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似数字货币的金融名词
类似的有存款货币银行
Depository Banks
亦称“存款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接受活期存款并可以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机构的统称。存款货币银行是唯一被允许开办多种存款业务的银行(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故称“存款银行”。它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而创造存款货币,这是区别于其他银行的主要特征。
风险投资Venture Investment
对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的项目进行投资的行为过程。投资的主要对象包括高科技领域的公司、项目等,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项目等,高风险债券、股票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风险投资,是指各种具有潜在高收益但同时又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遭受损失的资本投资,包括高科技项目、高负债企业、严重亏损的公司、高风险证券等等;狭义风险投资,是指投资于开发高新技术项目的行为,包括对高科技产业的研究投资、开发投资、项目建设投资、产品生产投资、市场建设投资等等。风险投资主要特征有:①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特点。②风险与收益并重,既可能面临高风险的损失,也可能得到高收益的回报。③投资的长期性。将一项科研成果转化为新技术产品,要经历研究开发、产品试制、正式生产、扩大生产等阶段,这一过程少则需3-5年,多则需7-10年。④组合投资。一般来说,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不会集中于一个项目上,而是同时投入风险程度不同、收益率不同的多个项目上,以保障高风险投资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二、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 Monetary Policy
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和。包括宏观经济目标、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及货币政策操作技巧等内容。
2、货币政策目标 Monetary Policy Objectives
货币当局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一般分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亦称“中介指标”)两个层次。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指的是货币政策制定者期望货币政策运行的结果,对宏观经济总体目标所能发挥的实际效应。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内容。在经济发展中,货币政策要同时满足四项目标的要求,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各国都以其中一项作为主要目标,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稳健的国家,都把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唯一目标。1990年,新西兰率先提出,货币政策应当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唯一目标,其后,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接受了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德国则一贯奉行“保卫马克”的政策。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从政策手段到操作目标,再到中介目标,最后到最终目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传导过程的机能。货币政策分为制定和执行两个过程,制定过程从确定最终目标开始,依次确定中介目标、操作目标、政策手段。执行过程则正好相反,首先从操作政策手段开始,通过政策手段直接作用于操作目标,进而影响中介目标,从而达到最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目的。
4、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Legal Reserve Requirement
按照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存款准备总额的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这项准备金一般是不准动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的部分,是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是现代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三大政策工具,而其中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最猛烈的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率变动的直接效果是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水平,通过货币乘数效用对信用活动产生影响。存款准备金的额度是由法定存款准备率和原始存款数额决定的。中央银行调高存款准备金比率,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超额准备或收紧信贷以补足法定准备,从而收紧信用,制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反之,如果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率,会造成准备金释放,为商业银行提供新增的可用于偿还借入款或进行放款的超额准备,以此扩大信用规模,刺激经济的繁荣。
5、再贴现 Rediscount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的形式之一。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以筹措资金的行为。再贴现的利率称为再贴现率,由中央银行公布。再贴现原来主要作为商业银行弥补短期资金不足,应付客户提存需要,确保银行安全性的一种措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工具,中央银行通过变更贴现率控制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从而调控货币供应量。
三、货币供给与需求
1、现金Cash
亦称“通货”。政府授权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是一国的法偿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主要形式。
2、货币层次 Strata Of Money
根据货币的流动性的原则,以存款及其信用工具转换为现金所需时间和成本作为标准,对货币划分的层次。中央银行为了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按照不同的统计口径确定不同的货币供应量。尽管世界各国中央银行都有自己的货币统计口径,但是,无论存在何等差异,其划分的基本依据却是一致的,即都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具体是:
①、M0=现金;
②、M1=现金+活期存款(一般不包括官方机构和外国银行在商业银行的存款);
③、M2=M1+准货币+可转让存单(其中“准货币”指活期存款以外的一切公私存款);
④、M3=M2+CD+长于隔夜的限期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
⑤、M4=M3+定期存款+私人部门持有的建房互助协会的股份(M4是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一个货币口径);
⑥、L=M3+非银行公众持有的储蓄券+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
至于各个符号所包括的内容,由于各国银行业务名称不尽相同,同一名称的业务内容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只有M0和M1两项大体相同。
3、狭义货币 Narrow Money
“广义货币”的对称。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构成狭义货币的现金,是法定通货的存在形式;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存款人随时可签发支票进行转让或者流通,具有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是狭义货币中的存款通货。狭义货币一般用字母M1来表示:M1=M0(流通中货币)+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狭义货币的供应量是中央银行制定及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观测依据。
4、广义货币 Broad Money
“狭义货币”的对称。狭义货币(M1)加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总和。由于各种定期存款一般可以提前支取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把它算作货币,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货币流通状况,便于分析和控制市场金融活动。依此类推,储蓄存款、可转让定期存单、易转手的短期债券等作为具有通货性质的准货币,也可按其流动性状况囊括进来,通常用M2、M3等作代号进行分类统计,依次递增的准货币在流动性上依次递减。各国中央银行对这些分类指标的规定有所不同,广义货币分类指标的多少在一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同时期也不尽相同。中国中央银行目前采用的分类方法如下: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广义货币的供应量,是中央银行的一项货币供应量统计指标。
5、基础货币 Base Money
亦称“货币基数”、“货币基础”、“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能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
二、0l0数字货币是传销吗
0l0数字货币不是传销。法律分析:数字货币不属于传销。但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以及不稳定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l是什么外币
L代表货币符号,但并没有特定的外币与之对应。
关于货币符号L的意义,存在多种解释和情境。在不同的语境下,L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某些特定领域或特定的语境中,L可能代表某种外币的简称,但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外币与L对应。以下是对L作为货币符号的几种可能的解释:
1.在某些金融文献或专业术语中,L可能用来表示货币单位如日元中的元。这种情况下,L并不指代特定的外币种类,而是作为货币单位使用。
2.在国际交易中,某些缩写可能会被用作特定的货币代码,但是“L”不是广为人知的货币代码。尽管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可能存在与特定货币相关的缩写“L”,但它并非通用的货币标识。例如在数字货币领域,"LTC"代表莱特币,"LTC"中的"L"是Litecoin的首字母缩写而非货币符号。所以,"L"单独作为货币符号并没有明确的指代对象。在某些上下文中,“L”可能只是作为一个代号或标识符。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我们不能准确地将“L”与一个特定的外币相联系。如果您在特定语境下遇到此问题,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以明确其具体含义。一般情况下,“L”不具有作为特定外币的含义。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23392.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