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ord有多少个快捷键呀
▲Word快捷键
[F1]键:帮助
[F2]键:移动文字或图形,按回车键确认
[F4]键:重复上一次的操作
[F5]键:编辑时的定位
[F6]键:在文档和任务窗格或其他Word窗格之间切换
[F8]键:打开Word的选择模式
[F12]键:打开“另存为”对话框
[shift+F2]组合键:复制文本
[shift+F3]组合键:改变字母大小写
[shift+F4]组合键:重复查找或定位
[shift+F12]组合键: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菜单项
[shift+F5]组合键:跳转文档中上一次编辑位置
[shift+←]组合键:选中光标左侧一个字符
[shift+→]组合键:选中光标右侧一个字符
[shift+↑]组合键:选中光标当前位置至上一行之间的内容
[shift+↓]组合键:选中光标当前位置至下一行之间的内容
[shift+Ena]组合键:选中光标所在处至行尾
[shift+Home]组合键:选中光标所在处至行首
[shift+pageup]组合键:选中光标当前位置至上一屏之间的一行内容
[Shift+Pagedown]组合键:选中光标当前位置至下一屏之间的一行内容
[ctri+F2]组合键:打印预览
[ctri+F4]组合键:关闭窗口
[ctri+F6]组合键:在打开的文档之间切换
[ctri+F12]组合键:打开“打开”对话框
[ctri+1]组合键:单倍行距
[ctri+2]组合键:双倍行距
[ctri+5]组合键:1.5倍行距
[ctri+O]组合键:段前添加一行间距
[ctri+A]组合键:全选
[ctri+B]组合键:字符变为粗体
[ctri+C]组合键:复制
[ctri+shift+D]组合键:分散对齐
[ctri+E]组合键:段落居中
[ctri+F]组合键:查找
[ctri+G]组合键:定位
[ctri+H]组合键:替换
[ctri+I]组合键:字符变为斜体
[ctri+J]组合键:两端对齐
[ctri+K]组合键:超级连接
[ctri+L]组合键:左对齐
[ctri+N]组合键:新建文档
[ctri+M]组合键:左侧段落缩进
[ctri+O]组合键:打开文档
[ctri+P]组合键:打印
[ctri+Q]组合键:插入点所在行向左移动一个字符
[ctri+Q]组合键:取消段落格式
[ctri+R]组合键:右对齐
[ctri+S]组合键:保存
[ctri+T]组合键:创建悬挂缩进
[ctri+U]组合键:为字符添加下划线
[ctri+V]组合键:粘贴
[ctri+W]组合键:
[ctri+X]组合键:剪贴
[ctri+Shift+Z]组合键:格式清除
[ctri+ shift]组合键:输入法转换
[ctri+F8]组合键:打开“宏”的对话框
[ctri+空格]组合键:中、西文转换
[ctri+Enter]组合键:插入分页符
[ctri+ shift+M]组合键:取消左侧段落缩进
[ctri+ shift+F12]组合键: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打印”菜单项
[ctri+ shift+F]组合键:改变字体
[ctri+ shift+P]组合键:改变字号
[ctri+ shift+>]组合键:增大字号
[ctri+ shift<]组合键:减小字号
[ctri+ shift+]]组合键:逐磅增大字号
[ctri+ shift+[]组合键:逐磅减小字号
[ctri+ shift+C]组合键:复制格式
[ctri+ shift+V]组合键:粘贴格式
[ctri+ shift+T]组合键:减小悬挂缩进量
[ctri+ Enter]组合键:插入分页符
[ctri+Home]组合键:插入点移到文档首部
[ctri+End]组合键:插入点移到文档尾部
[ctri+ shift+←]组合键:将光标移到单词开始处
[ctri+ shift+→]组合键:将光标移到单词结尾处
[ctri+ shift+↑]组合键:将光标移到段首
[ctri+ shift+↓]组合键:将光标移到段尾
[ctri+ shift+Home]组合键:将光标移到文档开始处
[ctri+ shift+Ena]组合键:将光标移到文档结尾处
[ctri+PGVP]组合键:将插入点移至上一页窗口顶部
[ctri+PGDW]组合键:将插入点移至下一页窗口顶部
[shift+Home]组合键:插入点到行首
[shift+Ena]组合键:插入点到行尾
[shift+空格]组合键:半角/全角切换
[Ctri+左键]组合键:选中一段文字
[Ait+左键]组合键:选中一块文字
[Ait+Ctri+ Shift+Pagedown]组合键:将光标移到窗口结尾
[Ait+Ctri+C]组合键:插入版权符号
[Ait+Ctri+R]组合键:插入注册商标符号
[Ait+Ctri+T]组合键:插入商标符号
[Ait+Ctri+.]组合键:插入省略号
[Ait+Tab]组合键:切换任务、窗口
[Ait+F4]组合键:关闭程序
[Ait+空格]组合键:下拉Word控制菜单
[Ait+Prntscreen]组合键:窗口复制。
按住[Ait]键,可以暂时忽略网格使图片平滑移动。
按住[Shift]键,依次选取需要对齐的图形,完成若干图形对齐任务。
按住[Shift]键并单击“打印预览”按扭,可快速打印工作表。
按[shift+Enter]组合键,可以在当前幻灯片的后面插入一张新幻灯片。
按[Tab]键,选择下一个单元格;
按[Shift+ Tab]组合键选择前一个单元格。
按[Shift]键,再按回车键,就会产生一个换行符。
如果打开的窗口或窗体角朵,并且把数据库窗口完全挡住了,这时只要按下[F11](也可以按下[Ait+ F11]),数据库窗口将被前置。
按[Ctri+:]组合键,可以输入当前日期;
按[Ctri+ shift+:]组合键,可以输入当前时间。
选定大块区域,,按[Shift]键后拖动鼠标。
选定矩形区域,,按[Ait]键后拖动鼠标(大纲视图下无效)。
▲Excel快捷键和功能键帮助
全部显示
全部隐藏
以下列表包含了 Ctrl组合快捷键、功能键和某些其他常用快捷键,以及它们的功能说明。有关所有可用快捷键及它们的具体用途的更多参考信息,请参阅键盘快捷方式。
若要打印此主题,请按 Tab选择“全部显示”,按 Enter,然后按 Ctrl+P。
注释如果经常使用的操作没有快捷键,可以通过录制宏来创建快捷键。
Ctrl组合快捷键
按键说明
Ctrl+(取消隐藏选定范围内所有隐藏的行。
Ctrl+)取消隐藏选定范围内所有隐藏的列。
Ctrl+&将外框应用于选定单元格。
Ctrl+_从选定单元格删除外框。
Ctrl+~应用“常规”数字格式。
Ctrl+$应用带有两位小数的“货币”格式(负数放在括号中)。
Ctrl+%应用不带小数位的“百分比”格式。
Ctrl+^应用带有两位小数的“指数”格式。
Ctrl+#应用带有日、月和年的“日期”格式。
Ctrl+@应用带有小时和分钟以及 AM或 PM的“时间”格式。
Ctrl+!应用带有两位小数、千位分隔符和减号(-)(用于负值)的“数值”格式。
Ctrl+-显示用于删除选定单元格的“删除”对话框。
Ctrl+*选择环绕活动单元格的当前区域(由空白行和空白列围起的数据区域)。
在数据透视表中,它将选择整个数据透视表。
Ctrl+:输入当前时间。
Ctrl+;输入当前日期。
Ctrl+`在工作表中切换显示单元格值和公式。
Ctrl+'将公式从活动单元格上方的单元格复制到单元格或编辑栏中。
Ctrl+"将值从活动单元格上方的单元格复制到单元格或编辑栏中。
Ctrl++显示用于插入空白单元格的“插入”对话框。
Ctrl+1显示“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Ctrl+2应用或取消加粗格式设置。
Ctrl+3应用或取消倾斜格式设置。
Ctrl+4应用或取消下划线。
Ctrl+5应用或取消删除线。
Ctrl+6在隐藏对象、显示对象和显示对象占位符之间切换。
Ctrl+7显示或隐藏“常用”工具栏。
Ctrl+8显示或隐藏大纲符号。
Ctrl+9隐藏选定的行。
Ctrl+0隐藏选定的列。
Ctrl+A选择整个工作表。
如果工作表包含数据,则按 Ctrl+A将选择当前区域。再次按 Ctrl+A将选择整个工作表。
当插入点位于公式中某个函数名称的右边时,则会显示“函数参数”对话框。
当插入点位于公式中某个函数名称的右边时,按 Ctrl+Shift+A将会插入参数名称和括号。
Ctrl+B应用或取消加粗格式设置。
Ctrl+C复制选定的单元格。
如果连续按两次 Ctrl+C,则会显示 Microsoft Office剪贴板。
Ctrl+D使用“向下填充”命令将选定范围内最顶层单元格的内容和格式复制到下面的单元格中。
Ctrl+F显示“查找”对话框。
按 Shift+F5也会显示此对话框,而按 Shift+F4则会重复上一次“查找”操作。
Ctrl+G显示“定位”对话框。
按 F5也会显示此对话框。
Ctrl+H显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Ctrl+I应用或取消倾斜格式设置。
Ctrl+K为新的超链接显示“插入超链接”对话框,或为选定的现有超链接显示“编辑超链接”对话框。
Ctrl+L显示“创建列表”对话框。
Ctrl+N创建一个新的空白文件。
Ctrl+O显示“打开”对话框以打开或查找文件。
按 Ctrl+Shift+O可选择所有包含批注的单元格。
Ctrl+P显示“打印”对话框。
Ctrl+R使用“向右填充”命令将选定范围最左边单元格的内容和格式复制到右边的单元格中。
Ctrl+S使用其当前文件名、位置和文件格式保存活动文件。
Ctrl+U应用或取消下划线。
Ctrl+V在插入点处插入剪贴板的内容,并替换任何选定内容。只有在剪切或复制了对象、文本或单元格内容后,才能使用此快捷键。
Ctrl+W关闭选定的工作簿窗口。
Ctrl+X剪切选定的单元格。
Ctrl+Y重复上一个命令或操作(如有可能)。
Ctrl+Z使用“撤消”命令来撤消上一个命令或删除最后键入的条目。
显示了自动更正智能标记时,按 Ctrl+Shift+Z可使用“撤消”或“重复”命令撤消或恢复上一次自动更正操作。
功能键
按键说明
F1显示“帮助”任务窗格。
按 Ctrl+F1可关闭并重新打开当前任务窗格。
按 Alt+F1可创建当前范围中数据的图表。
按 Alt+Shift+F1可插入新的工作表。
F2编辑活动单元格并将插入点放在单元格内容的结尾。如果禁止在单元格中进行编辑,它也会将插入点移到编辑栏中。
按 Shift+F2可编辑单元格批注。
F3将定义的名称粘贴到公式中。
按 Shift+F3将显示“插入函数”对话框。
F4重复上一个命令或操作(如有可能)。
按 Ctrl+F4可关闭选定的工作簿窗口。
F5显示“定位”对话框。
按 Ctrl+F5可恢复选定工作簿窗口的窗口大小。
F6切换到已拆分(“窗口”菜单,“拆分”命令)的工作表中的下一个窗格。
按 Shift+F6可切换到已拆分的工作表中的上一个窗格。
如果打开了多个工作簿窗口,则按 Ctrl+F6可切换到下一个工作簿窗口。
F7显示“拼写检查”对话框,以检查活动工作表或选定范围中的拼写。
如果工作簿窗口未最大化,则按 Ctrl+F7可对该窗口执行“移动”命令。使用箭头键移动窗口,并在完成时按 Esc。
F8打开或关闭扩展模式。在扩展模式中,“EXT”将出现在状态行中,并且按箭头键可扩展选定范围。
通过按 Shift+F8,您可以使用箭头键将非邻近单元格或范围添加到单元格的选定范围。
当工作簿未最大化时,按 Ctrl+F8可执行“大小”命令(在工作簿窗口的“控制”菜单上。
按 Alt+F8可显示用于运行、编辑或删除宏的“宏”对话框。
F9计算所有打开的工作簿中的所有工作表。
如果先按 F9再按 Enter(对于数组公式则按 Ctrl+Shift+Enter),则会计算选定的公式部分,并将选定部分替换为计算出的值。
按 Shift+F9可计算活动工作表。
按 Ctrl+Alt+F9可计算所有打开的工作簿中的所有工作表,不管它们自上次计算以来是否已更改。
如果按 Ctrl+Alt+Shift+F9,则会重新检查相关公式,然后计算所有打开的工作簿中的所有单元格,其中包括未标记为需要计算的单元格。
按 Ctrl+F9可将工作簿窗口最小化为图标。
F10选择菜单栏或同时关闭打开的菜单和子菜单。
按 Shift+F10可显示选定项目的快捷菜单。
按 Alt+Shift+F10可显示智能标记的菜单或消息。如果存在多个智能标记,按该组合键可切换到下一个智能标记并显示其菜单或消息。
按 Ctrl+F10可最大化或还原选定的工作簿窗口。
F11创建当前范围内数据的图表。
按 Shift+F11可插入一个新工作表。
按 Alt+F11将打开 Visual Basic编辑器,您可以在其中通过使用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来创建宏。
按 Alt+Shift+F11将打开 Microsoft脚本编辑器,您可以在其中添加文本、编辑 HTML标记以及修改任何脚本代码。
F12显示“另存为”对话框。
其他有用的快捷键
按键说明
箭头键在工作表中上移、下移、左移或右移一个单元格。
按 Ctrl+箭头键可移动到工作表中当前数据区域(数据区域:包含数据的单元格区域,该区域周围为空白单元格或数据表边框。)的边缘。
按 Shift+箭头键可将单元格的选定范围扩大一个单元格。
按 Ctrl+Shift+箭头键可将单元格的选定范围扩展到与活动单元格同一列或同一行中的最后一个非空白单元格。
当菜单处于可见状态时,按向左键或向右键可选择左边或右边的菜单。当子菜单处于打开状态时,按这些箭头键可在主菜单和子菜单之间切换。
当菜单或子菜单处于打开状态时,按向下键或向上键可选择下一个或上一个命令。
在对话框中,按箭头键可在打开的下拉列表中的各个选项之间移动,或在一组选项的各个选项之间移动。
按 Alt+向下键可打开选定的下拉列表。
Backspace在编辑栏中删除左边的一个字符。
也可清除活动单元格的内容。
Delete从选定单元格中删除单元格内容(数据和公式),而不会影响单元格格式或批注。
在单元格编辑模式下,按该键将会删除插入点右边的字符。
End当 Scroll Lock处于开启状态时,移动到窗口右下角的单元格。
当菜单或子菜单处于可见状态时,也可选择菜单上的最后一个命令。
按 Ctrl+End可移动到工作表上的最后一个单元格,即所使用的最下方一行与所使用的最右边一列的交汇单元格。
按 Ctrl+Shift+End可将单元格的选定范围扩展到工作表上所使用的最后一个单元格(右下角)。
Enter从单元格或编辑栏中完成单元格输入,并(默认)选择下面的单元格。
在数据表单中,按该键可移动到下一条记录中的第一个字段。
打开选定的菜单(按 F10激活菜单栏),或执行选定命令的操作。
在对话框中,按该键可执行对话框中默认命令按钮(带有突出轮廓的按钮,通常为“确定”按钮)的操作。
按 Alt+Enter可在同一单元格中另起一个新行。
按 Ctrl+Enter可使用当前条目填充选定的单元格区域。
按 Shift+Enter可完成单元格输入并选择上面的单元格。
Esc取消单元格或编辑栏中的输入。
按该键也可关闭打开的菜单或子菜单、对话框或消息窗口。
Home移到工作表中某一行的开头。
当 Scroll Lock处于开启状态时,移到窗口左上角的单元格。
当菜单或子菜单处于可见状态时,选择菜单上的第一个命令。
按 Ctrl+Home可移到工作表的开头。
按 Ctrl+Shift+Home可将单元格的选定范围扩展到工作表的开头。
Page Down在工作表中下移一个屏幕。
按 Alt+Page Down可在工作表中向右移动一个屏幕。
按 Ctrl+Page Down可移到工作簿中的下一个工作表。
按 Ctrl+Shift+Page Down可选择工作簿中的当前和下一个工作表。
Page Up在工作表中上移一个屏幕。
按 Alt+Page Up可在工作表中向左移动一个屏幕。
按 Ctrl+Page Up可移到工作簿中的上一个工作表。
按 Ctrl+Shift+Page Up可选择工作簿中的当前和上一个工作表。
空格键在对话框中,执行选定按钮的操作,或者选中或清除复选框。
按 Ctrl+空格键可选择工作表中的整列。
按 Shift+空格键可选择工作表中的整行。
按 Ctrl+Shift+空格键可选择整个工作表。
如果工作表包含数据,则按 Ctrl+Shift+空格键将选择当前区域。再按一次 Ctrl+Shift+空格键将选择整个工作表。
当某个对象处于选定状态时,按 Ctrl+Shift+空格键可选择工作表上的所有对象。
按 Alt+空格键可显示 Excel窗口的“控制”菜单。
Tab在工作表中向右移动一个单元格。
在受保护的工作表中,可在未锁定的单元格之间移动。
在对话框中,移到下一个选项或选项组。
按 Shift+Tab可移到前一个单元格(在工作表中)或前一个选项(在对话框中)。
在对话框中,按 Ctrl+Tab可切换到下一个选项卡。
在对话框中,按 Ctrl+Shift+Tab可切换到前一个选项
二、永不爆仓的马丁网格策略【小马过河】
马丁、网格策略已有百年历史。
其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其永不亏损的理论体系。
这套理论简单易懂。马丁策略相当于亏损加仓、加倍下注;网格则是不加倍的马丁。
然而,有经验的交易员都知道,马丁策略是可能导致爆仓的,甚至有人将其视为垃圾策略。
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些专业的交易团队投入巨资开发量化交易系统,最终开发出的产品本质上仍然没有跳出马丁策略的思维,为了微小的利润而赔了夫人又折兵。
马丁策略能在市场上流传超过百年,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理论上它永不亏损!
这也许是上帝对人类开的一个玩笑,因为虽然理论上永不亏损,但实际上,没有人能幸免于爆仓的结局!
因为使用这个策略的人都高估了自己的资金规模,永不亏损的前提是有无限多的资金,亏多少钱都可以继续加仓,但事实上,如果你真的有无限多的资金,你还会做交易吗?
显然,任何人都不具备无限资金的条件。
今天仍有大量投资者在使用马丁格尔策略,原因何在?
答:人性!理论上永远不亏钱,完美符合人类不接受亏损的思维。亏钱叫割肉,谁也不想割自己的肉。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马丁策略不爆仓呢?
答:有!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马丁策略在超低风险的前提下,是如何实现持续盈利的。
好的策略,一定是风险可以预期的,也就是赚多少钱我们可以不知道,但是一定要知道,最多我会亏多少钱,这样的话,就容易设置其他的参数了。
如何知道我亏多少钱呢?
答:通过下单量、加仓倍率、加仓次数、每单止损点等参数来进行测算。低风险很容易做到,比如说首次下单0.01,加仓倍率2,最大下单次数5,每单止损点尽量靠近加仓间距,追踪止损也要开启。
按照上述思维来做风控的话,你最起码可以做到,极小的亏损。而在确定了超低风险之后,你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下单成功率。
如何提高下单成功率?
答:提高进场门槛,比如用经典的统计学原理监控价格变化,包括背离程度、离散指标等进行过滤.....
而如果你想抓住更多的机会,那么仅需要缩短交易周期,比如5分钟图,还想要更多的机会,只要多货币同时运行就好啦。
按照这样的思路,开发的量化交易的马丁产品【小马过河】可以保证,在任何交易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永不爆仓!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追求长久稳定盈利。
【小马过河】是汇飞量化团队根据欧洲百年经典投机战术--马丁,改编而成,属于日内(不隔夜)高抛低吸交易系统。之所以不会爆仓,就是进行了非常严苛的风控,包括加仓次数、持仓时间、资金管理等多个维度的优化,从而彻底杜绝爆仓风险。
小马过河的参数已经全面开放给了投资者,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自定义交易(默认是28组货币兑同时交易)。
美国超过60%的股票交易由计算机程序控制。而中国这个比例不足5%,【汇飞量化】做的事情就是把简单的策略、完整的交易系统,编译成计算机语言,用于市场交易,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投机之道,关注我们
◆独|家|产|品
●【汇飞量化】策略合作模式。
●【时区指标】半自动择时智能交易系统
●【变色龙】机构交易员专用,短线日内指标!
●【交易员书单】30本书,股票期货外汇黄金交易员必读!
三、网格交易法是什么意思能赚钱吗
是什么样的神奇投资策略?
它未必会在单边上涨或者下跌的行情中给大家带来多少惊喜,但是却有可能在震荡的市场中,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投资体验;
它未必会在短时间内给大家带来多么令人惊艳的投资收益,但却有可能在市场的震荡中平滑风险不断累积投资上的小确幸。
最终,就有可能形成一种大大的超额收益!
它未必是投资当中最优的一种投资策略,但却有可能,让你在面对市场波动的时候,心态更平和,操作更淡定,从而减少因为短期的情绪冲击而导致的各种非理性的操作。
这个策略,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网住震荡市场的神奇投资方法——网格交易策略!
这个策略的核心,就是把一定的价格区间分割成若干个格子,然后再利用市场的波动,在这个区间内越跌越买,上涨卖出,见好就收,落袋为安。
不断地按照事先确定好的规则,再利用行情的波动,反复的低买高卖,博取超越指数或者基金本身的一个超额收益。
说到这里,肯定就有人来反驳了!
“我们要做的是价值投资!我们要做的是长期投资!
你看你这个反复的买来买去交易,是不是就想骗一点手续费呢?”
不过我们其实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实际上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可以获取的收益,大致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通过市场的长期上涨,通过通货膨胀来获取的收益;
另一类则是通过收割各种的情绪,各种市场的波动来获取的收益。
一个成熟的投资体系当中,应当对这两种收益都有一定的应对思路。
而且简单的长期持有就一定会迎来大幅的上涨吗?
其实也未必!
就拿号称十年长牛的美国股市来说,他也有过十几年不涨的黑历史!
比如说在1997年的7月17号,道琼斯指数的开盘点位是8037.95点,而到了2009年的4月28号,这个收盘点位是多少呢?
是8016.95点!
这将近12年的时间里,指数非但没有涨,还跌了0.27%!
刚刚讲到的是美国对吧,那回来看看我们的大A股是不是这样呢?
上证指数,从2008年5月16号开盘的3637.64点,到2021年12月20日的3593.6点!
整整13年的时间,反而下跌了1.21%!
这个12年、13年的时间总足够长了吧!
我们的人生中有几个这样的12年、13年可以让我们在这里耗着?可以让我们这样去蹉跎岁月?
但如果恰好就是在这段时间里面投资了相应的指数,这十几年的长期持有,它会是一种怎样的投资体验?
当然,当我们再回看这段区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无论是道琼斯指数还是上证指数,在这十几年不长的表面下,掩盖的是将近100%的振幅。
也就是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面,虽然涨幅极小,但是这两个指数无一例外,它的震动都是非常大的。
这背后隐藏着非常大的一个行情波动,那在这种时候,就是我们的波段投资策略,或者说就是我介绍的网格交易策略,有机会大显身手的时候。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种情况做T更好,去高抛低吸。
但其实,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很多时候我们在证券市场上其实是一个比较无助的一个状态。
因为在这个市场上,我们的对手除了其他的普通人还有谁?
还有各种游资大佬,各种专业机构,还有各种7788的专业投资人…
我们996搬砖工作,最多偶尔摸鱼看看盘,学点投资知识。
而人家996在干嘛,在研究金融市场,对吧?
那不管是从知识的丰富度,对于消息的敏感度,还是最简单的研究市场的时间长短上来说,我们都是完全没有办法跟人家相比的。
那在这样一种知识、信息,还有付出的时间,这些要素都完全不平等的情况下,我们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预测未来的走势,去进行相应的操作,这个成功几率可想而知。
但网格交易就不一样了!它可以大大增加我们的胜率!
千千万万不要觉得网格交易好像很陌生,很不好理解!
就以我们最熟悉的定投来举例:
定投其实是一种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就做一次买入的投资策略;
而网格策略呢,就是把这种相同的时间间隔改成相同的价格间隔,每下跌这样一个间隔,就进行一次买入。
那相比于定投完全不关注价格,只关注时间的定期定额操作方式;
网格策略在买入的这一部分,更像是一种不定期定额的变种定投策略。
它的买入触发条件不再是时间,而是关注价格是否发生了一定幅度的变化。
这样的投资操作可以保证我们在每一次买入的时候,都是在一个股价下跌的情况下,从而避免了传统定投中可能发生的这个买入时间,都恰好在阶段的高点,或者在相同的价格区域内反复买入的一个问题。
因此网格策略在拉低整体持仓成本上的效果可能也会更好一点。
同时,在类似定投的买入逻辑之外,网格交易还额外增加了一个卖出的逻辑:
在前一次买入的价格基础上,如果价格产生了一定幅度的上涨,就会触发一次卖出,从而就形成了一组高抛低吸。
随着这个行情的反复波动,网格交易策略就会按照越跌越买,上涨卖出的原则,不断的重复这个高抛低吸的过程。
从而在震荡的市场当中,利用市场的反复震荡反复来回来积累相对于投资标的本身的超额收益。
另外呢,网格交易还有一个跟其他很多的投资策略都不同的地方就在于,网格交易实际上是一种把所有的思考做在交易开始之前的这样一种策略。
一旦投资的实践开始,除非出现了那种彻底改变原有投资逻辑的情况,几乎不会再对策略本身做任何的修改,而是严格按照既定的交易体系、既定的策略去执行我们的交易行为。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的排除短期情绪对于我们操作的一个决策的影响。
其实刨去一些专业知识和信息解读能力上的一些差距,我们普通投资者和那些所谓的专业投资者,在个人的资历、资质、智力上其实未必会有多大的差距。
但是专业的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上,往往比我们普通投资者胜率更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情绪的干扰。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其实原本已经制定好了一套绝妙的投资计划:低位买入,高位抛出。
可是当低位真的到来的时候,我们又被市场的连续下跌给吓到了,最后在恐慌的情绪之中错过了之前制定好的买入计划;
或者在下跌买入之后,还没有长到之前计划好的一个高位,一个震荡洗盘,心里一慌,就把好不容易攒下来的筹码给交了出去。
最后等到真正的大波段来到的时候,只能望股兴叹,又错过了…
但是网格交易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
因为网格是一套事先已经规划好的交易体系,按照最传统的做法,在规划网格之前,都会做好一张网格的规划表,如下图
哪种情况下买入,哪种情况下卖出,每个价位上要持有多少的持仓,都清清楚楚的标注在这个表里面。
交易开始之后,我们就按照表中的这个价格去机械地执行我们制定的策略,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情绪对于我们具体的交易行为的一个影响。
这种传统的表格形式虽然也不错,但是这个具体哪一天会触发表格上哪一格的交易,我们也不知道,对吧?
到最后其实还是要每天盯盘,临近价格的时候,再去及时的做操作挂单,这样一种非常传统又很繁琐的操作路径上。
这一盯盘又不好了,弄不好又被这个上上下下、跌宕起伏的市场给搅到不可控的情绪里去了。
而且就算我们情绪能控得住,老要我在这儿盯盘,手动去下单,这个也不方便。
所以,我们就有了这样一款网格交易条件单的工具!
只要事先制定好执行交易的价格区间,定好每上涨多少下跌多少进行一次交易的步长,后面所有的具体的操作和盯盘都可以交给这个系统去自动化的完成。
从而真正解放双手,再也不用盯盘!
不盯盘自然也就避免了情绪化交易的影响!
不过,我说了那么多网格交易的特点和优势,那么网格交易策略具体应该怎么样去执行呢?
接下来,我就正式教大家如何制定一个具体可执行的网格交易策略~
在上面,我们分别了解了:
为什么波段策略在我们的投资实践中是有它的一个应用场景的?
又为什么网格策略也是一种普通人也能玩的波段交易策略?
然后又卖了个关子,告诉大家,网格策略在思维上确实是一个非常适合普通人的波段交易策略,但在实际的操作上可能就没有那么友好了;
毕竟,它是一个偏高频交易的策略!
我们要对着一张表格时时的去关注,哪一格可能要到了,然后需要及时的去挂单;
万一今天挂单没成交,明天还要继续挂,其实挺累的。
不过,时代变了,现在有了网格交易条件单这样一个工具。
传统的表格不用了,也不用盯着盘面掐着表去做任何的操作了。
所有的这些盯盘、挂单,这些机械化的操作都可以交给条件单的程序去完成!
而我们呢,则完全成为一个决策者,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交易策略的制定和交易思路的整理上!
而省下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好好工作、积累本金,也可以去陪陪家人、享受生活!
那么制定一个具体的网格策略到底难不难呢?
我们点开这个网格交易条件单,你会发现里面要设置的参数还是挺多的。
不过,实际上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网格交易策略,最关键要抓住的因素也就三个:
你要交易什么样的品种?
要选择怎么样的区间?
你的格子要设多大?
一、交易什么品种?
很多人认为网格交易是一种短线交易策略,不同的是,网格交易策略虽然是一个相对高频的交易策略,但也可以是一套长期运行的交易体系。
所以一般来说,很多人都会选择一些相对不会死的指数基金作为网格交易的标的。
一般来说,单支的个股可能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整体的投资逻辑发生彻底的改变。
一旦发生这样的改变,既有的策略思路自然也就跑不下去了,网格策略也只能被迫中断。
但是指数基金对应的往往是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主题的指数。
相对来说,整个行业或者指数内所有的公司都集体的、集中的发生这种巨变的可能性其实是比较小的。
因此,它也是一个更适合策略做长期运行的一个选项。
而且即使指数中的某一个个股真的出现了某种问题,那毕竟指数对应的也是一揽子股票。
某一个指数的成份股出现了问题,那对于指数整体的影响其实也是相对有限的。
而且,指数本身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套选股的机制,当某个成份股不再符合指数要求的时候,他也会被这套机制、这套规则自然淘汰,换上其他比较符合规则的个股,从而就实现了指数本身的一个优胜劣汰。
当然,也不是随便哪一个指数都可以作为我们网格交易的一个备选项的!
毕竟,网格策略本身是一种针对于高波动行情来设计的一种交易策略。
所以指数本身的波动率不能太低,相对于那些低波动高成长的指数来说,那些高波动的指数,甚至是一些高波动的成长指数反而可能是更加好的一个选项。
另外指数或许不死,但我们交易策略最终还是要落到某一个具体的指数基金上的。
指数基金并不是完全不死的一个品种!
所以,为了保证我们网格策略的成交效率,避免条件单挂单之后没有办法实际成交的尴尬,同时更是为了避免策略跑着跑着,基金直接因为规模太小而清盘的这样一种极端的情况。
一般的我们都不建议选择规模太小的指数基金,最好规模不要小于一个亿,对于网格的这么一种指数基金来说,大一点,反而我们的策略会更稳一点。
二、选择什么区间?
那定好了网格的一个具体交易品种,下一步就是要确定网格的区间。
网格策略本质上是一种应对一定区间内的震荡行情的交易策略,因此我们在做网格之前,一定要确定网格运行的价格区间。
一旦涨破或者跌破了这个区间,就说明这个品种已经结束了原本的一个横盘震荡的行情,可能会迎来一波相对比较大的一个变化。
那应对原本正在行情的网格策略呢?当然在这个时候也应该功成身退了。
在这个方面呢,网格交易条件单也很贴心,一旦超出了网格区间,条件单就会自动停止运行,不会进行无限制的买入和卖出的操作。
那这个具体的区间应该怎么去确定呢?
这个具体的操作方法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这种具体的方法:
有的流派会借助指数估值,观察指数过去一段时间内估值数据的震荡情况,去反推指数当前可能的一个具体的震荡点位。一旦超出了这个估值的区间,就意味着指数可能进入了一个相对低估或者相对高估的区域。
有的观点认为,在低估或者高估的阶段,其实并不是网格策略发挥作用的最好区间。因为低估区域,我们应该尽量去积累一些廉价的筹码,没有必要继续按照网格的这种机制去机械地进行下跌买入,然后涨一点就卖出的这种操作;
那在高估区域也是一样,指数好不容易完成了摸底,要开始腾飞了,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把手中的持仓给他捂一捂,去享受这种行情的腾飞。没必要在刚起飞的时候就机械地按照网格的这么一种操作方式,机械地卖出下车。
当然,这只是一种外界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
而且网格策略本身也有很多的变种,比如可以利用上涨下跌幅度不同的不对称网格来应对不同的行情和估值区域。
当然,这个就属于相对比较高阶的网格策略的应用方法了,超出了我这个系列会讲到的内容。那大家有兴趣的话呢,我可以之后再整理这种进阶知识,继续给大家分享~
当然,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有一种更加直观的网格区间判断方式,那就是去寻找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震荡区间。
因为这些振荡区间都是曾经许多的投资者反复博弈、频繁交易的区域,当股价再次进入这个区域的时候,意味着很多当年在这个区域进行交易的筹码又接近了他们本身的一个成本位置,到了再次选择方向的关键时刻,因此很有可能再次形成一个新的震荡区间。
三、步长的确定
现在大家知道如何搭建起一个大致的网格策略的框架,那我们现在就要更进一步,往这个框架里面填入一些血肉,让它成为一个真正的实用的网格交易策略。
作为一个网格策略,它的核心逻辑一定是上涨一定幅度进行卖出,在下跌一定幅度,再进行买入,我们确定了网格交易的一个大致的品种,知道了怎么确定网格交易的运行区间。
那我们现在说的这个上涨下跌的这么一个幅度,就应该如何来确定呢?
这个上涨下跌的幅度,它有一个专门的学名,叫做步长。
其实这个名字是一个很形象的名称,你想网格交易其实就是由一次又一次的买入和卖出这样来构成的。
它就像在网格的这个系统上,在这个网格的梯子上,一步一步的走过去,那这一步能够跨多远,就是步长。
那要怎么来确定一个网格策略合适的步长呢?
其实这个确定方法也有很多的流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等分法来确定。
步长等分法,顾名思义就是在预先确定好的网格交易运行区间里面,将这个区间再等分成几个小格子。
比如,我们预先确定了一个20%的网格区间,再采用等分法把它分成十个格子,步长就是2%;如果我们分成20个格子,步长自然就是1%。
当然,除了这种最简单的等分法,还有一种更加复杂一点的方法,就是在等分的基础上,根据我们投资的这个品种历史上的振幅,对步长再进行一个调整。
比如说我们想让它的触发频率更高一点,追求每天都有触发的效果。我们就可以将步长向更加接近于每日振幅的方向去进行一个调整。
如果想要降低触发频率,那我们就可以把步长调大一点。
当然调大也是要参考品种历史上的是周振福、月振幅,不然步长太大,触发频率太低,也会影响网格策略的最终效果。
所以,这个步长的设置,应该是一个追求触发频率与我们投资标的的具体行情,以及我们自身的资产情况相匹配、相平衡的一种艺术。
因为过小的步长,会导致我们在这个下跌的区间中产生过于频繁的买入,结果就造成一种抄底抄在半山腰上的尴尬情况,弱化了网格策略分批买入、摊薄成本的效果,最终也造成了可用资金的大量消耗。
而在上涨过程中又会造成过于频繁的卖出,最终这个肉还没吃到,碗是先倒空了,空留一堆现金在那里站岗,也同样会降低网格策略本有机会达到的一个收益预期。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介绍了网格策略是一种以价格涨跌为出发依据的策略,那问题就来了,因为和定投这类以时间作为投资信号的策略相比,以价格作为每次触发投资信号的网格策略,某个价格它具体什么时候会到,其实我们是没有办法事先做出一个预测的。
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像定投那样,提前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准备好资金。
所以,为了保证策略的正常运行,避免到了买入的这个时候,因为钱没到位,导致整个策略无法正常触发的尴尬情形,在做网格策略之前,我们就需要事先对于策略所需要的资金进行一个盘点和计算,并且预留出足额的资金。
从实际的整个策略的运行和策划的角度来说,运行网格策略之前,我们先要定下网格策略运行的一个区间,再定下策略的步长。
四、压力测试
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已经能够以表格的形式,清楚地看到这个策略具体会在哪些价格上触发交易,然后,我们再定一下每一次触发交易的时候,具体买卖多少份的基金,就可以完整地勾勒出,在这个网格体系当中,当标的的价格走到每一个具体价位的时候,我们实际上需要投入多少的资金,实际上又拥有了多少的持仓。
换言之,在整个策略开始运行之前的策略制定阶段,我们已经可以准确的计算出,如果策略开始之后,我们遭遇了连续下跌的情况,我们的策略最多会需要我们投入多少份的资金,账户又会相应的产生多少的亏损和盈利。
这种在策略开始之前就进行极限投入和极限亏损的计算,就是我们所谓的压力测试。
通过压力测试,在真正的投资开始之前,我们就能对各种行情下的资产投入情况,还有账户的盈亏情况,预先做好一个心理和资产上的双重准备。
这样一来,在真正的进行投资实践的时候,自然也就更加的从容淡定,避免了因为一时情绪的影响而可能导致的各种进退失据的操作。
好了,网格交易策略的知识分享,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在我的分析里面,我介绍了利用波段进行投资的一个必要性和网格策略的基本原理和它的作用;如何搭建网格策略的大框架、步长的确定和账户规划的一个压力测试。
到这里,基本上一个网格的策略体系已经初具雏形了。
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大家要真正的理解网格策略的深层原理,切身的去感受到网格策略可以给我们在投资的实践和心理上带来的影响,还要靠大家自己更多投入到真正的网格实践中去才行。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21994.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