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特CEO在加密货币行业下盘大棋;元宇宙推高MANA,SAND
在2021年,一个明显趋势是主流科技公司纷纷入场加密资产行业,而本周美国电子支付公司Square更名为Block更是给这个趋势再次推向了高潮。
刚刚卸任推特CEO但仍然掌管Square的Jack Dorsey在本周三宣布这一决定,并表示该公司之后会着重发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而Square之前的加密货币部门也正式更名为Spiral。对于一直持续关注Doresy在加密货币领域动作的人来说,这一积极的市场信号也是再明显不过了。
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Dorsey对于区块链技术,加密货币尤其是比特币的探索和应用越来越深入。他一直大力支持和推广比特币闪电支付网络的发展。通过Square的加密货币部门直接支持比特币网络的开发者。
他不仅在Square手机支付端Cash App里开设了比特币的相关功能,还在推特上开通了比特币闪电支付网络并在离开推特之前保证推特头像和NFT的融合。
而现在Dorsey想做的是将Square转型成一家区块链及加密货币公司。Square的新名字Block代表着区块链中交易记录计量单位的,这一做法已经可以很能表明Dorsey对于加密货币市场的雄心了。
改名为Block的Square如果真的在加密货币支付领域进行大力的研发和探索,将会有巨大的潜力。这家公司有着庞大的用户基础,其中既包括使用其支付系统的中小型商户也包括个人用户账户。近两年来Suqare这两个用户群的规模发展迅猛,为该公司提供了坚实的金融和用户基础。
Dorsey很有可能以Square为载体来提升用户在加密货币支付方面的体验。鉴于他之前对于区块链以及加密货币执着的追求,Square可能会引领整个加密货币行业向前发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Square更名的过程中,公司并没有突出宣传其在加密货币技术方面更广泛的应用和探索。在Square的更名新闻通稿中提到,Block还有社区的寓意,旨在推进协助中小商户的发展。
Square这种低调宣传加密货币转型的做法和上月Facebook高调更名为Meta的做法大相径庭。Facebook更名借着最近火爆的元宇宙概念在媒体面前做足了噱头。
Facebook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之一是将公众视线从公司自身的监管问题转移到更名这件事上来,另一方面也可以掩盖其从社交媒体向虚拟现实方向尴尬的转型。
而Square则不同,它没有法律和监管问题缠身,本身已经是一个很成功的公司了,没有必要像Facebook那样通过转型来博眼球。而Square在更名之后并没有凸显加密货币的这一做法也恰恰反映了其谨慎的态度。
很多Square的投资者觉得Square是一个已经拥有成功的经济模型并在快速成长的公司,现在如果高调宣布进军加密货币,可能会使部分投资者感到不满。该顾虑在本周四早些时候,从Square的股票表现体现出来:,Square股价没有大幅的涨跌,表现相对稳定。
元宇宙概念推高MANA,SAND代币价格
自Facebook宣布更名Meta并进军元宇宙以来,以Decentraland和沙盒(Sandbox)为首的相关公司迎来了一波牛市。这两家的原生代币MANA和SAND在十一月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元宇宙作为虚拟世界融合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技术,将互联网、艺术、游戏,文化以及社交融为一体。玩家参与到沙盒或者Decentraland通常需要使用加密货币来购买虚拟世界中的物品,这其中很多都是NFT。
Facebook的更名使很多其它领域的公司对加密货币产生了兴趣。房地产,风投以及一些国家都纷纷参与到元宇宙的创建中来。
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虚拟平台沙盒代币SAND在十一月从1.55美元涨到6.79美元,涨幅高达350%。在著名运动服装品牌阿迪达斯宣布在沙盒上建立adiVerse之后,SAND价格开始迅速攀升。
加密资产咨询公司Messari数据显示Decentraland的原生代币价格MANA在十一月从2.18美元涨到4.67美元,涨幅约为66%。巴巴多斯近日宣布将在Decentraland上建立自己的大使馆,以便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房地产。
CoinGecko的数据显示,截止到本周三,MANA和SAND在加密货币总市值排名中分别位列第40和41位。加密货币交易者和传统华尔街上的分析师都看好元宇宙,认为其商业价值巨大。
美国投行巨头摩根士丹利在11月11日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元宇宙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社交和消费娱乐产品的方式。加密货币投资公司灰度更是预测元宇宙会带来一万亿美元的年收入。而彭博则预测到2024年整个元宇宙的价值可能达到8000亿美元。
越来越多的游戏公司也纷纷涉足元宇宙。角色扮演探险游戏公司 Illuvium的代币ILV和艺术虚拟现实项目Wilder World的代币Wild纷纷上涨,涨幅分别是84%和76%。尽管元宇宙目前的发展尚早并趋于碎片化,但是很多投资者相信更多的机构会入场元宇宙。
二、sand是什么币
1、SAND
SAND是区块链游戏The Sandbox的原生代币,Sandbox在以太坊区块链上构建了一个元宇宙,玩家可以使用平台代币SAND在以太坊区块链中创建、拥有自己的游戏角色并从中获利。在这里你可以创造、收集、赚取、治理拥有游戏中的任何东西,按自己的意愿定制。玩法类似于史上最畅销的开放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SAND币是游戏中的交换手段,价值会逐渐积累。
SAND是一种基于以太坊 ERC-20协议的功能型代币,将与 LAND形成 The Sandbox世界的双代币体系,作用是让玩家们参与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平台管理作业,SAND持有者可对The Sandbox的游戏环境变动投下关键的一票。
LAND是在以太坊上不可伪造的ERC-721代币,它代表了沙盒元域中的数字地产。一旦你为自己购买了一个LAND,你就拥有了完全的所有权和对其中所有东西的控制权。因此,你可以在你的土地上自由地设计和运行你自己的游戏。
2、The Sandbox
The Sandbox,围绕NFT建立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虚拟世界游戏,允许玩家通过SAND币在生态系统中购买土地及资产,The Sandbox平台将去中心化技术引入游戏世界,在保证游戏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利用数字稀缺性提高互操作性水平,促进资产的真正所有权。
The Sandbox目前下载量达4,000万,每月活跃用户超过100万,用户现在将能够以3D方式创建资产,地形和游戏体验,也可以通过VoxEdit创建自己的资产。The Sandbox采用独特的分布式和以用户为中心的宗旨,为艺术家提供更多功能。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导入自己的3D体素对象,对其进行动画处理并将其转换为NFT。
Sandbox正致力于构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游戏虚拟世界,吸引各种类型的玩家,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不论是休闲玩家或职业玩家,在Sandbox,玩家不是因为“技术”来玩游戏,而是因为游戏富有乐趣和良好的体验,Sandbox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沙盒主题的区块链游戏项目,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由NFT驱动的游戏玩家平台。Sandbox的成功也注定SAND的价值快速提升,潜力巨大,在NFT板块中会有非常优秀的表现。
三、SAND币创始人
SAND币创始人为:Yocto Games(与Chillingo,Electronic Arts,Microsoft Studios合作)。
SAND币是采用了ERC20协议的以太坊实用代币,是《The Sandbox》中的交换手段,此外,SAND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价值随时间而上升,因为其总量是非常有限的,SAND币的发行量仅限定为30亿个单位,也正是因为如此,市面上很多投资者都对SAND币感兴趣。在以太坊上的热门游戏The Sandbox($SAND)自从上线Binance Launchpad以来便被寄予厚望。上线即暴涨11倍的$SAND一路狂奔,成为NFT板块的耀眼明星。SAND币创始人为:Yocto Games(与Chillingo,Electronic Arts,Microsoft Studios合作)。
The Sandbox是一款独特的虚拟世界游戏,玩法类似于史上最畅销的开放世界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在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透过取得基于以太坊 ERC-721协议创造的非同质化代币(NFT)LAND,解锁游戏里头的房地产、土地等。The Sandbox世界中总共有大量的虚拟土地(LAND),$SAND则是一种基于以太坊 ERC-20协议的功能型代币,将与 LAND形成 The Sandbox世界的双代币体系,作用是让玩家们参与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平台管理作业,$SAND持有者可对 The Sandbox的游戏环境变动投下关键的一票。
拓展资料:
1.Sandbox平台有三个核心要素,理解了这三个要素你就大概知道这个游戏是怎么样的。核心来说它是一个集齐了创造者和玩家的生态系统,有三个核心元素:一个是编辑软件,VoxEdit,还有平台设计的交易市场和游戏本身制造。编辑软件,其实是Sandbox团队重视内容创作者的一个体现,选择VoxNFT和它的编辑软件VoxEdit,让玩家具有代币化艺术创作,游戏创作的权利,可以让用户使用创造出3D像素模型和非常奇幻的动画。还有交易市场,能够透过游戏内部的智能合约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转换为NFT,非同质化代币,你也可以通过出售代币获得盈利。所以游戏本身允许玩家去创造3D游戏,门槛很低,不需要编程的知识。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5983.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