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中心化通俗解释是什么
去中心化通俗解释是:去中心化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
相对于早期的互联网时代,Web2.0内容不再是由专业网站或特定人群所产生,而是由权级平等的全体网民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结果。
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创造原创的内容,共同生产信息。
去中心化就是不要中心。引申义: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
二、如何理解电商中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来自区视网分享:
先说中心化,通俗的说如台上有几个或者一个比较权威点的人物在讲,台下的人在听他讲这就是所谓的中心化!去中心化呢如一群人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去中心化。电商中的中心化多指门户网站之类,像天猫,京东等!去中心化呢多指社交网络媒体。
大概就这样子了。这两词现在多用在区块链行业中,而区块链就是去中心化的发展。从以前的我拿个喇叭说其他人听变成人人都有个小喇叭这个过程的变化,你想啊人人都有小喇叭了都发表意见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听见,区块链就这原理,所以说区块链比较安全。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三、去中心化的好处有哪些
为什么去中心化很重要?它的好处在哪?去中心化有三个优点:
容错性:去中心化系统不太可能因为某一个局部的意外故障而停止工作,因为它依赖于许多独立工作的组件,它的容错能力更强。
抗攻击性:对去中心化系统进行攻击破坏的成本相比中心化系统更高。从经济效益上来说,这是抢劫一个房子和抢劫一片村庄的差别。
抗勾结性:去中心化系统的参与者们,很难相互勾结。而传统企业和政府的领导层,往往会为了自身的利益,以损害客户、员工和公众利益的方式,相互勾结。
容错性的核心,其实就是“可以承受出现错误的能力,以此降低系统崩溃的概率”。
为了保证去中心化的容错能力,下面这些措施可能会有一些帮助:
1.尽可能保持多方竞争关系;
2.升级协议的技术和知识必须是民主化的,这样更多的人就可以共同参与研究、讨论和批评一些明显不良的协议变化;
3.核心的开发和研究人员应该由多个公司或组织雇佣(或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是志愿者);
4.挖矿算法应该以最低程度的中心化思路去设计;
理想情况下,我们使用权益证明的方法(POS)来摆脱硬件的中心化风险(当然权益证明可能也会带来新的风险)。
草流公社在构建上就是引用了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思路,去中心化并不是完全去中心化,而是弱化中心化,使更多的中心化,而非一个中心化。超级节点号组织全球招募1024个,节点币NODE共10240个,拥有一个节点币就有了表决权,一个NODE为一票,分散决议权,避免过于集中,造成严重化的中心化出现,避免决议议案被少数人把控,导致最终议案不符合多数人的利益。1024个超级节点,每人都是一个中性化的组织单元,这样所有的决议就是只有符合多数人的利益的情况才会通过执行。
草流公社的通证CAOS就是一款权益性证明的方法(POS)来摆脱硬件的中心化风险,拥有CAOS就拥有了分红权,选举权,决议权,工作权。不但能获得分红和所有投资孵化项目的空投,还可以参加公社提供的付出工作量获得CAOS的工作的权利。
因为草流公社是由广大超级节点,节点,普通会员组成的投资性组织,因此不会因为某一个节点不作为,瞎作为导致整个公社组织的溃散。多节点,形成只有竞争关系,更好地发挥出个人和团体的参与积极性和尽力做得更好的能动性,是公社发展自主逐步进入良性循环并高度自治。
草流公社所有人的利益都是通过发行的通证体现的,这样要让通证正好的体现价值,那麽就需要所有人去公共维护,大家持有的都是一样的通证,那麽但持有的通证出现危机时,遭到诋毁攻击时,所有持有者都会自发地站出来维护。团结性更强,凝聚力更高,这就是草流公社为什么把区块链精神运用到草流公社组织运营当中。用最先进的理念武装草流公社组织。
四、什么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
相对于早期的互联网时代,Web 2.0内容不再是由专业网站或特定人群所产生,而是由权级平等的全体网民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结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创造原创的内容,共同生产信息。
去中心化性质: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简单地说,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决定节点。节点必须依赖中心,节点离开了中心就无法生存。
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五、为什么说去中心化和开放是互联网思维的中心
请重点参考加粗部分: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在百度的一个大型活动上,李彦宏与传统产业的老板、企业家探讨发展问题时,李彦宏首次提到“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他说,我们这些企业家们今后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想问题。现在几年过去了,这种观念已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甚至企业以外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所认可了。但“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也演变成多个不同的解释。
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企业。这里指的互联网,不单指桌面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是泛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手机、手表、眼镜,等等。互联网思维是降低维度,让互联网产业低姿态主动去融合实体产业。
互联网思维是怎么产生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互联网技术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在商业层面的逻辑。工业社会的构成单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构成互联网世界的基本介质则是无形的比特。这意味着,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学是一种稀缺经济学,而互联网时代则是丰饶经济学。根据摩尔定律等理论,互联网的三大基础要件——带宽、存储、服务器都将无限指向免费。在互联网经济中,垄断生产、销售以及传播将不再可能。
而且,一个网状结构的互联网,是没有中心节点的,它不是一个层级结构。虽然不同的点有不同的权重,但没有一个点是绝对的权威。所以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了它内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平等是互联网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
在一个网状社会,一个“个人”跟一个“企业”的价值,是由连接点的广度跟厚度决定的。你的连接越广、连接越厚,你的价值越大,这也是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你的信息含量决定你的价值。所以开放变成一种生存的必须手段,你不开放,你就没有办法去获得更多的连接。
所以,互联网商业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平等、开放基础之上,互联网思维也必然体现着平等、开放的特征。平等、开放意味着民主,意味着人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经济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经济。
农业文明时代,最重要的资产是土地跟农民,工业时代最重要的资产是资本、机器(机器是固化的资本)、流水线上被异化了的人。工业时代早期考虑最多的是异化的人,因为人也被当作机器在处理。人只是流水线当中的螺丝钉。
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最核心的资源,一个是数据,一个是知识工作者,就是德鲁克在上个世纪末讲的KnowledgeWorker。企业的管理也会从传统的多层次走向更加扁平、更加网络、更加生态的方式。让KnowledgeWorker真正能够创造价值,变成任何一个组织和整个社会最重要、最需要突破的地方。
六、什么是中心化、去中心化、多中心化
在教室里,一群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老师是一个中心,这就是“中心化”。
山里有很多苹果树,任何人都可以去采摘,多劳多得,采果的人可以将苹果拿去卖或与别人换取其他物品,这种自由采摘就是“去中心化”的。
城市的多中心化发展,城市中心不止一个,可能同时是财富中心、消费中心、交流中心......,这就是“多中心化”。
以上是中心化、去中心化以及多中心化在生活中的体现,在区块链领域中如何理解这三个名词呢?
中心化
中心化:简单地说,就是中心决定节点,节点必须依赖中心,节点离开了中心就无法生存。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在一个系统中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任意节点停止工作都不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作。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基本的特征,区块链不依赖于中心的管理节点,就能够实现数据的分布式记录、存储和更新。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体现在激励机制、共识机制等方面,例如比特币通过点对点协议以网状的形式彼此互相连接,在此基础上,公有链通过引入经济激励机制,公正记账,即使大部分的计算机崩溃了,系统依然可以正常运行。
多中心化
多中心化:由多个中心节点组成的平等网络,节点的参与和退出可能有所要求和限制,系统中每一个中心都需要有充分的能动性。
例如,EOS总共有21个超级节点,21个节点之间相互制衡,并且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提供一定的软硬件设施才有可能成为候选节点。
目前很多传统行业,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都很难直接采用去中心化结构,要用区块链技术只能采用多中心化的联盟链结构,以便增加交易的效率,用户数据在有效节点内进行公开,最大限度保护用户隐私。
总结
去中心化是系统的颠覆,多中心化则是系统的升级,去中心化让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中心,每个中心都依赖多个个体的支持。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21906.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