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面的铁链一共有多少mm
关于下面的铁链一共有152mm。
使用加法,第一个铁链的长度是4厘米=40毫米,后面多一个铁链长度就多2毫米,总共多4个铁链,40+(40-2)×4=192毫米。解法二:乘法,每个铁链有4厘米=40毫米,后面多一个铁链长度就多2毫米,总共多4个铁链,4×(40-2)=152毫米。
拓展资料:
长度的含义
1、长度是一个度量衡的单位,用于测量物体的线性大小。长度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包括几何、物理和日常生活中。长度是一个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应用的概念。它是度量物体大小、距离和空间的重要工具,也是许多其他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参数之一。
2、在几何学中,长度是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它用于计算各种形状的表面积和体积,例如矩形、圆形和三角形。长度也被用于计算和描述几何图形中的其他属性,例如角度、周长和面积。
3、在物理学中,长度是物体沿着某个方向的距离。例如,一个物体的长度是指它的起始点到终点的距离。长度是描述物体大小和形状的重要参数之一,它还与时间和速度等其他物理量相关联。
4、长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用长度来描述物体的尺寸、距离和空间大小。例如,一把椅子的长度是指它的前后尺寸,一把筷子的长度是指它的起始端到末端的距离。长度在建筑、交通工具、家具和生活用品的设计和制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除了上述的应用领域,长度还与许多其他领域相关联,例如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在这些领域中,长度被用于描述数据结构、机器零件、分子和细胞的大小,以及地球和星球的形状和尺寸。
二、军舰航行的速度,一节是多少米一链又是多少米
节是航海速度单位,舰船每小时航程1海里为1节,用代号“kn”表示。国际上承认的标准海里是1852米,我国也承认这个标准,海里的代号为“M”。链是航海上计量短距离的单位,1链等于1/10海里,用代号“Cab”表示。另外节还是舰船锚链分段制造和使用标志的长度单位。通常规定锚链长度27.5米为1节,而我国舰船锚链长度标志以20米为1节。
扩展资料:
海里是国际度量单位。1海里=1.852公里(千米)(中国标准)。标准符号n mile。《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所用的符号是n mile。它等于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纬度1分(一度等于六十分,一圆周为360度)所对应的弧长。
由于地球子午圈是一个椭圆,它在不同纬度的曲率是不同的,因此,纬度1分所对应的弧长也是不相等的。
早在16世纪,海上航行已相当发达,但当时一无时钟,二无航程记录仪,所以难以确切判定船的航行速度。然而,有一位聪明的水手想出一个妙法,他在船航行时向海面抛出拖有绳索的浮体,再根据一定时间里拉出的绳索长度来计船速。那时候,计时使用的还是流砂计时器。
为了较准确地计算船速,有时放出的绳索很长,便在绳索的等距离打了许多结,如此整根计速绳上又分成若干节,只要测出相同的单位时间里,绳索被拉曳的节数,自然也就测得了相应的航速。于是,“节”成了海船速度的计量单位;相应地,海水流速、海上风速、鱼雷等水中兵器的速度计量单位,国际上也通用“节”。
现代海船的测速仪已非常先进,有的随时可以数字显示,“抛绳计节”早已成为历史,但“节”作为海船航速单位仍被沿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海里
三、一节等于多少公里
1.852公里。
1节=1海里/小时=1.852公里/小时=0.514444m/s
“1节等于每小时1海里,也就是每小时行驶1.852公里。在赤道上1海里约等于1843米;纬度45°处约等于1852.2米,两极约等于1861.6米。1929年国际水文地理学会议,通过用1分平均长度1852米作为1海里。”
扩展资料:
节的来历:
16世纪为了计算船的航行速度,水手们想出办法,在一根长绳上打很多结(knot)然后在船尾随水流放下,通过计算一定时间内冲走的结的个数来计算船速。
海里是航海上的长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的速度叫做1节。节的英文是Knot,它原指地球子午线上纬度1分的长度,由于地球略呈椭球体状,因此在不同纬度的1分其弧度略有差异。在赤道上1海里约为1843米;
在纬度45°约为1852.2米,在两极约为1861.6米。1929年国际水文地理学会议,通过以1分的平均长度1852米(或6076.115英尺)作为1标准海里长度,已为国际上所采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节
四、k段链路有多少个节点图怎么画
要传送的报文共 x( 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 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 d( s),数据率为 b( bit/ 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 s( 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 p( bit),每个分组所必须添加的首部都很短,对分组的发送时延的影响在题中可以不考虑。此外,各节点的排队等待时间也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 k段链路共有几个节点。)
2、分析
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时需要先建立连接,然后由一方发送数据到另一方。
电路交换时总时延=建立时延+起点的发送时延+在链路中的传播时延。
2)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时需要先将报文分为若干个分组,然后发送各分组到链路中,然后通过节点转发到下一个链路,直至节点是终点。
k段链路,共k-1个节点。
理由:拿出你的笔,在纸上画上四道横着排列的竖线,这四个竖线一次命名为A、B、C、D,其中A表示起点,D表示终点。那么其中的B、C表示的是节点。A到B,B到C,C到D的距离便表示三段链路。
分组交换总时延=起点的发送时延+节点的发送时延+在链路中的传播时延
3)谈谈个人理解
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是某个节点把数据的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也就是某个节点把数据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的时间。
由于后发送的比特在发送时,前面已经发送的比特已经在链路中传输,所以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数据的最后一个比特。
这就像一个火车似的,当火车头到你身边时,并不代表整个火车就到了你的身边,而是还必须等待火车尾到你的身边。
所以,所谓的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意思就是数据的最后一个比特到目标点所需的总时间。
个人理解,欢迎指正。
1
1
3、列式子
1)电路交换
总时延T1=s(建立时延)+x/b(发送时延)+kd(在链路中传播时延)。
T1=s+ x/b+ kd
2)分组交换
总时延T2=(p/b)×(x/p)(发送时延)+kd(传播时延)+(k-1)×(p/b)(节点的发送时延)。
T2=(p/b)×(x/p)+ kd+(k-1)×(p/b)
有朋友可能就会问:为什么节点的发送时延只算了一个分组呢?
就像上面所分析的那样,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最后一个比特,而最后一个比特又在最后一个分组,所以最后一个分组所需的时间,便是总时间。
五、一链等于多少米
一链为十分之一海里,合185.2米。
链是航海上计量短距离的单位,1链等于1/10海里,用代号“Cab”表示。节是航海速度单位,舰船每小时航程1海里为1节,用代号“kn”表示。
另外节还是舰船锚链分段制造和使用标志的长度单位。通常规定锚链长度27.5米为1节,而我国舰船锚链长度标志以20米为1节。
换算公式
1海里=1.852公里(千米)(中国标准)
1海里=1.85101公里(千米)。(美国标准)
1海里=1.85455公里(千米)。(英国标准)
1海里=1.85327公里(千米)。(法国标准)
1海里=1.85578公里(千米)。(俄罗斯标准)
最短的海里是在赤道,1海里=1843米。
最长的海里是在南北两极上,1海里=1862米。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300m,以地球平均半径算出的1海里为:
1海里=2*π*6371300/360/60=1853.3m
六、1链是多少米
1链=0.1海里=185.18518米
我国规定,1海里等于1.852公里。
但是,这个规定并不是适用于世界各地的。海里的长度并不固定,而各国也采用不同的长度。这是因为:在航海上,规定地球子午圈的l分弧长为1海里(就是1度纬度所对应的经线的长度)。但由于地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故而在不同的纬度上,子午圈l分弧长各不相同。这就产生了最长和最短的海里。
最短的海里是在赤道上,l海里=1843米。
最长的海里是在南北两极,1海里=1862米。
另外,旧时把“海里”写作“里”,现已废止。航海上,每小时1海里的速度叫做1“节”。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biquanzx/28247.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