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块链共享单车模式有哪些(共享单车是区块链吗)
共享单车有几种类型?
第一个就是OFO小黄车,押金九十九,半个小时一块钱,手动密码锁,小黄车车身比较轻,骑起来非常舒服轻巧,适合大众骑行。
第二个是膜拜,车体感觉年轻时尚,车身比较好看,押金299,半小时一块,GPS电子锁,有车筐的要轻一些。
第三个是优拜,车身是绿色的,押金二百九十八,这个可以用芝麻信用可以免押金的,半小时一块,GPS电子锁;这种车设计的比较轻巧,骑行比较轻松。
第四个是小蓝单车,押金99,半小时五毛,GPS电子锁,车看起来应该不是很重,没有骑过。
第五个是小鸣单车,押金199,半小时一块,GPS电子锁,这个车就是有些地方数量比较少。
除了上面的几种还有
小字系列:小蓝单车、小白单车、小强单车、小蜜单车、小鹿单车、小黄车(ofo)、小鸣单车
骑字系列:酷骑单车、享骑电单车、中骑单车、闪骑电单车、骑呗单车、骑点单车
动物系列:黑鸟单车、小鹿单车、小蜜单车、快兔出行、熊猫单车
食物系列:曲奇单车、芒果电单车
bike系列:摩拜单车mobike、CCbike、DDbike、Obike、Qbike、Funbike、U-bicycle优拜单车、哈罗单车Hellobike
其他:公共自行车、永安行、贝庆单车、共佰单车、町町单车、智享单车、奇奇出行、7号电单车、1步单车、由你单车、踏踏单车、悠悠单车、云单车、电电Go单车、乐途单车、途尔电单车、米家骑行、酷玩单车、龙城单车、西游电单、微笑单车、智慧单车、悟空单车。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环保共享经济。
共享单车实质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租赁业务-自行车租赁业务,其主要依靠载体为(单车)自行车。可以很充分利用城市因快速的经济发展而带来的自行车出行萎靡状况;最大化的利用了公共道路通过率。同时起到健康身体的作用。
共享单车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政府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
共享单车的经营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单边交易模式
今天还在路上跑的各种共享单车,所使用的都属于单边交易模式:
用户扫码开锁,骑行结束后自动扣费。这种模式的盈利空间是可以进行比较精准的测算的,而且天花板比较低。
举例来说。
比如摩拜单车,一辆车如果费用是1500元,自然折旧周期是4年,那么每年的折旧成本是不到400元,每天大约1元。如果再算上投放、维护、损坏、偷盗等运营成本,一辆车每天的运营成本大约可以是2-3元。如果每次骑行的费用是1元,那么如果每天每辆车被骑3次,则可以打平成本,高于3次则可以盈利。
这种模式是典型的单边供需交易,不属于互联网平台模式,比较像传统的供应链模式:
自行车厂商把车卖给摩拜单车,摩拜再来通过单次租用的方式,向C端用户提供租用服务,按次付费。
这种模式实际上不算是共享经济模式,而是单边的租赁模式。对于摩拜而言,它获取到尽可能多的C端用户就非常重要,早期需要通过各种打折促销的方式把用户拉上来,然后培养习惯,再想办法提升每辆车的使用频率。
如果一个城市里骑自行车的人只有100万,摩拜需要想办法把这100万人都拦在手里,它的竞争模式就是传统的服务竞争,争夺的只有单边用户,所以只能打价格战,只能想办法刺激需求。这种模式的天花板很低,可能一个城市只能运作到每辆车每天被骑3次,将将打平成本,盈利很难。
押金金融模式
在单边交易之外,几乎所有的共享单车平台都开启了“要使用先交押金”的模式,押金从每人99元到299元不等。
我们算一笔张,如果一个共享单车平台可以拉入1000万C端用户,每人押金200元,用户每次退回押金的平均周期是6个月,那么这个平台就可以保障在半年时间里始终保持多达20亿人民币的现金储备。这么多钱不去投资真是可惜了,如果年化率是5%,那么一年下来这个平台至少可以多赚1个亿。
这种空手套白狼的玩法,其实是典型的金融投资,无论银行、保险,或者一些互联网平台都是这么玩,而且风险很低。可是对于共享单车平台而言,这种盈利的天花板也很低。因为C端用户的上限决定了押金规模,本质上和第一种模式是一样的。这种模式可能可以帮助平台打平成本,但是指望它大规模盈利是不现实的。
双边共享单车模式
有一种假设,如果共享单车平台可以拉入足够多的C端用户,也就是说这个市场足够大了,是不是可以真正实现共享单车模式——单车不是平台来提供,而是由个人或者租车公司来提供。
1、C2C式的共享单车模式
假如C端用户足够多,摩拜或者ofo可以尝试将“密码锁+GPS”租给个人,鼓励个人将自己的单车投放到平台来让他人骑行使用,自己收取租用分利。这个方法很像滴滴顺风车。
但是这个模式有个很大的问题,单车不是汽车。我可以让别人来坐车,但我不会把车随便借给别人,或者说得更具体一点,我不会把贵重的东西随便借给别人。那么,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大家共享出来的都是一些比较差、比较难骑的车,进而也就没人爱惜这些车,市场就会越来越乱,这有点像“劣币驱逐良币”。
但仍然存在一种可能,就是我把我那价值1000元的单车租给爱惜它的人,就像Airbnb的模式,那些对骑行品质要求比较高的高端用户,他会比较爱惜我的车,而且租赁费用也比较贵,属于消费升级的范畴。
但是这种模式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还需要深入分析,毕竟从广大的单车用户中挖掘出高端用户,其转化率到底多少为未可知,应用场景也和现在的共享模式区别很大,盈利空间也不好计算。
2、B2C式的共享单车模式
另一种单车共享模式,有可能是出现一些专门的租车公司,他们替代了如今摩拜和ofo的一些工作,专门来做供给和区域运营。这种模式比较像携程上的租车,一边对接租车需求的C端用户,一边对接本地的租赁公司。
这种模式在O2O时代,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城市合伙人”。本地运营单车,可以将风险从平台剥离,平台只专注于确保服务品质监控和平台本身的维护,有一些像淘宝的O2O化。
但是这种模式的运作难度巨大,本地运营最怕地头蛇跳过平台自主运营。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地头蛇的话语权特别大,自建区域平台是非常有可能的。此外,要想实现B2C模式,必须把所有的运营环节都标准化,并且确保本地化可以快速复制,这对于平台的挑战颇大。当然,这种模式一旦跑通,平台就会变轻,运营效率可以极大提高。
当然,这种模式的变现周期会比较长,参考滴滴、易到用车,就可以看到这种抽成模式的盈利空间也不会特别大。
3.C端用户增值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本来不想写的,因为它不可能在共享单车中跑通。后来想想还是写出来,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它为什么跑不通。
所谓增值服务模式,指的是为一端用户提供专属的增值服务,然后让用户为增值服务买单。在这里,我们只看C端用户的增值服务可能。在国内的互联网中,最有名的增值服务非QQ会员莫属,各种特权,各种颜色的钻令人眼花缭乱,让付费用户大呼过瘾。
后来的陌陌会员、珍爱网会员什么的,都和QQ会员殊途同归。它们都是为C端用户提供了专属的增值服务,然后让用户付费。这种盈利模式的空间巨大,陌陌在用户一个亿的时候就可以做到盈利2000万美金。
可是这个模式在共享单车里基本跑不通,原因只有一个——最后一公里解决的是到达问题,而不是骑什么水平的车的问题。增值服务需要给我带来有价值的社交属性,而普通单车不太存在社交属性,除非是单车发烧友,否则很难有人需要通过单车标榜自己,所以付费意愿也就不存在。
共享单车到底怎么盈利摩拜,ofo,小鸣单车等共享单车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停放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人们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支付100-300不等的押金,即可以骑走,每小时骑行费用也只需5毛左右。然而,我们还可以经常看到不少损坏或者被私人盗窃的单车,在监管力度不够下,单车的损耗和被盗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会随着投放数量增加而增加。这不禁令人好奇:共享单车到底靠什么赚钱呢?是一直在亏本还是已经盈利了?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租金收入:ofo单车创始人薛鼎表示,租金是共享单车主要盈利模式,目前ofo已经在部分地区实现盈利,我们希望能在明年实现全面盈利。?按照知情人士称,一辆单车成本要300元到3000元,依靠每小时5毛到1块钱的租金,每辆单车至少也需要骑行300次到600次以上才可以盈利。而共享单车并不是24小时都有人骑,除了上下班高峰期,其他时间段人们使用单车的频率并不高。另外,车辆的各种损耗导致的成本也不可忽略,因此,靠租金在短时间内还比较难赚钱。2.押金:消费者必须支付押金才可以使用,一般是100-300元。这笔钱消费者一般不会取出来,相当于存在APP里。那千万个用户的话,这笔钱加总起来可是一笔巨大的资金。共享单车企业相当于一个小银行了,可以用这笔钱做投资之类的,钱滚钱。3.广告收入:因每天都有大量的消费者使用使用单车和登陆APP,自此单车本身和APP就有了可观的流量,共享单车公司也可以通过提供广告资源位的方式,获得收入。
二、炒股如何回本老股民也被“带进坑”,涉案金额超2000万
有一句老话是这么说的“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说的直白一点我们的生活品质如何是就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为了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几乎每一个都对钱财有着非常大的执著,在不犯法不违反道德的情况下,钱当然是赚得越多越好了。
但是平时的工作所能够拿到的工资都是有限的,并不够让我们一夜暴富,所以很多人都开发了一些比较快的赚钱方式,比如投资理财。
在所有投资理财项目当中有一种是炒股,不过最终能够挣到钱只是少部分股民,大部分的股民最终都有可能血本无归,有些人为了能够炒股回本,会跟随一些所谓经验风场丰富的炒股专家,不过有些专家则是骗子。
众所周知,所以挣钱快的项目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炒股也不例外,正所谓有赚就有赔,如果所有人都能够赚钱,那么这个市场就会失去平衡,最终被淘汰。
不过,通过炒股的方式挣钱确实是一个比较快的途径,那么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炒股,炒股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将股票买进和卖出,从而赚取其中的差价,在炒股这个行业中,有一部分人确实是可以挣到钱的,但是大部分的股民都是挣不到钱的,一些能够保持理智的人,最终或许能够保本,但是一些拥有赌徒心理的人,最终的结局几乎都是血本无归,更严重的甚至有人会因此想不开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说,想要通过炒股挣钱还是具有一定风险的,不过想要避免炒股风险也不是不可能的,只要股民拥有一个平常心,对待股票的涨跌都能够坦然接受并且能够及时止赢或者止损,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炒股的风险性,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股民是少之又少的,一些老股民亏损了之后,一心想要再赢回来,甚至开始相信一些所谓的炒股专家,最终没有输给股票,而是输给了这些所谓的专家。
据报道,警方破获了一起巨大的网络炒股的诈骗团伙,该诈骗案的涉案金额高达2000万元,在这起诈骗案的背后有无数股民倾家荡产的血和泪,正所谓天上不会掉馅饼,炒股也不可能是稳赚不赔的,如果有人真的和你这么宣传,不用疑惑这一定是一场精心部署的骗局,就等着你往里面跳。
这一起巨大的网络骗局之所以能够被破获,是一名叫做谢大姐的老股民发现自己被骗后向警方举报的。
据了解,谢大姐是一名非常资深的股民,最开始也是赚了一些钱的,但是近些年来股市动荡最终亏损严重,在2020年11月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向她介绍一个股票交流群的,本着试试看的心态谢大姐加入了该股票群,加入群聊之后谢大姐看到群里股民讨论非常激烈,讨论自己跟着大师已经赚了几万几十万的,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谢大姐最终也入坑了。
但是,让谢大姐没有想到的是,群里面讨论的赚钱她是一分都没有看到,自己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已经亏损了8万多,最严重的的是谢大姐还经常被强制平仓,这让谢大姐感受到了不寻常的氛围,但是看到群里大部分人都在讨论赚到钱了,谢大姐感觉或许这就是自己的问题。
直到自己被踢出了群聊,谢大姐才发现原来自己是被骗了,这个所谓的股票群就是一个骗局,所以她立刻报案,警察在通过侦察之后,一举破获了这一起网络诈骗案
像谢大姐这样被欺骗的人还有很多,但是很大一部分都自认倒霉并没有选择报警,甚至认为炒股就是一场赌博有输就有赢,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纵然,诈骗团伙才越来越猖獗,单就谢大姐被骗的这一个网络诈骗团伙所涉及的金额就高达2000多万。可以想象有多少人因为被骗最终倾家荡产,甚至有些人想不开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其实,炒股并不是可怕,可怕的炒股的人有赌徒心里越亏要赌,越赌越亏,在亏到底的时候,有一个人向你介绍有专家可以带着普通股民一起炒股,而且是稳赚不赔的,这个时候就很容易陷进去,然而类似于这种宣传的炒股方式想要赚钱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了炒股之外,其他的任何理财都是一样,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千万不要被他们的宣传所欺骗,因为最终被骗的很有可能就是你自己,因为如今骗子的套路真的是层出不穷的
如今,但是炒股这一理财项目就已经被骗子玩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样出来,就比如“区块链+虚拟货币”就已经被骗子利用成为了一种牟利的手段,或许这样说很多人都不明白,举个例子大家就很清楚了,前几年很火的比特币就是“区块链+虚拟货币”的一种体现方式,将“区块链”和股票相结合之后,最终呈现给股民所看到的就是一片大好的市场
“高端的金融新产品、资深的股票操盘手等等”,让你有一种躺着就可以赚到钱的错觉,这种错觉就是你上当受骗的导火索,而这种骗局一般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比如现在比较火的聊天工具微信、QQ等,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聊天群,高谈阔论让新进群的人受到迷惑,最终骗取他们的钱财
那么,面对如此多新花样的骗局,我们该如何防止被骗呢?
第一点也是最能够杜绝被骗的方式其实就是对那些宣传不与理论,无论他们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就是不动如山,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被骗;
其次就是不要想着一夜暴富,因为很多骗局就是利用了我们的这种心理,然而找几个托烘托一下氛围,最终十个有九个都会被骗;
最后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网络的虚假货币投资99%以上都是骗局,所以无论我们是选择炒股还是其他方式的投资理财,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被骗。
三、2000万美元贱卖!没有老朋友的人人网,爷青结
当年的人人网,记录了多少80后美好的青葱岁月。
它曾经是那么的辉煌,注册用户一度达到1.3亿,活跃用户也达到了3000多万。可是只经历了短短几年的辉煌,它就没落了。
它从头到脚抄的是美国的Facebook,连界面都长得一模一样,怎么Facebook就好好的,在小扎的带领下越干越大,它却昙花一现,死得不明不白的呢?
1.清华学霸想做中国版Facebook
人人网最初叫“校内网”,创始人也是美团创始人——王兴。
2003年,王兴还是一个愣头小伙,在美国读博士学位。因为在美国留学见了世面,当时正赶上互联网大发展的好时候,各种互联网公司大量兴起,王兴也盘算着自己去创业。
不过王兴当时并没有太多的创业经验,如果要做个全新的东西,感觉有点难。不过自己做不了,还不会先模仿吗?
找来找去,他发现美国有个刚出现的公司叫Facebook,它的模式就特别好,已经在好几个美国的高校流行起来,成了同学们沟通的重要平台。
既然这样,何不在中国搞一家类似的?自己也是清华毕业的,搞一个类似的平台,也好方便校友们沟通交流。说干就干,王兴书也不读了,博士学位也不要了,回到国内创办了校内网。
校内网最开始在清华和北大学生当中传播开来。大家很喜欢这个有意思的网站,几个月的时间,注册人数就增加到了几十万。王兴当时很高兴,觉得自己回来创业真是做对了。可是他还没高兴多久,麻烦就来了。
当时王兴的创业团队大概有14个人,基本上都是刚毕业的学生。这个群体有体力、有冲劲、有idea,为了项目愿意连着熬几个大夜,可是缺点也很明显,青涩、没有经验。可是缺乏管理与制衡,开会容易吵架,意见没法达成一致。
互联网是个特别烧钱的行业。当缺钱的问题开始凸显,团队里也就更容易出现裂缝。当时王兴找了好多家风险投资公司,没一个愿意投钱的。倒是有一个投资人愿意直接把整个校内网给收购了自己做,他就是陈一舟。
陈一舟是最早一批接触互联网的人,有眼光、有胆略,但他并没有真正从头到尾地运营过一家互联网企业较长的时间。
业内对陈一舟有一个一致观点:他是一个好的投资人,但不是一个好的企业家。不懂运营,也为后来人人网的大败局埋下了伏笔。
2.从校内网到人人网
2006年,陈一舟以2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校内网,紧接着又把它和千橡集团旗下的5Q网给合并了。
从2008年以后,校内网的发展势头格外的猛。在当时,刚进入校园的学生就是互联网的主力军。学生们到了大学以后,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一个个地成了互联网的重度用户,其中大部分也就成了人人网的忠实用户。
陈一舟心里才不满足于做一个大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呢。他在美国见过互联网企业的造富能力。一家公司一旦拥有了足够庞大的用户数量,在证券交易所上了市,那就等于财富暴涨、身价暴增。
从这一点来看,“校内网”这个名字就不太合适了。因为网站如果只针对大学生,那大学生毕业以后怎么办呢?还会来登陆吗?估计就不太会了。用户数量没有长远增长的空间,股权的增值和上市,不就成了白日梦吗?
既然名字不合适,那就必须改名。2009年,校内网正式改名叫人人网。人人网人人网,人人都可以登录和使用。这么一来,这个平台就变成了一个更多元、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让很多从大学刚从毕业或是以参加工作多年的人都能加入进来。
不过说白了,这一步棋还是抄的Facebook。Facebook一开始也是只针对大学生群体, 2006年,它宣布对所有互联网用户开放。从那以后,短短一年内,网站在全美国的排名就从第60名上升到了第7名。毫无疑问,陈一舟也想复制Facebook的神话。
可是,有一个成语,叫画虎不成反类犬。Facebook在宣布开放的同时,也推出了不少创新举措,来优化用户体验,安抚了学生群体的抗议,也保持了网站的竞争力。相比之下,陈一舟把校内网改名叫人人网,似乎还真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在内容运营上还是以校内用户为主,对应的也是跟学校生活有关的内容。
网站里面注册的人也几乎都是学生,没有几个你认识或感兴趣的,偶尔看到几个美女或帅哥,还没法打开看动态。那你还会有兴趣吗?估计退出以后,根本不会想到要登录第二遍。
由此可见,人人网虽然把名字改了,把转型架势做足了,可是以这么个运营法,转型根本没法实现。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转型不了,我国每年在线的大学生两三千万,虽然不停地有人毕业,可也不停地有新生补充进来,照这么说,人人网就算只守着校园这一亩三分地,至少也应该能生存下去呀?何至于越来越没落呢?这就不得不提它内部混乱的管理了。
3.失败的管理和运营
人人网从校园起家,按理来说,就算没法转型成一个开放的大众平台,至少学生用户得吃得死死的。可是人人网却偏偏没有做到这一点。可以说,它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聚焦解决学生社交或者说网络社交的痛点。
人们上社交网站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主要是两个,一个吐槽日常生活,更新下自己的动态和想法,另一个就是看感兴趣的人和内容。第一个方面,人人网还算做得不错,但第二点,人人网的成绩简直糟糕。
互联网里面有一个二八原则:20%的核心用户是内容创造者,80%是跟随者。所以,对一个社交网站来说,怎么留住这20%有创造力的核心用户就成为重中之重。
不过,真正让人人网变成“人人讨厌”的,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铺天盖地的广告。也许是太过于着急变现和上市,人人网的广告可以说是臭名昭著。不仅数量多得人神共愤,还偏偏在页面上占据了重要位置,难以关闭,更没法屏蔽,用户体验差!当时市面上甚至还出现了一种叫“人人网改造器”的插件,卖点就是可以直接屏蔽和拒绝来自人人网的广告。
面对用户的意见,甚至还有一位后台运营曾公然回复网友,说:“老板都不管,我们为什么要去更新?”
公开数据显示,人人网的离职率太高,以至于难以形成持续不断的运营和产品完善。另外,运营团队也并没有什么好的激励政策。所以,团队看领导意见行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成了必然。就这样,人人网陷入了一个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那就是外行指导内行,领导一言堂。
在互联网行业里流行一句话,叫“得产品经理者得天下”。不管是微信还是微博,它们的成功都离不开优秀的产品经理。
可是在人人网,陈一舟自己就是最大的产品经理,而且显然还不是一个很好的产品经理。他一不懂运营,二不懂产品,结果就严重影响到了运营团队的执行和效率。
不过,就算人人网开始显现出这样那样的毛病,很多人也没有放弃这个平台。毕竟,对不少80后来说,人人网不只是一个平台,更是自己的青春,是美好的大学生活,是难以忘怀的旧日回忆。
但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人人网终于大势已去。
4.没落的人人,无厘头的转型
2011年,是人人网由盛转衰、从顶峰跌落的一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成了压倒人人网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1年之后, iPhone4大卖。第二年,iPhone5继续创造了销量神话,把乔布斯和苹果公司捧上神坛的同时,也让移动互联网走向了现实。从那以后,大家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轻松上网,互联网的终端也从传统的电脑终端转移到了手机上。
这一转变,也意味着社交平台巨大的变革和洗牌。适应移动互联网的APP,比如微博和微信开始兴起,迅速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互联网用户。而反观人人网,却没有好好地在这方面下工夫,移动端做得烂到了家,连登录都要很长时间,更别提上传照片了,用户自然大量流失。
到2016年,人人网基本已经退出移动社交的舞台。在当年一个社交平台活跃用户的排名里,微信、QQ的活跃用户排名第一,占比超过70%;新浪微博排名第二,活跃用户占比约13%;而人人网呢?活跃用户的占比只有可怜的1%。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来得太快,当陈一舟还沉迷在电脑端互联网时代的时候,人人网就被新变化和新趋势甩下了车。互联网是一个年轻人的舞台,作为一个60后,陈一舟真的有点太老,有点力不从心了。
眼看着大部分的原住民都弃人人网而去,眼看着人人网的股价一跌再跌,陈一舟开始了追热点之路,只盼着能够逆风翻盘。
2016年,网络直播成了风口,人人网也瞄准了这一领域,摇身一变成了直播人人网。折腾了2年以后,人人直播没有折腾出什么浪花来。
眼看着2018年初比特币价格飙升,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成了新风口,人人网又转身做起了自己的人人币。公司的股价也一度因此大涨20%。可是加密货币哪是陈一舟熟悉的领域啊,再加上监管对非法数字货币的重拳出击,这个项目随后也不了了之。
2018年11月,人人网社交平台业务的资产,被打包卖给了北京多牛传媒,价格只有区区的2000万美元。
至于现在还在纳斯达克上面挂着的那个人人网,早就不是我们记忆里的人人网了,而是成了一个二手车公司、美女直播公司和互联网区块链货币公司。2019年三季度,人人网净亏损为2280万美元,相当于2018年全年的净亏损。人人网转型宣告彻底失败。
5.失败总结:产品运营是根本
人人网的跌落,和陈一舟的性格和风格密切相关。作为互联网行业最早的一批创业者,陈一舟成功的太早,成功的投资人角色让他忽视了产品。只注重盈利套现,不注重产品运营也成为了人人网失败的最关键所在。
但其实,产品本身才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根本。比如当初对标的Facebook,不断改善用户体验,依然活到现在,而且越来越好。
再退一步说,就算不学Facebook,不对全社会开放,而是从头到尾就只专注于校内同学圈这个细分领域,好好耕耘,未必不会闯出一番天地。
可惜的是,人人网内部斗争激烈,无心运营,定位不准,产品太差;在外部又没能够把握住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被时代抛弃也就是再正常不过了。
看看在人人网衰落后,校园社交反而再次成为了互联网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京东、腾讯、阿里都有涉足。
2019年9月初,京东推出了大学生校园社交软件“梨喔喔”,除了主打大学生、拓展业务线,还有着强化京东金融信用体系的目的。
阿里也同步推出了校园社交软件“来往”以及“real如我”,低调地在浙江校园内测试和推行。
腾讯也在前期的QQ校友基础上推出了新的校园社交APP——腾讯校猿,抢占校园社交应用的高地。
目前仍然没有一款软件能够达到人人网当年的高度,但校园社交的探索却不会停止,未来哪一个网站或APP能够获得学生们的青睐还仍未可知。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28260.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