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央行发行多少货币,由什么来决定
央行发行多少货币,由生产力来决定。
生产力(决定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着一个国家货币发行量。如果国家的货币发行机构超量发行货币,而生产力没有相应增加,即生产出来的商品没有相应增加,这样的话因供求关系,要用更多的钱买货物,这样货币在国际上看来就是贬值。
货币只是政府控制国家的经济的一种形式,比如政府想充实国库,一种方法是正常的税收等等,另一种方法是印刷钱。
第二种方法因为生产力没有相应发展(商品数量没相应增长),老百姓手上的钱就不值钱的,意思就是第二种方法会使政府富了,老百姓穷了,之后老百姓买不起东西,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商品产量的增加)。
扩展资料: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它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基础。此外人类运用各类专业科学工程技术,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满足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发行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产力
二、古代一百两银子是多少人民币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有着显著的差异。
2、在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的大致价值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150到220元。
3、明朝中期,一两银子的价值大约在人民币600到800元之间。
4、北宋中期,一两银子的价值大约在600元到1300元(或1000到1800元)之间。
5、在盛唐时期,一两银子的价值则高达2000到4000元。
6、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古代货币的价值,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唐朝时,九品官的月俸为5石米,相当于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的年俸为45两白银,相当于局级干部年薪9000元。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13122两银子,相当于花270万购买厅级干部职位。
7、古代中国银子较为稀少,其价值相对较高。铜钱、白银与黄金之间的兑换比率常常变动,类似于现代的外汇价格。自1600年前后,金银比价从1:8上涨至20世纪中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翻一番至1:20。这表明1两黄金大约可兑换8到11两白银。
8、道光年间,一两白银可兑换1000文铜钱,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时期,这一比例上升至1600到1700文。咸丰年间,银价进一步上涨,一两白银可兑换2200到2300文铜钱。
9、在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兑换1000到1500文铜钱。直至清末,1斤(约1.2市斤)猪肉售价20文钱,1亩良田售价7到8两银子或12到13个银元。
10、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费用大约需要1.5两银子。因此,戚继光的士兵每日军饷仅为三分银子,每月不足一两。清代初期,由于外贸顺差,银价下跌,但鸦片战争后大量赔款导致银价上升。
11、普通百姓通常使用铜钱,清末时则开始使用铜元,而日常交易中很少使用银子。许多老百姓一生都未见过银子。因此,口语中表示没有钱时会说“铜钱没有”而不是“银子没有”。
12、粮食价格是衡量货币关系的重要指标。例如,清朝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平均每石谷子、高粱、玉米相当于银一两四钱六分。
13、根据上述推算和其他因素,以下是古代货币单位的换算系统:
- 1两黄金=人民币1800元= 10两白银
- 1两白银=人民币180元= 1000文钱= 1贯(吊)钱
- 1文钱=人民币0.18元
- 1石米= 1两白银
以上换算系统既方便又具有实际感,有助于建立对古代货币价值的认识。
三、通货膨胀是每年3%左右;按这个比率,物价多少年翻一番!
理论上是24年。但是通胀率是整体发行货币量与实际需求货币量的高出比例。往往物价上涨是多变性的。不同商品的价格幅度变化都不一样。从宏观角度看,决策也是宏观的。但是比如食物,从08年到现在才4年就涨了将近2倍,而电子产品则是性价比越来越高。3000块就可以买到很好的电脑了。
四、价格翻一番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比原来的价格贵了一倍,需要花双倍的价钱才能购买到。
举个例子:以前买香蕉1.5元一斤,现在价格翻一番已经卖到3块钱了,比原来的价格足足贵了一倍,同样的商品,现在要多花一倍的钱才能买到了。
价格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随时作出调整的,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物品的价格早已不能跟以前相比较了,但很多商品都是涨价之后就降不下来了,这才是让人最难以接受的。
五、古代的钱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货币单位换算
在中国古代,货币单位众多,且各朝代有所不同。然而,唐宋之后的货币单位相对稳定,我们可以以一文钱、一两白银和一两黄金作为基本单位进行换算。根据历史记载,金银的兑换比例在1600年前后为1:8,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上涨至1:10,18世纪末则翻一番,达到1:20。因此,一两黄金约可兑换8到11两白银。另外,道光年间,一两白银可换1000到1500文铜钱,而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二、金属价格换算
以现在金属的价格来推算,一两黄金约值4000元人民币,一两白银约值80元,一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此外,根据粮食价格的换算,1两白银约值170元,1文钱约值0.2元。
三、结论
综合以上换算,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参考换算系统: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1文钱=人民币0.2元。同时,1石米=1两白银。
四、验证
通过历史记载和具体事例的验证,上述换算系统较为合理。例如,根据《水浒传》的描述,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等,与300元人民币的兑换率相符。
五、注意事项
在换算古代货币时,应考虑各朝代的经济状况、通货膨胀等因素,以及粮食和金属价格的波动。同时,由于古代银子的价值较高,应着重参考黄金的价格稳定性。此外,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并考虑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粮食相对价格的变化。
六、100万2050年会贬值多少
30年后100万元的价值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通货膨胀率是最关键的因素。然而,中国国家统计局并未公布具体的通货膨胀率数据。通常,我们可以参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估算。以2019年的CPI增长2.9%和2020年的2.5%为例,若假设每年CPI增长2.5%,30年后的100万元将仅相当于现在的47.69万元,这表明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然而,CPI存在局限性,因为它依据不同商品的权重来计算,可能无法全面反映价格变动和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影响。另一种计算方法是考虑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差。如果市场上的货币总量M2的增长率超过GDP的增长率,通常会导致物价上涨。以我国近年M2增长率远超GDP增长率的情况来看,若以5%~6%的贬值速度计算,30年后的100万元可能仅相当于现在的23万元左右。
此外,工资增长率也是衡量货币价值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每年大约在8%~10%。假设未来这一速度降至6%,则30年后的100万元可能仅相当于现在的17.32万元。
按照我国的发展规划,2035年人均收入将比2020年翻一番,而假设到2050年再翻一番,则仅以收入水平衡量,30年后的100万元可能相当于现在的25万元,若加上物价增长(CPI增速),则可能仅相当于现在的12万元左右。
有人质疑养老保险的性价比,认为领取的养老金低,缴纳的保险费可能“为他人做嫁衣”。但事实上,养老保险是社会统筹保障的一部分,养老金的计算与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并会根据工资和物价增长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参保人能够得到持续的供养,直至去世。因此,尽管面临挑战,养老保险仍是应对老年生活的关键保障,应积极规划。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20079.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