钱还有什么用啊?无非就是一堆废纸。
现在的钞票每一张都是有编号或者电子备档的。每一笔消费,都是有记录的。警察可以根据你的消费信息锁定你的。
再一个就是,你拿什么武器去抢呢?仿真枪都违法。更何况真枪呢?难道你要用呲水枪吗?
先简单总结:风险和利润不成正比。
我二十年前当过运钞员,不要怀疑押运员手上的枪,真枪,实弹。身上穿的防弹衣。运钞车都是改装的加厚装甲,双层装甲,车辆一层,里面保险柜一层。
押运员实行军事化管理,90%的队员都是退伍兵,各兵种都有,我当时的队友海陆空武警都有,睡我下铺的是个侦察兵,身体素质超好。我们每天五公里跑,晚上练习格斗,偶尔打打靶。
就这身体素质和装备,你怎么抢??肉搏那是搞笑来的,起码得对等的装备,你拿把普通制式手枪还打不穿防弹衣,更别说车辆的装甲了,不夸张的说,车门锁上,给你拿冲锋枪扫射都不怕,三两颗手榴弹也炸不穿,除非军用的反器材武器,我们国家枪支管控超级严,你也搞不到武器。
还有,现在到处摄像头,就算你抢到了钱,你也没命花,无处可逃。
最后,说个一般人不知道的秘密,其实运钞车上的钱有时候很少的,早上给各银行点送钱,晚上再拉回分行金库,大额存取款都要预约,不是整车都装满钱到处跑,经济不好的地方,有时候车上只有几十万。当然,有时候车上会有很多很多钱,那种情况下,押运车会增加,我们最多出动过五辆车,十几个全副武装的队员,满满的安全感。
上面的内容其实都是一些表面上大家知道的,其实里面还有些秘密,这里不能提,怕别有用心的人想不开想去试试[捂脸]
坐标南京,我一个押运的兄弟告诉我,抢劫运钞车,第一人民币很重,抢不了多少,第二,现金多的一般都是在市区,抢完了让你先开车跑十分钟,你都跑不出十公里,因为堵车……
抢劫运钞车,运钞车上面是押运员,配有真枪实弹的,而且还穿有防弹衣,所以可以想象一下,你要抢劫运钞车,你得有能突破押运员的武器装备,这个是最基本的条件,火力要非常猛才可以,普通的菜刀和其他刀去抢劫运钞车,那就是跟送人头没有多少区别。
现在对于管制刀具的严控,基本上来说很难真正的把枪弄到手,没有枪就不可能做得到的,对于现在的情况来看,抢劫运钞车就是痴人说梦,这不只是有没有合适武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现在你抢了也跑不了,因为到处都有摄像头,你逃到哪里都逃不了,短时间内必定被抓。
虽然说现在交通发达,但是路上的监控也多,你往哪里逃,公安网络系统一查就知道你往哪里跑,直接联系前方的干警进行提前围堵,基本上都是梦中捉鳖,没有一丝一毫的逃跑的可能性,抢劫运钞车必定跑不了,基本上就是送人头,不要说抢劫运钞车,就是普通抢劫基本上目标不是很大,但是也逃不了几天,更不用说运钞车抢劫这种大事情。
还有就是现在基本上都是无现金支付,看到的都只是数字,越来越多的人不用现金,现在银行的现金流动其实也非常少,所以劫匪也不会那么傻去搞这种没有任何希望而且又是掉脑袋的事情,现在去抢劫运钞车就是送死,100%是没有活路的,只要不傻都不可能说去抢劫运钞车。
这些其实主要结合来说就是,社会治安变好,对于危险品和管制刀具方面的管控措施到位,降低了社会出现威力大的杀伤性武器,也导致了那些恶性案件减少的原因,还有就是科技实力对一些匪徒的震慑,科技力量对刑事案件的破获提供了大帮助,这些都是比较直接的原因。
不只是内地,纵观全世界,至少最近几年你听说过有几起抢劫运钞车的案件?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在早年尤其是信息相对发达(对比更早之前)的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那一期间世界各国的运钞车几乎都是高危车辆,因为在那30年的时间里,歹徒抢劫运钞车的概率实在是太大了!
至少对于我们内地人而言,我们能在第一时间叫上名字的特大运钞车抢劫案,就包括1995年番禺运钞车抢劫案、1996年鹿宪州运钞车抢劫案、2000年常德运钞车抢劫案、2003年谢先荣运钞车抢劫案,和同年发生的沈阳张显光运钞车抢劫案。而上述运钞车抢劫案只是造成特大人员伤亡的重大案件,其他的中小类别运钞车抢劫案还没算在内。
而光是这几起案件,歹徒就采用了各种五花八门的作案手段,首次使用冲锋枪进行抢劫(鹿宪洲,造成2死1伤),单枪匹马摆平一车运钞车的警卫和工作人员的抢劫(谢先荣,运钞车4人全部被杀),抢劫过程中见人就杀、一个活口也不留式的抢劫(张君,也是电影《除暴》当中的著名段落,造成7死3伤),首次使用炸药爆破运钞车的抢劫(沈阳张显光,造成3死5伤),各种作案和杀人手段一度让我们瞠目结舌。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那一时期,只要在路边行走,经过银行门口正在停放的运钞车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远距离绕开。因为大家害怕经过的那一刻会正好遇到抢劫,或者由于运钞车距离太近,而被持枪的运钞车护卫所喝斥,也不能怪他们不礼貌,而是他们必须要采取高度警觉。
但是最近几年,为什么大家在新闻当中很少在听到过有关运钞车被抢劫的消息?造成这种犯罪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综合原因只有一个——犯罪成本实在太高了!
1、对比早年的运钞车只是普通面包车,现如今的运钞车早已改成了防弹型,甚至按照实战标准,还设置了从里向外的多个不同方向的射击孔。轮胎也经过了特别设计,在被击穿外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进行长时间行驶。
面对这种运钞车,在运钞车人员全封闭的情况下,你劫匪除非使用火箭筒或者炸药,否则别想摧毁这样的运钞车。可运钞车通常只在市区活动,你能扛着火箭筒和大量炸药在市区的街道上活动吗?
2、等到运钞车停到银行门口,车内人员下来的时候再动手?
这种设想在理论上倒是挺美好,毕竟大部分持枪警卫也暴露在露天,容易遭到劫匪的首先开火,有先发制人且制服对手的概率。但问题是,在监控系统发达的今天,你跑到银行大门口去抢劫,你当银行门口的监控是白设置的吗?
至少银行的监控不是学校的监控,做不到说坏就坏!
同样的道理,就算你能够得手,逃跑的时候满大街都是各种各样的监控摄像头,走到哪条大街上都能照到你,你打算往哪跑?
3、而随着技术的先进,银行保卫方面也设置了更强大的保卫系统。
例如目前的押款箱,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铁箱子,而是复杂的密码锁,或者是与银行押运员身上的传感器相连接。倘若箱子或锁头遭到异常破坏,或者箱子与押运员拉开了一个异常的危险距离(假设押运员已经被制服死亡)。箱子内一个特定的燃料瓶会直接爆炸,里面的燃料将箱子里的所有钱款全部污染,沾上燃料的钱币比连号钞票还要暴露,你敢去市面上花吗?
或者箱子一时半会打不开,劫匪只能拎着箱子走,但抱歉,箱子里还设置了定位器,甭管你跑到哪,警方都会查得一清二楚。
4、当然,更重要的一点,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罪犯搞钱的方式也变得更加高端化,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罪犯可以通过不露面的形式,从数千甚至上万公里之外实现捞钱。当搞钱可以通过更高的智商和电子技术来实现的话,劫匪们还用得着通过枪械和武力吗?
现如今,要想打运钞车的主意,你得准备好能压制警察火力的枪械,还得准备好能炸掉装甲车坦克的炸药或火箭筒,另外还得配备一个信息小组,用黑客技术在事先黑掉银行和整个市区所有监控系统。但问题是,你要有如此强大的阵容,你还抢什么劫?更别说一辆运钞车里的钱款,恐怕还支付不了你们的人工费和武器费用吧?
所以运钞车劫案越来越少,一是犯罪成本加大了,二是搞钱方式增多了!犯不着再去打运钞车的主意!
我觉得这个要感谢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其实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已经改变了很多局面,早期的很多违法行为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例如小偷少了,因为如今很多人不带现金了,都是微信和支付宝;偷钱抢钱的意义就小了很多,在杭州就有这样的一个笑话,一个人去一家便利店打劫,最后发现这个便利店没有钱,因为大多数都是移动支付,都不需要现金完全都可以交易了!
而所谓的抢银行也是在7080到90年代比较多,后来到了2000年以后就局面变化了,因为当时对于犯罪的追踪缺乏有效的实时跟踪技术,如今科技发展,公安系统已经接入了智能化,全国的电子眼摄像头技术已经可以获取很多人的动态信息,甚至有人戴口罩都能进行识别身份,所以当你开始做这件事,估计在人家眼里就是一次实时的网络直播了!
而且银行和公安体系都可以实现实时的报警通讯技术,这不得不说中从2000年到2020年这20年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已经改变了很多,甚至针对个人如何预防被骗等方面,互联网富媒体的方式,让很多的预防犯罪和预防受骗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所以现在犯罪成本也高了!
甚至面临着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局面,很多人也不傻,即使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但是到了地狱想要好好地活着,凭借着一个青铜也是无法苟活的,但是要成为王者,那可真心不容易!所以科技的发展已经高效地阻止了犯罪,特别是在中国!所以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幸福的国家了,在这里生活至少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是非常高的!
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就好了,当然这些年唯一要预防的就是金融领域以及互联网领域、隐私安全、社交交友领域的受骗以及犯罪分子了,这对于个人的财产安全以及隐私安全都有着不小的威胁;但是这些问题也都在逐一地打击和解决。相关政策可以限制,相关的科技技术就完全可以建立防火墙,让很多的行为完全遁形!
我一兄弟就在当金盾押运,我管他叫枪兵,拿枪的。有次在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就问过类似的问题,他开句玩笑话,枪都不用开,直接把钱箱给劫匪让他拿着钱先跑俩小时,半天之内抓不到算他输,到处摄像头,往哪里跑?
为什么大陆近几年很少听说有抢劫运钞车的案件?2000年以前很多,2000年以后就少了。
主要还是治安改善,警力啊各方面都升级了。
在一个,大部分银行是没那么多现金。
假设有人成功了,抢一家银行抢不到多少钱。
还有,整理好打好捆的现金两百万一袋,是很沉的。
真的一堆现金摆在那,你也搬不了不少。
没准抢个运钞车,里面还都是从金库出来的零币。
总的来说,犯罪成本太高,没头脑的抢不到,有头脑的去干别的了。
国外应该还有抢劫银行的不过我也都是电影上看的。
根据电影分析有这么几个特点。
抢劫银行的高科技含量很高。
一般团队作案,各个成员分工明确,配合度高。
事前计划充分,各种踩点、多种进入和撤退途径。
而且一次抢的都不少。
但是在国内这些都不好用。
假设国内也有人有计划的要去抢劫银行。
好吧,武器方面就不好搞。
你不能拿着菜刀去吧。
武器方面跳过,假设有武器了。
那么以现在的情况为例,满街都是摄像头,去踩点。
老去一个地方溜达,估计就好被人怀疑了。
继续下面。
就算成功了,怎么跑?
下放过摄像头不说。
就现在走哪哪堵的要命的情况。
怎么跑?现金一袋袋还沉,没有交通工具怎么跑?
有人说晚上呀。
晚上大部分银行都空了,钱都拿走了。
如果晚上抢劫,你可能连大笔资金具体存放在哪都不知道,怎么抢?
说了一堆。如果都具备了搞特大型抢劫案的条件了,那这个人在中国完全可以干点别的,
来钱不比抢劫慢,还安全。。。
最后说个真事吧初中的事。
正常上学。
突然有一天,几十辆警车开进了我们学校,把我们学校重重包围,
围得那时里三层外三层。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一伙人成功地将运钞车里的两千万抢走了。
后来,那个头目带着钱跑到我们学校了。
公安局派人来搜查,顺便保护我们。
但是,没找到。
很快,学校里贴满了通缉单。
后来,那个主犯,跑来我们学校买早点,一下买好多。
于是老板娘怀疑就报警了。
在后来,警察出动抓到抓到他们。
最后听说那俩运钞的护卫,还有那个银行的员工都被开除啦。
至于最后钱找到没找到。
这个就咱就不知道了!
为什么大陆近几年很少听说有抢劫运钞车的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风险大,收益小所以很少会发生这种情况。
其次:社会发展了,大家生活得下去,没有必要去走险,所以才很少发生。
先说第一点,运钞车的押运员手握真枪,身穿防弹衣,并且都是退伍军人出来的,身手比一般人要强悍很多,况且运钞车都是加装了装甲,钱都放在保险箱里,不是一般人能开启的。光凭这两点,就让大多数有歹心的人断了念头。再加上现在到处都是天眼,就算你抢成功了,你往哪里逃。还有中国是人民的政府,也就是说这钱是人民的,你抢了,只要有一点风声,大家都会举报,人民的力量是无敌的。不怕几个人,就怕全部人呀。
第二点,众所周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是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老百姓只要不懒,生活还是不成问题的,既然大家都有饭吃,也没有必要去抢运钞车呀,只有在黑暗的年代,人民被压迫得无法生活了,才有人铤而走险呀。
综上所述,现在的年代,抢运钞车的真的是绝迹了。大家都能生活,何必要去掉了自己的小命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要归功于中国警察、安保的强大。
其实,仔细来看,换个角度,你想想支付宝和微信,其实不用多说,或许你就该明白了。
另外,在中国,你除非是真的有什么特殊关系,“qiang”(biu.biu.biu的那个)这个东西,你好像是搞不来的,另外,管制刀具也是严格把控的,所以说,抢劫运钞车就更难了。
我记得我上学时候,学校有自助提款机,学校每次来运钱的时候,安保人员都是全副武装的,还带枪呢,还有防弹衣,(也不知道那qiang和防弹衣是真是假),总之一看到他们,就难以靠近。
其实学校的还好,人员主要是学生、老师等等,社会上的话,那就复杂了,什么人都有,可能就会更严格、跟谨慎了。
其实这个问题,在电影中总能看到,一堆人,拿个丝袜套在脸上,砸玻璃、砸门什么的,看起来分工明确,谁谁谁负责抢金子,谁谁谁负责绑架,谁谁谁负责踩点等等,在我们中国,好像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很多,虽然也有吧,但真的不是很多,我觉得主要是咱们中国的警察太奈斯了,还有就是监控,天眼那么强大,360度无死角,你说,你能跑得过监控么?
我们就不说警察、监控的问题,没有车子能行么?肯定不行啊,尤其,你要考虑,你要是堵车怎么办呢?这种事情,在北上广深,都基本不大容易实现,人那么多,你可能都跑不了。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19478.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