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在的mp4是什么东西呀
分类:电子数码
问题描述:
mp3热了一阵子,这刚出的mp4和他有什么区别呀?
解析:
一、何谓MP4音乐
在MP3日益成为一种主流的音乐格式之后,忽然间冒出个MP4。令很多人不得其详。MP4究竟是什么?它与MP3之间有什么关系?它的出现究竟对MP3有什么影响?MP3或者MP4的未来将会怎样?
从技术层面讲,MP4使用的是MPEG-2 AAC技术,也就是简称为A2B或AAC的技术。它的特点是音质更加完美而压缩比更大(15:1-20:1)。MPEG-2 AAC在采样频率为8~96KHz时可提供1~48个声道可选范围的高质量音频编码。AAC就是Advanced Audio Coding(先进音频编码)的缩写,它适用于从比特率为8kbps单声道的电话语音音质到160kbps多声道超高质量音频信号范围内的编码,并且允许对多媒体进行编码/解码。它增加了诸如对立体声的完美再现、比特流效果音扫描、多媒体控制、降噪等MP3没有的特性,使得在音频压缩后仍能完美的再现CD的音质。
MP4并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MPEG-4或者MPEG-1 Layer 4格式。MP4名称的由来与其本身的技术含义是没有直接联系的,否则它应该叫做MPEG-2 AAC了。MP4真正的含义由来是因为版权问题,对唱片公司来说,MP3的缺陷就是忽视了著作者和出版者应享有的版权待遇。于是,GMO(Global music one)公司针对MP3提出了基于AT&T公司授权的AAC改良技术—A2B的音频压缩方法和应用,并将其命名为MP4,其用意大概是想表明MP4是继MP3之后的一种升级换代技术,这正好可以契合了人们的习惯思维。
A2B技术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一,AT&T的音频压缩技术专利,它可以将AAC压缩比提高到20:1而不损失音质;第二,安全数据库,它可以为你的A2B音乐文件创建一个特定的密钥,并将此密钥置于其数据库中,只有A2B的播放器才能播放含有这种密钥的音乐;第三,协议认证,这个认证包含了复制许可、允许复制副本数量、歌曲总时间、歌曲可以播放时间以及经营销售许可等信息。
由此可知,MP4是一种商品,它是利用改进后的MPEG-2 AAC技术对音频进行压缩处理,并加上由出版公司直接授权的知识产权协议后形成一个全新形式的数字音乐标准。
二、MP4的优势和前景
MP4技术的优越性要远远胜过MP3,因为它更适合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视听欣赏的需求,它的特别之处是利用改进后的MPEG-2 AAC技术并加上由出版公司直接授权的知识产权协议作为新的标准。MP4在加密和授权方面做了特别设计,它有如下特点:
(1)每首MP4乐曲就是一个扩展名为exe的可执行文件,其内嵌播放器,操作简便,在Windows里直接双击就可以运行播放,十分方便;
(2)由于采用先进的A2B音频压缩技术,使MP4文件的大小仅为MP3的四分之三左右,更好的音质,更大的压缩比,从这个角度来看MP4更适合在Inter上传播,而且音质也更胜一筹;
(3)独特的数字水印,MP4采用了名为“SOLANA”的数字水印技术,可方便的追踪和发现盗版行为,而且,任何针对MP4的非法解压行为都可能导致MP4原文件的损毁;
(4)支持版权保护,MP4乐曲内置了包括与作品版权持有者相关的文字、图像等版权说明,即可说明版权,又表示了对作曲家和演唱(奏)者的尊重;
(5)较为完善的功能,MP4可独立调节左右声道的音量大小、内置的波形/分频动态音频显示和音乐管理器可支持多种彩色图像、网站链接及无限制的滚动显示文本。
虽然MP4有很多先进的优点,但在与MP3竞争的过程中究竟鹿死谁手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关键原因是MP3的使用没有任何限制,这种特性在本来就没有限制的网络上得到充分体现。相反的是虽然AAC技术是公开的,但MP4本身却是受到严格的专利和使用许可证保护。毫无疑问这肯定使得MP4的应用范围显得非常狭窄。而且,现在网络上应用了AAC技术的声音格式、编码器、播放器等由于最终文件格式的原因短时间内难以相互兼容,这一点非常致命:用户要选择一棵树,然后在那棵树上吊死。
MP4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其压缩技术优于MP3,音质好于MP3;从维护版权的角度看,得到出版界的欢迎。但是,要消灭一种正在流行中的东西是需要用很长的时间的。而且,新的音乐技术已经诞生,比如MPEG-4的Structure Audio,可以实现完全无失真、100:1的音频压缩,到了新技术流行的时候,MP4相信也会很快被淘汰掉。
二、不发币、不碰ICO,蚂蚁链靠什么引发最大规模产业上链潮
本文授权转载自品玩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区块链变成了一系列庞大数字的集合体。动辄数万亿美元的资产,数以十亿计的节点和数亿的用户,让这个诞生十余年的新型技术,俨然成为了全球IT业和媒体眼中的庞然大物。
一个没有参与过DeFi,没有研究过DAO,没有在咖啡馆聊几句web3,都似乎成为了互联网人职业生涯的一种罪过。就好像一个20世纪的英国士兵,没有踏上过大陆;或者19世纪的西班牙水手,没有登上过美洲一样,没有接住上帝给予这份职业的慷慨。
在即将过去的六月里,区块链世界里发生三件有意思的事情。也许很多年后再回顾,区块链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就暗含在其中:
美联储加息,带崩了一众加密货币,尤其既5月中旬被看做是稳定币的Luna被几乎价值清零之后,比特币价格在6月加速下跌,整体跌去了超过75%;
6月23日,全球势头最盛的区块链Solana,在社交媒体上官宣,表示要推出web3的智能手机“Saga”及定制的web3手机操作系统、Dapp应用商店;
这两件web3世界的大事,被认为是在“熊市”来临之时,软件与硬件、应用泡沫与底层设计之间的一次势力切换。遭遇重创的web3们,要“洗心革面”向更务实的消费者应用出发,去获得更多真实的、有价值的客户。而这种由虚向实、持续向实体要价值的行为,或许将成为区块链度过潜在“熊市”的出路之一。
在上述区块链世界的背景下,第三个事件就显得颇具深意:
6月24日,中国最大的区块链技术平台,蚂蚁集团旗下的蚂蚁链宣布,其“物理设备”的上链规模已经突破了500万台。
这是全球范围内,产业区块链中“物理资产”“首次”实现如此大规模的上链,也是“物理资产”规模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能做到物理设备如此大规模的在链运转。
没错,500万。
你已经有多久没有在web3世界的技术新闻里,听到500万这样级别的数字了?回顾web3的发展历史,上一次比特币用户突破500万还是在2017年;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亿。其中像韩国这样的国家,加密货币在年轻人总人口中的用户比例也超过了20%。甚至一些大DAO组织、Dapp应用,都已经接近甚至超过这个数字了。
但区块链技术在产业端的发展,与在消费者端不同。后者因为加密货币的加持,“其兴也勃焉”,而前者需要了解产业的痛点、需要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推进,要下苦功夫,进入大规模商用难度更大。
这次这个产业区块链的第一个500万,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数字。这意味着物理资产上链通过了规模化验证——区块链的一扇新门打开了。
孤独的产业区块链
首先,产业对于细分场景的要求是很高的,这意味着服务商就很难以同一套标准化的技术手段去满足各行各业的所有需求。而无论是DeFI、DAO(注: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都可以用一个通用型的技术模型来应付足够大的需求场景。
但对于产业区块链来说,有些时候一个专门的行业场景定制化,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蚂蚁链与奇瑞的合作为例,由于设备内存和带宽的需求,蚂蚁链需要将代码的内存资源,从300KB压缩到1.5KB,才能符合“车链”的要求。
这种“将大象塞进冰箱”级别的“变态”代码优化需求,对于区块链货币等开发者来说,是难以想象的。这也从侧面可以说明,在产业区块链中,跨链、跨设备的通用交互难度会有多大。
其次,产业对于链条的安全、稳定、经济的要求都是极高的。这在过去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三角”。
以比特币为例,全球各大矿场为了维护比特币世界的连续稳定可靠,每年要为这套2100万个货币的加密系统,耗费超过149太瓦时的电。如果比特币是一个国家的话,它的耗电量与越南相当,大概在全球排名第25位,相当于1.5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如果按照我国8毛钱一度的社会电价均摊,一年需要1200亿人民币成本。
对于比特币来说,只要有人埋单,游戏就可以继续。但对于产业区块链来说,绝不可能找到任何一个市场主体为这么疯狂的运维成本埋单,即便有也不符合产业减碳的社会责任。刚性的成本收益,就是横在产业区块链头上的一道红线。
此外,产业对于加密的要求也非常谨慎。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信任,因为区块链背后意味着去中心化的计数方式,一旦系统被心怀不轨的黑客攻破,将带来复杂的损失。公司以此建立的经济模型可能会出现漏洞。
这就意味着,不同于区块链货币分散在不同终端设备上的钱包,平台更多只用专注于算法。产业区块链公司除了在算法方面需要加强加密能力,还需要在信息采集&建模、终端的计算设备、信息传输等全套设备做好加密服务。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又都是一个不小的、定制化的工程。
涉及到复杂的硬件场景本身就是个麻烦事儿。还是以汽车为例,车机内部有复杂的电子元器件带来的干扰,同时还要兼顾车辆部件在行驶过程中的温控条件。
总之,区块链产业无论是实际落地难度,还是前期的技术投入成本,都与区块链货币不在同一个等级上;但对于平台的收益来说,却只有一个后者的一个零头。大家都知道,将区块链技术用在产业的数字化升级上是“科技向实”,是一件正确的事,但大家更清楚,这也是一件艰难的事。
区块链中的“孤勇者”
“产业区块链”难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很多顶尖人才都流向web3了。有数据统计,2021年大约有3.4万名开发者加入到DeFi中,其中不乏有谷歌、苹果、脸书等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全职加入。
相比于web3的百花齐放,产业区块链的动态显然是有点冷清了。一方面很多大型科技公司看不上这些不赚钱的“脏活累活”,另一方面初创团队又难以支撑起巨大的沉没成本和昂贵的市场教育费用。在全球范围的产业区块链领域,至今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独角兽。
然而产业区块链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产业端问题却不会因为开发者的逃离而消失。
在很多产业场景中,区块链依然是被视作打通产业中数据壁垒的最佳解决方案。
以商品的物流体系为例,我国几乎兼有着全球最细分的制造业基地与全球最复杂的商品流通市场。这种“复杂性”一方面当然是零售业态的多样性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要归咎于流通信息的不透明。一件产品从原材料、厂家、经销商、物流商、销售终端,其全链路的数据是断开的,在各个节点形成了细碎的信息孤岛。每年大的消费品牌商都要花费上千万的咨询费,去获取由笨重人工成本所获得的颗粒度很粗的中国零售数据。
毕竟任何一个中心化的数据中心,都没有办法解决如此复杂的数据流通问题,但产业区块链可以做到。
又或者以我国大能源产业网络为例,电网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庞大的分布式计算系统,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着重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以来,这种分布式的趋势会更加增强;另一方面,在使用端,新能源汽车、换电站、超充桩、电池所形成的新兴消费网络也天然是一个分布式的形态。
这其中的参与主体、数据类型都纷繁复杂,最好的方式自然是用分布式的计算网络去应对分布式的算力需求。
从商业常识的角度来说,大问题与大机会常常是划等号的。又或者源自一个中国IT人很朴素的理念,毕竟问题摆在那里,总要有人去做的。尽管这种坚守,相比于web3的大潮汹涌,显得有点孤独,这可能是一个逃不掉的必然。大概就像某位商业大佬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
“孤独有些时候价值连城”。
所以依然有很多中国的产业区块链公司在坚守,洗去了估值神话的光环,他们在共同等一个明天。
这次被披露的“蚂蚁链”超过500万物理设备上链的里程碑,其实就是专注在新能源产业中的“上链”,覆盖新能源车、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电池等多个产业。在顶级产业链上,建立顶级的产业区块链,这或许是未来中国区块链产业的重要趋势。
显然,“蚂蚁链们”正在尝试接下了时代交给自己的这一棒。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去美洲最多的人是试图殖民和淘金;但哥伦布自己,却执着地去探索了中美洲、又在第三次航行中发现了南美洲。
哥伦布可能不是那个时代最富有的人,但却是世界会记住的名字。
为什么是“蚂蚁链”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蚂蚁集团已经连续多年是全球区块链行业最大的专利输出者。一方面,蚂蚁确实在区块链上有很坚定的投入;另一方面,这也和蚂蚁链要做的事情确实很多不无关系。
如果你仔细了解“蚂蚁链”,你可能会惊叹于这家公司的全方位、无死角的投入,几乎以一己之力在“产业区块链”的低谷时期,在行业中孤身种植了一片大森林。这大概就像刘瑜所说的,“把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蚂蚁链之所以能够率先完成500万物理设备的上线,就离不开这种全方位的技术布局能力。
比如物理设备上链,中间会涉及到很多IOT技术的通信协同。
而早在2021年6月,蚂蚁链推出首批无线通信模组AntChain MaaS,通过基于设备唯一特征的可信根,让终端设备自动连接区块链,并进行全流程加密。7月,蚂蚁链方面又接着发布了高速通信网络BTN(Blockchain Transmission Network),成为一种高吞吐量、低带宽成本的区块链“高速公路”。
这种数据可信上链的技术、大宽带条件下的吞吐能力,基本为后来大规模的物理设备上线做好了前期的通信准备。
不过这只是蚂蚁链众多技术储备中的一个小试牛刀。
而这些成就和创新技术,都是在“产业区块链”被大众忽视的2021年中达成的。这些在底层技术上的投入,一方面帮助了蚂蚁链在全球范围达成第一个“物理设备”500万上链的成绩;另一方面,也预示着500万也只是一个开始,就像2017年的比特币一样。
所以,当人们还在讨论Solana等新公链,相比于比特币和以太坊有什么带宽和延展性优势的时候,蚂蚁链已经做到了双十亿级别的上链能力——支持10亿账户规模、支持每日10亿交易量、实现每秒10万笔跨链信息处理能力(PPS)
而当黑客在攻击普通用户的比特币钱包,而web3至今没有硬件方案,而对此无能为力的时候。蚂蚁链已经从系统架构、终端、再到芯片,重新设计了一整套的产业互联网的加密系统。
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全球最大的区块链专利输出者,没有支持过一个ICO、没有发过一个币。他们站着就把产业区块链给做了。
其实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基于信任而产生效率的事情,正如蚂蚁链负责人蒋国飞反复对媒体说的,“区块链是一种深层次的信任连接技术,(它的使命)是各行各业更好的链接与全新的价值流转。”
这是区块链的第一个500万,却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认知的500万,它是一群孤独的中国IT人打开未来产业的一扇门。
三、solana区块链怎么进
网上看了不少币圈大神发家的事迹,很感兴趣,请问如何进入区块链投资啊?
现在区块链那么火,大家都想借区块链的风赚取盈利,但往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建议先花时间踏实学学比特币投资交易方面的技术,然后再找个交易所开户,小资金先练练手。选择交易所千万要重视,不要去小平台,小平台交易量萎缩严重,佣金根本支撑不了运营,最后的结果就是跑路。目前国内名气最大的平台是OKEx,每天资金进出的体量很大,信誉对他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Solana推出区块链手机Saga及安卓开源软件内建Web3.0Dapp商店公链Solana的共同创办人兼执行长AnatolyYakovenko今(24)日稍早在纽约一场发布会上,正式宣告将推出以Web3为核心的Android手机Saga,同时也官方也宣布Android的开源软件SolanaMobileStack的问世,该软件可在Solana上开发原生Androidweb3应用程式。
应用上SolanaMobileStack将包含一个Web3dapp商店,seedvault一个适用于移动设备的安全托管协议:助于即时签署交易,同时保持私钥与钱包、应用程式、Android操作系统分隔,以及集成Android的SolanaPay以促进基于二维码的链上支付。
Saga定价为1000美元,即日起开放预购(需100美元的预定金),估计将于2023年第一季出货,但据官方说明,目前Saga仅在美国、欧盟和英国开放使用。据悉,该装置带有6.67英寸OLED显示屏、512GB的储存空间、12GBRAM,以及最新Snapdragon8+Gen1行动平台。
Yakovenko说道:这是我从根本上认为该行业需要做的事情。比特币存活13年后,我们在苹果开发人员会议上没有看到任何加密功能……所以我认为是时候让加密货币进化到移动装置上了。
FTX执行长SamBankman-Fried(SBF)也受邀出席该场活动,在他与Yakovenko的对谈中,他说到在大多数国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访问都是通过手机进行的,但目前加密货币产品在移动设备的可访问性并不大。
“我现在1%的购买可以用加密货币……但我更喜欢用移动设备付款。拥有支持web3带有硬件钱包的装置超级强大。”
为SMS提供1,000万美元开发基金
官方表示目前Saga已获得Solana生态系支援,包括:FTX、Phantom、Oracle、MagicEden…都将与SolanaMobileStack(SMS)合作;官方还表示将为在SMS上面建构应用程式的人员提供1,000万美元的开发者基金。SolanaLabs营运长RajGokal说道:建造者即将到来,他们的品质比以前更高。他们已经为下一代使用者增长做好了准备。
分析师判断专注于为移动装置带来更多Web3服务的Saga,可以将Solana生态系统的覆盖范围扩大到主流受众、并带动起更多区块链加入该行列的发展,或许有可能会在未来某一天与苹果、微软等传统科技巨头分庭抗礼。
Solana验证节点设备、网络要求以及质押奖励处罚机制
在Solana上运行验证器没有严格的最低SOL数量要求。
然而,为了参与共识,需要一个具有0.02685864SOL的免租储备的投票账户。投票还需要为验证者同意的每个区块发送投票交易,这可能每天花费高达1.1SOL。
注意:默认情况下,您的验证者将没有权益。这意味着它将没有资格成为领导者。(不质押没有收益或者收益极低。)
如果要将验证器用作RPC节点,则应将上述硬件建议视为最低要求。为了提供完整的功能并提高可靠性,应进行以下调整。
虽然您可以在云计算平台上运行验证器,但从长远来看,它可能并不具有成本效益。
但是,在VM实例上运行非投票api节点以供您自己的内部使用可能会很方便。此用例包括基于Solana构建的交易所和服务。
事实上,该团队运营的mainnet-beta验证器目前(2021年3月)运行在n2-standard-32具有2048GBSSD的GCE(32个vCPU,128GB内存)实例上,以方便操作。
对于其他云平台,请选择具有相似规格的实例类型。
另请注意,出口互联网流量使用可能会很高,尤其是在运行质押验证器的情况下。
不建议在Docker内运行实时集群(包括mainnet-beta)的验证器,通常也不支持。这是由于担心一般Docker的容器化开销和导致的性能下降,除非特别配置。
我们仅将Docker用于开发目的。DockerHub包含solanalabs/solana中所有版本的映像。
预构建的二进制文件可用于支持AVX2的CPU上的Linuxx86_64(推荐Ubuntu20.04)。MacOS或WSL用户可以从源代码构建。
互联网服务至少应为300Mbit/s对称、商用。1GBit/s优先
对于入站和出站,以下端口需要对Internet开放
不建议在NAT后面运行验证器。选择这样做的操作员应该能够轻松地配置他们的网络设备并自行调试任何遍历问题。
出于安全目的,不建议在质押的主网beta验证器上向互联网开放以下端口。
需要CUDA才能使用系统上的GPU。提供的Solana发行版二进制文件基于Ubuntu20.04和CUDAToolkit10.1update1构建。如果您的机器使用不同的CUDA版本,那么您将需要从源代码重建。
提示:solana验证器可以组验证集群。
验证器性能测试参考:
验证器软件部署到具有1TBpd-ssd磁盘和2个NvidiaV100GPU的GCPn1-standard-16实例。这些部署在us-west-1区域。
solana-bench-tps在网络从具有n1-standard-16CPU-only实例的客户端机器收敛后启动,具有以下参数:--tx_count=50000--thread-batch-sleep1000
TPS和确认指标是在bench-tps传输阶段开始时的平均5分钟内从仪表板数字中捕获的。
此处概述了权益证明(PoS)(即使用协议内资产SOL来提供安全共识)设计。Solana为集群中的验证者节点实施权益证明奖励/安全方案。目的有三个:
虽然目前正在考虑具体实施的许多细节,预计将通过Solana测试网上的具体建模研究和参数探索来关注,但我们在此概述我们目前对PoS系统主要组件的思考。这种想法大部分基于CasperFFG的当前状态,并根据Solana的历史证明(PoH)区块链数据结构允许进行优化和修改特定属性。
Solana的账本验证设计基于一个旋转的、权益加权的选定领导者,将PoH数据结构中的交易广播到验证节点。这些节点在收到领导者的广播后,有机会通过将交易签署到PoH流中来对当前状态和PoH高度进行投票。
要成为Solana验证者,必须在合约中存入/锁定一定数量的SOL。此SOL在特定时间段内无法访问。质押锁定期的确切持续时间尚未确定。但是,我们可以考虑这段时间的三个阶段,其中需要特定参数:
Solana的PoH数据结构提供的去信任时间感和排序,连同其涡轮机数据广播和传输设计,应该提供亚秒级的交易确认时间,该时间与集群中节点数量的日志成比例。这意味着我们不应该以令人望而却步的“最低存款”来限制验证节点的数量,并期望节点能够成为具有名义数量的SOL质押的验证者。同时,Solana对高吞吐量的关注应该会激励验证客户提供高性能和可靠的硬件。结合作为验证客户端加入的潜在最低网络速度阈值,我们预计会出现一个健康的验证委托市场。
正如经济设计部分所讨论的,年度验证者利率将被指定为已抵押的循环供应的总百分比的函数。集群奖励在线并在整个验证期间积极参与验证过程的验证者。对于在此期间下线/未能验证交易的验证者,他们的年度奖励将有效减少。
同样,我们可以考虑在验证者离线的情况下通过算法减少验证者的活跃质押量。即,如果验证者由于分区或其他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非活动状态,则其被视为“活动”(有资格获得奖励)的股份数量可能会减少。这种设计的结构将有助于长期存在的分区最终在其各自的链上达到最终性,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投票权总权益的百分比会减少,直到每个分区中的活跃验证者可以实现绝对多数。同样,在重新参与时,“活跃”的质押量将以某个定义的速率重新上线。根据分区/活动集的大小,可以考虑不同的权益减少率。
sol币挖矿教程首先去到SolFlare开发者网站,单击“创建钱包(CreateWallet)”开始创建新的钱包。接下来将会出现一个简要的Solflare产品介绍,向您展示钱包的主要功能。同时,钱包还会提醒您:代币是以非托管的方式存储,意味着只有您自己负责资金的安全:如果丢失私钥和助记词,Solflare和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帮助您恢复访问权限,导致资产丢失。
如果您没有硬件钱包,请选择“使用Keystore文件(UsingKeystoreFile)”开始创建钱包,然后单击“下一步(Next)”。您已经创建了属于你的第一个Solflare钱包。现在您可以看到该界面,主页面显示您的钱包地址、可用余额和已完成的交易。下一步,您需要充值SOL代币到该钱包,进行后续的质押。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您想要质押代币的验证节点。您可以输入节点名称,例如“Everstake”。然后点击“下一步”。
综合以上就是sol币的一些介绍,和挖矿的一些步骤,作为一个热门的币种,质押挖矿又是一个新的玩法,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操作环境:
品牌型号:华为nova7
系统版本:harmonyOS.2
app版本:v13.4
【拓展资料】
SOL已经提供了通货紧缩的代币经济学,只有在7月ETH实施代币燃烧升级后才能实现,这使SOL立即吸引了那些热衷于追求通缩资产收益的投资者。
Solana区块链推出了一种基于历史证明共识算法的解决方案,该算法结合了PoW和PoS的精华。因此,Solana平台的区块链性能会随着时间不断扩展,同时用户可以通过委托代币给验证节点参与其中。
《绝地求生》开发商Krafton将开发Solana区块链NFT游戏3月24日,韩国游戏发行商Krafton,Inc.透露与SolanaLabs签署长期合作协议,计划共同开发和推销在Solana网络上运行的区块链和NFT游戏。两家公司还计划探索共同投资的机会。
Krafton是《绝地求生》PUBG:Battlegrounds(原名PlayerUnknown'sBattlegrounds)背后的公司。PUBG是一款横跨多个平台的热门大逃杀射击游戏。该系列游戏的移动iOS和Android版下载量超过10亿次,其PC和主机版总下载量超过7500万次。
在PUBG游戏中,多达100名玩家进入一张在线地图并相互对抗,寻求成为生存到最后的玩家或团队成员。其最初的PC游戏是一款高级游戏,于2017年推出,早于EpicGames广受欢迎的《堡垒之夜》(Fortnite)射击游戏。
免费游戏(free-to-play)PUBGMobile已经吸引更广泛的全球受众。移动分析公司SensorTower在2021年11月的报告中称,腾讯《PUBGMobile》在全球AppStore和GooglePlay的累计收入超过70亿美元。Krafton旗下工作室最近还推出一款未来题材的PUBG独立手机游戏,名为《未来之役》(NewStateMobile)。
Krafton尚未宣布是否会将PUBG或其他特许经营权带入Web3领域,或者为Solana区块链NFT游戏创建新的IP。虽然PUBG是Krafton最知名的IP,但该发行商还拥有《深海迷航》(Subnautica)和《神谕之战》(Tera)等特许经营权,并发布《高尔夫球王》(GolfKing)和《保龄球王》(BowlingKing)等手机游戏。
Krafton旗下Web3.0Roundtable负责人HyungchulPark表示,“在我们努力建立Web3.0生态系统的过程中,Krafton将继续寻找与SolanaLabs等区块链公司密切合作的方式。通过此次合作,Krafton将获得加速其区块链体验的投资和输出所需的洞察力。”
今年2月,Krafton透露了其他Web3计划,包括对在线拍卖平台SeoulAuctionBlue的250万美元股权投资和对其子公司XBYBLUE的410万美元股权投资。Krafton将与SeoulAuctionBlue、XBYBLUE合作开发与NFT相关的项目。
另外,Krafton宣布与NaverZ达成合作,将构建NFT和元宇宙平台。根据TechCrunch的报道,NaverZ是3D头像应用程序Zepeto的运营商,后者提供类似元宇宙的在线娱乐、游戏和社交体验,月活跃用户数大概2000万人。
Krafton去年8月在韩国启动38亿美元IPO,彭博社称赞这是该国十多年来最大的一次IPO,但人们普遍认为其上市首日股价表现没有达到预期。截至发稿时,Krafton市值为13.9万亿韩元,约合114亿美元。
进军NFT领域的其他知名传统游戏发行商包括育碧(Ubisoft)和史克威尔·艾尼克斯(SquareEnix),而威尔.赖特(WillWright)和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Molyneux)等游戏设计师也在开发NFT游戏。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加密游戏是基于以太坊的AxieInfinity,其NFT交易量已超过40亿美元。
转自:星球日报
来自:Decrypt,原文作者:AndrewHayward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9039.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