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人民币未来能否绕开SWIFT
对此,移动支付网第一时间进行了解读(详情见:美、欧、英、加在制裁俄罗斯,而不是SWIFT),并在后续报道中进行了科普(详情见:SWIFT的前世今生与运作机制)。因此,对于什么是SWIFT?它的运作机制,以及它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读者都应该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不过,也有人发出了比较有意思的疑问,比如:数字人民币和CBDC们未来能不能绕开SWIFT?
先说我的答案,能。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
2021年11月,香港金融科技周召开之际,在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支持下,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央行及阿联酋央行共同发布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用例手册,简单的介绍了项目应用场景及测试进展。
这个项目在2019年是香港金管局与泰国央行研究CBDC时探索的跨境支付项目,名为Inthanon-LionRock。在发展到第三阶段时,中国人民银行及阿联酋央行加入,变成了四个参与方,同时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也支持了该项目,于是项目正式更名为“多种央行数字货币跨境网络”(m-CBDC Bridg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的核心目标是为建立一个联接多国央行数字货币系统的“走廊网络”,使同一分布式账本支持多种央行数字货币,构建点对点的报文传输系统,助力提供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跨境支付服务。
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中,各国央行可实现:1)可通过智能合约实施跨境同步交收;2)兼容不同的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和设计;3)缓解本国数字货币境外流通对他国货币主权的影响。
在移动支付网看来,mBridge的搭建,看上去就像数字货币版本的SWIFT,而且在分布式账本的结构下,它还拥有更多优势。
一方面,mBridge不仅仅是信息传输渠道,还能直接实现点对点交易。虽然SWIFT垄断了金融行业间通讯40多年,比早期的电传交易系统是效率提升不少,但是SWIFT本身只是一个跨境结算清算信息的传递系统,能够提升金融信息交互效率,并不能直接加快“清结算”的效率,仍然存在银行吸储、各国支付系统运营时差等交易摩擦。但mBridge不同,它本身就有一定的交易所性质,各国央行依托走廊网络,进行存托凭证与数字货币的来回兑换。通过智能合约,各国制定相应的交易规则与监管政策。因此,其交易速度能够达到秒级,并大幅降低跨境转账成本。
传统SWIFT代理行跨境支付交易模型(左)与mBridge交易模型(右)
另一方面,mBridge依托于分布式账本,是去中心化的系统。SWIFT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它仍然是一个中心化的组织机构,这也是为啥美国、欧盟等说不和你玩了,就能通过这个方式制裁你的原因。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去中心化正好能和清算安全不谋而合,mBridge的设计原型基于区块链建设网络层,采用PoA共识机制,参与跨境支付网络的中央银行都是验证节点(validating node),在交易验证时,需要超过2/3的验证节点签署区块后,交易才得以确认。这使得不存在某一个节点掌控整个网络、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实现了更为去中心化的跨境支付治理结构,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的体系其稳定性和互信关系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
也就是说,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的模式下,CBDC们的交易的确可以绕开SWIFT,并大大提升交易效率。我相信这也是mBridge项目的意义和初衷。
尽管能,但“任重道远”
尽管我的答案是能,但是这个答案是建立在相应前提之下的。
一方面是,交易双方需要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的模式之下。mBridge就像是一个区块链的“联盟链”,必须要是链上的节点才能实现相应的功能,也就是说,跨境支付双方国家需要有自身的“央行数字货币”并且加入到了mBridge之中。目前,mBridge项目仅有四个参与方,要想实现更多更广泛的应用,就需要更多国家的央行参与其中。先不说,全球各国央行对CBDC态度的不同,研究进展也参差不齐,别人是否认可mBridge并加入其中才是最关键的问题。而这也与国家的经济实力,人民币等各国货币本身受认可程度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需要有成熟规范的交易规则与监管政策。mBridge项目秉持不伤害、合规和互操作性三大原则,以“针对高成本、低速度和复杂的操作性等痛点问题,设计和迭代新一代高效跨境支付基础设施”为总体目标,通过充分考量技术、政策、法律和商业等方面问题,不断吸纳新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在安全的环境下进一步试验设计选择和技术权衡。此前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共有22家境内外金融机构及组织参与了mBridge项目的测试,交易涵盖四个司法管辖域及11个行业场景,交易总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虽然,mBridge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整个交易都是试点测试环境,在顶层的交易规则和监管政策上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无论是CBDC在本国的落地还是国际合作,都需要时间和场景来检验。
毕马威的一份报告显示,mBridge真正广泛应用起码要10年以上的时间。这也刚好说明了项目的“任重道远”。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表示,未来货币桥项目将结合新型业务用例拓展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提升货币桥的可用性、兼容性及多样性,同时探索与更多系统的灵活对接,以达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当然,CBDC的跨境支付也不只mBridge这一种模式,也有其它的方案,比如新加坡金管局和加拿大央行的Jasper-Ubin项目,该项目是两国央行的区块链项目结合。而这两个项目的网络是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分布式帐本平台上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私人稳定币的跨境支付方案拥有强大的利益激励机制,一旦其获得监管当局许可,就有可能通过其覆盖全球的商业生态快速占领市场,进而获得足够多国际用户数据。因此,稳定币的发展也给央行数字货币带来了不确定性,尤其是在部分国家对CBDC的谨慎态度之下。
本文源自移动支付网
二、数字人民币结算能绕过swift吗
数字货币一样可以追查来源,流向,只不过是我们制定的规则
第一,数字货币代表的是人民币,它和支付宝、微信支付不一样。后者只是一种支付和结算手段,而数字货币是人民币的一种表现形式,和现金是一个层级的东西。一个是支付方式,一个是主体,这两点得区分清楚。
第二,swift实际上是一种支付结算系统,是国际贸易中结算美元的一种系统。也就是说,swift的本质和微信、支付宝有点相似,也是一种支付方式,一种结算系统。而它结算的货币主体主要是美元、支付宝结算的货币主体是人民币。
第三,把逻辑和概念理清楚了以后,题主可以发现自己提的问题是将两种不同的东西混为一谈了。就好比在问踢足球的能够代替打乒乓的吗?swift和数字货币是两个性质和作用完全不同的事物。
大家觉得swift牛是因为支付技术高超吗?完全不是,是因为支付的货币主体是美元。如果未来国际贸易不用美元结算而用欧元或者日元结算了,那根本不需要绕开swift,根本就没人使用。
第四,人民币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我们现在走国际贸易也要用swift呢?因为我们也需要向其他国家支付或者收取美元来作为国际贸易的报酬。数字人民币要绕开swift的关键是别的国家不再用美元来结算而是用人民币来结算。说个夸张点的,真到了这时候即使没有数字货币,用支付宝或者微信结算都可以。
第五,现在的问题关键其实是人民币能不能获得全世界认可,大家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呢?答案是很难。一个国家货币能够做到被全世界公认至少要没有限制的流通吧?就好像你在a股买卖,有一个公司的股票交易是受到限制的,一天之内只能买卖1000股、而且成交与否得经过监管机构审批。这样的股票会有人买吗?当然是买卖市场上其他不受交易数量限制的股票喽。
人民币在国际上也是这个问题,这是你在国内感受不到的,因为资本管制针对的是人民币流出或者流入国内。主动选择一种非常不方便的货币来交易,各国的进出口商不会给自己找麻烦。
先说结论:这是可以的。
数字人民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是真实存在的货币,存在于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终端上,不需要联网就可以使用。
swift是国际间货币的流通渠道,就像物流公司,管理着这个渠道,总部应该是在比利时。
那数字人民币如何绕过swift呢?
打个比方,现在的贸易是,中国公司要支付一笔100万美元给日本公司,中国公司在国内银行通过外汇管理局兑换了100万美元,经银行的国际结算部将钱付给日本某银行的国际结算部,这个付的过程就需要通过swfit了,当然,如果是人民币也要通过这个swfit,可不可以不用这个通道?当然不可以,为啥?这是规则,西方国家制定的规则。用这个通道就要受这个规则的限制,而美国就是规则的收益者。
所以美元霸权就体现出来了,什么伊朗、叙利亚之类的国家,不让你国家的钱出来就动不了,说冻结太容易了。
而用数字人民币结算就相当于用现金去结算,100日元啊,查下汇率,哦,10块人民币,现金哦,肯定用不上swift啦,对方不需要人民币可以自己在本地区兑换日元或其他货币,数额大的有汇率市场,超方便。
国家间的交易可以通过网络传递,比如我付了100万数字人民币在你邮箱里,记得收哦,是不是很方便。
中国的国际货币结算大部分都是美元,如果都用数字人民币,则国际间数字人民币将大大增加,一跃成为主要的结算货币,美元没了,美国肯定急了
三、数字货币对swift的影响
SWIFT一直被公认为金融战争中的“核武器”。
什么是SWIFT?为什么“踢出SWIFT系统”在制裁中被认为是“金融核弹”,影响有多大?
什么是SWIFT?
SWIFT的报文传送服务平台、产品和服务连接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家银行机构、证券机构、市场基础设施和企业客户。根据SWIFT的网站,“尽管SWIFT不代表客户持有资金或管理账户,但我们使世界各地的用户社区能够安全地通信并可靠地交换标准化的金融报文,因此我们可以促进全球和区域金融流动,并促进全球贸易和业务发展。”
资料显示,SWIFT管理层由25名董事组成,其中美国、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和瑞士各占两个董事席位,其他成员国最多只有一个董事席位。
SWIFT是如何工作的?
SWIFT主要用于信息流传输,不涉及清算,不影响资金流。然而,SWIFT对于国际清算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以人民币跨境清算为例。境外人民币业务参与行在境内代理行开立清算账户(即人民币同业账户)。跨境资金通过代理行清算时,境外代理行先通过SWIFT系统向境内代理行传输资金收付信息,境内代理行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同业支付系统或行内清算系统代境外代理行办理资金划转,境内代理行将其贷款记入人民币同业账户,完成与境外代理行的资金清算。
根据SWIFT公布的数据,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以美元和欧元为主。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月,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达到3.2%,为历史最高,仅次于美元(39.92%)、欧元(36.56%)和英镑(6.30%),位居全球第四。
被排除在SWIFT之外有什么影响?
有人认为一个国家的银行被踢出SWIFT系统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如果一个国家被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就可以比作一个号码在社交媒体中被删除的自然人。
国鑫证券研究报告提到,目前全球跨境支付的信息传递基本都是通过SWIFT实现的,因此被SWIFT排除意味着跨境支付结算将会非常困难。现在每个国家都会和其他国家有一定程度的经贸往来,所以这对被制裁国的经济运行影响很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杨希雨最近表示,俄罗斯在短期内能够承受得起。原因有二:第一,普京早在行动之前就下了“第一招”。早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时,俄罗斯就建立了自己的金融信息交换系统,以应对美欧的制裁。2018年起,俄罗斯全面开启“去美元化”。其次,一旦美欧对俄关闭SWIFT系统,对自己也是痛苦的。
杨希雨认为,把俄罗斯踢出SWIFT,实际上相当于把美欧俄拉进了一场竞赛,看谁能打得更久,撑到最后。在这场拉锯战中,俄罗斯虽然会难受,但以它的经济规模和体量,不会马上崩溃。而俄罗斯可以承受,恰恰是美欧需要忍痛的时候。
相关问答: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24169.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