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发起“霹雳行动”,如何应对?彭德怀与毛主席产生了分歧

OKX欧易app

OKX欧易app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注册领取6万元盲盒礼包!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朝鲜。

1951年的第一场雪,来得比往年似乎早了些。

在成川郡君子里志愿军司令部,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正站在作战地图前沉思。

作战地图整个占据了一面墙,上面密密麻麻标满了各种箭头和符号,显示着第三次战役结束之时敌我双方的部署情况。

沿着红色的箭头,可以清晰地看到: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的右纵队、第42军军长吴瑞林指挥的左纵队以及朝鲜人民军第2、第5军团,三路大军,在朝鲜半岛横扫千军,把“联合国军”和韩军一直逼到了北纬三七线附近。

韩先楚和吴瑞林先后发来电报,请示下一步作战方针。

继续进攻还是暂时收手?彭德怀已经站在地图前冥思苦想一天了。

部队接连打了3场大仗、恶仗,处于非常疲惫状态,物资保障又非常困难,指战员们该好好休整,养精蓄锐,准备新的战斗。

彭德怀打定主意,向北京发电。

虽然朝鲜已是冰天雪地,但北京还没有下雪。

北京中南海怀仁堂。

毛主席和周恩来紧盯着志愿军党委发来的急电:

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战斗,我军胜利极大,伤亡亦不小。西线6个军在3次战役中,战斗减员(包括死亡和受伤)近3万人,非战斗减员(包括冻伤、生病、逃跑等情况)近2.5万人。东线第9兵团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加起来接近4万人。这样算起来,我军损失达到了9.5万人。

目前,第38军、第40军、第42军总共还有3.5万多人,第39军还有4.5万多人,第50军人数则不足3.3万,第66军人数也不足2.6万。

周恩来对毛主席说:主席,彭德怀告诉我,现在志愿军面临的主要困难有3个:一是战斗单位兵员不足,给养很差;二是战士们体力削弱很大,急需进行休整补充;三是后勤运输供给也必须进一步加强。这三个问题如果不尽快得到解决,下一步的作战就值得忧虑。

毛主席凝神沉思了一会儿,缓缓地说:看来,第三次战役后,部队需要好好休整一下,扎实地准备春季攻势。对于朝鲜战争,必须作长期打算,那种认为轻而易举地就会结束战争的速胜观点是有害的。

周恩来点点头说:确实,我们必须作长期打算。我马上告诉彭德怀。

经中央军委同意,志愿军党委决定部队停止进攻,转入休整。

相比之下,“联合国军”和韩军虽然丢掉了汉城,败退到三七线,但美军的战斗实力依然不可小视,尤其是强大的空中力量和装甲机动能力,使得他们随时有可能进行反扑。

世界各大报纸也都充斥着美国再次增兵朝鲜的消息。

南汉江斜斜的朝东南方向倾躺着,寒冷的天气使江面早已冻结成冰。

趁着战斗间隙,一些美国士兵头戴钢盔,手拿冲锋枪,在冰面上溜来溜去,这种景象让新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感到有点滑稽可笑。

1950年12月23日,原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在第二次战役败退途中因车祸身亡,李奇微接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

李奇微的前进指挥所就设在江堤旁边的几顶帐篷里,里面最醒目的东西是一条幅,条幅上用汉字写着“知己知彼”4个大字。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对刚上任的李奇微讲了志愿军的作战特点:中国军队常常避开大路,利用山岭、丘陵进行纵深穿插……他们习惯于在夜间作战,常常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中国军队的弱点是,几乎没有起支援作用的空军,而且大炮、高射炮、运输和交通设备等方面都特别缺乏……”

那该怎么更好地对付他们呢?李奇微问道。

麦克阿瑟瞪了李奇微一眼说:你自己体会去吧。

对志愿军的作战特点,李奇微“体会”了好几天。

李奇微认为,麦克阿瑟之所以遭遇战场惨败,归根结底在于疏忽大意,既不知“己”,没有切身去分析美军与韩军在前线的实际作战情况;也不知“彼”,没有掌握志愿军的实际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怎能不败?

在“己”方面,李奇微认为,在兵力对比上,目前志愿军已经不占多大优势;在火力对比上,志愿军是非常落后的。

李奇微认为,硬拼起来,志愿军根本不是美军对手。

怎样“知彼”呢?

李奇微犯了难。

志愿军的每次作战,都令人出乎意料。志愿军擅长夜战,又总是大范围的山地迂回作战,“神龙见首不见尾”。

绞尽脑汁思考了两天两夜,李奇微想出了一个自认为是最高明的办法:边打边看。

李奇微认为,通过主动出击,和志愿军进行小规模的交火接触,可以在不损耗大量兵力、也不冒很大风险的情况下,摸清志愿军部队的虚实。

说干就干。

李奇微迅速主持作战会议,谈了自已的想法,研究部署了行动计划。

为了形象地说明此次行动的目标和要求,他把新发起行动的代号命名为“狼狗行动”

李奇微对前线指挥官说:见过狼狗吗,那么就向它学习吧。像狼狗一样趁中共军队不备之时凶狠地咬上去,如果中共军队反抗激烈就灵活地跑开。反复多次,直到把他们弄得筋疲力尽,暴露行踪。

这就是“狼狗行动”的根本目的。

1月15日,美军第25师、第3师;韩军第1师、土耳其旅,从平泽、安城、天安一线出发,开始出击,袭扰对面的志愿军第50军和第38军第112师。

“狼狗”正式“行动”。

此时,第三次战役刚刚结束一个星期。

彭德怀判断得没错,美军借助优越的机械化,随时可以反击。

但是,“狼狗”既然来了,志愿军“猎人们”手里的猎枪也不是吃素的。

由于害怕志愿军的夜战,美军白天四处骚扰,晚上则聚拢回撤。

志愿军抓住美军这个特点,朝敌人频频发动袭扰,疲惫敌人。

这也是志愿军的传统优势战法。

志愿军第50军第150师第440团1个营,在18日的夜间,奇袭金良场里,一下子歼灭美军第3师搜索连50多人,还缴获了7辆小汽车、17支枪和3门迫击炮。

其他部队同样打得美军筋疲力尽,晚上睡不着觉,白天没精神作战。

这个消息虽给李奇微带来了一丝不快,但对“狼狗行动”还是感到满意。

通过试探性进攻,李奇微找到了志愿军部队的最大弱点:后勤供给严重不足。

李奇微

李奇微发现,志愿军由于粮食弹药等物资供应不上,每次攻势持续时间都不长,仅一周左右而已,典型的“礼拜攻势”。同时,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比较落后,火力小,很难顶得住美军飞机、坦克、重枪、重炮等形成的立体火力网的攻击。

另外,通过空中和地面侦察,李奇微判断正面一线的志愿军部队大概在17.4万人左右,而“联合国军”一线可集中起25万人的兵力。

1月25日,李奇微认为试探的目的已经达到,形势有利于“联合国军”的反击行动,于是指挥美军第1军、第9军、第10军、陆战第1师和韩军第1军团、第3军团开始全线反扑。

李奇微企图趁志愿军还没有喘过气来之机,发动突然的大规模反攻,从而给予立足未稳的志愿军部队震撼般的打击。

李奇微把这次攻势作战命名为“霹雳行动”,企图一举劈开志愿军在汉江南岸的一线防御阵地。

大概是“狼狗行动”的成功给壮了胆,李奇微决心放手一搏,对志愿军和人民军来个“硬碰硬”。

在李奇微看来,一切都在其谋划之中。

李奇微把美军主力部队作为进攻的第一梯次,直接与志愿军交手,韩军则作为第二梯次,进行支援和辅助作战。

作战会议上,李奇微用手做了一个“V”的姿势,慷慨激昂地说:“5天给我打过汉江!”

顿时,在西起野牧里、东至江陵的战线上,美军飞机呼啸,坦克轰响,总计23万多的“联合国军”和韩军,兵分多路,朝汉城、礼丰山、横城、下珍富里、广川等方向攻去。

李奇微一门心思想通过“霹雳行动”,利用志愿军供应匮乏、长期未得到休整的时机,挽回“联合国军”连连失败的局面。

李奇微的如意算盘打得很是精妙。

面对美军的全线反扑,志愿军总部下达预先命令,要求各军立即进行作战准备,集中足够兵力,对敌人予以重创,粉碎敌人阴谋,确保汉江南岸桥头阵地,确保春季大攻势的准备。

刚刚转入休整的志愿军各部立即停止了休整,马上投入到紧张激烈的战斗中。

许多战士刚睡了一个好觉,刚吃了一顿饱饭,就重新投入战斗了。

在吃饭、休息这方面,志愿军和美军没法比。

志愿军吃的是冰雪炒面,睡的是荒山野外;美军吃的是咖啡面包,睡的是鸭绒睡袋。

战士们虽然有些疲惫,但战斗士气却是非常高昂。

战地文工团的团员们表演起了快板书,打气鼓劲。

“雄赳赳,气昂昂,到达汉江南;过三八,到三七,直逼敌心脏。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第50军和第38军第112师驻守在汉江南岸阵地,阻击美军西线兵力的进攻。

第42军主力在杂良山、龙头里、圆宝山、中元山一线实行正面防御。

前线打得难解难分,志愿军司令部也在彭德怀领导下夜以继日地工作。

通过这几天的战斗,彭德怀感觉李奇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对手。

彭德怀、金日成

针对变化的敌情,彭德怀领导志愿军司令部迅速调整了部署,全面筹划防御反击。

有的同志建议立刻对美军进行大规模进攻,认为这样可以迅速掌握战场主动权。

但是彭德怀担心,类似这种大规模作战难以取得最佳军事效果。原因是:志愿军刚刚休整了没几天,粮食弹药都没补充上来,春季攻势的准备也是才开始着手,时机还不成熟。同时,美军的兵力和火力优势又得到了进步的加强。

现在的形势是美军的兵力达到了16个师又3个旅,另加1个空降团,在人数上已和志愿军不相上下。并且敌人装备精良,有备而来。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很难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李奇微想来个“硬碰硬”,彭德怀却认为不能中了这个圈套。

怎么办?

打还是不打?如果打,该怎么打?

打还是不打,又是一个两难选择!

战场不是儿戏,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

如果打,志愿军就必须全力出击,至少消灭1个师以上的美军,这样才能稳定汉江两岸桥头阵地。

可是,这样做又会面临相当困难。

一是志愿军主力部队均消耗过大,缺衣少食,武器弹药不足,没有得到充分休整,非常疲劳;另一个是难免中断刚刚开始的部队整训,推迟原先制订的春季作战计划,影响全盘战略布局。

如果不打,志愿军寻机向后撤退15公里至30公里,依托有利地域进行防御,固然能有利于保存战斗实力、有利于整训、有利于准备春季攻势,但政治上的被动也是显而易见。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战争不是一厢情愿,也不是两厢情愿,商量好了再打。

既然李奇微就是不想让志愿军好好休整,彭德怀经过思考,产生了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由于事关大局,彭德怀找来金日成、朴宪永、邓华、韩先楚等人商量。

彭德怀介绍了目前的敌我形势,说:

现在,美军的攻势很突然,也很猛。已经有3个美军战斗团越过了金良场里、水原线以北,可能伺机向汉城、汉江北岸桥头阵地突击。为了确保下次作战的顺利进行,我想朝中联军不如暂时避敌锋芒,主动后撤,以便积蓄反击力量。

彭德怀继续说:一方面,志愿军和人民军暂时放弃仁川及桥头阵地,分别从乌山、太平里、丹邱里线向北主动撤退,避免与美军拼消耗;另一方面,中央发布消息,声称志愿军和人民军拥护限期停战,以利用帝国主义阵营矛盾,促使美军停止进攻。

彭德怀之所以说“声称志愿军和人民军拥护限期停战”,其背景是: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大会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

彭德怀说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他人都没有吭声。

看看金日成和朴宪永的表情,彭德怀知道其心里肯定是不赞成。

也难怪金日成和朴宪永不吭声。在第三次战役后,彭德怀提出志愿军休整时,这俩人曾经当面表示反对,并向斯大林“告状”。

但是,斯大林却站在了彭德怀的一边,并给苏联驻朝鲜大使拉祖瓦耶夫回电说:彭德怀是久经考验的统帅,今后一切听彭的指挥。

接着,金日成又收到毛主席“朝鲜人民军可单独行动,自己指挥”的电报。

没有了苏联的支持,又深知“单独行动”、“自己指挥”不行,朝鲜领导人再也没有“吭声”。

因此,在这次会议上,朝鲜领导人干脆不“吭声”,“一切听彭的指挥”。

彭德怀继续说:

我想,可以先派第125师向长湖院里、原州间出击,第112师向利川西南地区出击,看能不能歼灭一部分韩军,牵制住“联合国军”的整体行动。如果这个做法不成功,不可能停止敌人北进,政治上又不许可放弃汉城、仁川,那我们就立刻部署反击作战。大家看怎么样?

彭德怀的意思是,可以先派2个师作试探性出击,然后再作下一步部署,还是寄希望于“后撒止敌”。

彭德怀深知部队疲劳,其用心是希望部队得以休整,以利再战。

几个人坐在一块儿商量了半天,最终还是觉得彭德怀的提议更稳妥一些。

于是,彭德怀马上致电毛主席,请示毛主席的意见。

1月28日,毛主席有了回电。

出乎彭德怀的意料,毛主席不仅没有同意“后撒止敌”,相反,要求马上部署第四次战役。

注意,毛主席是要求马上部署第四次战役,而不是先试探,再部署。

毛主席认为,志愿军和人民军声明拥护限期停战,主动向北撒退15公里至30公里,这种做法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是不适宜的。

政治上,由于美国在此之前曾经操纵联合国通过了先停火后谈判的决议,中国对此表示了坚决拒绝。如果自己再提出类似建议,不利于自身国际形象和团结国际社会的和平力量。

军事上,从美国的情况看,在处于相对优势的情况下,它也不会心甘情愿接受中国的停火提议。

如果志愿军未战而退,正好是中了李奇微的圈套。

李奇微正希望志愿军撒退一段地区,从而占领仁川及汉城南桥头堡垒,封锁汉江,攻取汉城。

美军也不会为朝中联军的主动后撤而停止进攻,相反会变本加厉。

对于下一步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毛主席的回答很明确:

我军必须立即发起第四次战役,歼灭2万至3万美军和韩军,占领大图、安东一线以北地区。在战役准备期间必须保持仁川及汉城南岸。为确保汉城并吸引敌人主力于水原、利川地区,战役发起时,朝中两军主力应突破原州,直接插向荣州和安东。

关于第四次战役的部署,毛主席指示:可以考虑将志愿军和人民军两军主力分成两个梯队,各带足够5天用的干粮和蔬菜,第一梯队担任突破及一段追击,第二梯队担任下一段追击,以便能使战役持续10天至12天,从而歼灭更多的“联合国军”和韩军有生力量。

毛主席告诉彭德怀,只有进行了第四次战役,沉重打击了美军后,美国才会和中国进行解决朝鲜问题的和平谈判。到那时,谈判才对朝中两国有利。

针对志愿军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毛主席认为并不会影响志愿军主力的作战能力,集中主力向原州、荣州打下去,歼灭几个师的美军和韩军的力量应该还是有的。

毛主席同时谈到了第四次战役结束后的想法,他说,志愿军和人民军在占领大田、安东一线以北地域以后,再进行两个月到三个月的准备工作,然后进行带最后性质的第五次战役。

毛主席指示宋时轮领导的第9兵团应立刻转移到平壤、汉城、仁川、水原一线区域休整,并担任巩固该区域、防止敌人在仁川及镇南浦登陆的任务。在将来的第五次战役中,第9兵团要负责西部战线的作战。

政治、军事以及我军实际困难,通盘考虑;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一揽子部署,伟人目光高屋建瓴,战争智慧高山仰止。

毛主席洞若观火,好似整个抗美援朝战役都攥在其手心里一般。

毛主席要求彭德怀把这一意见在朝中两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上进行说明,即刻进行第四次战役的动员。

毛主席还就第四次战役的准备征求了斯大林的意见,斯大林表示同意,说“从国际的观点看,不让敌人占领仁川和汉城,以便朝中部队给敌人的进攻部队以重大打击,是完全合适的。”

为了尽快增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力量,中央军委采取了一连串大的动作。

动作之一:成立炮兵指挥所,增强炮兵力量。将志愿军炮兵9个炮兵团分别拨归步兵军建制;

动作之二:成立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建立坦克突击力量;

动作之三:成立志愿军铁道抢修指挥部,确保铁路运输畅通;

此外:第19兵团和第3兵团正准备入朝参战;工兵第7、第10、第18、第22团正陆续入朝参战;在东北训练的4万老兵和8万新兵开始入朝参战。

向苏联订购的36个步兵师的轻武器已到达,正改装第19、第9、第3兵团共27个师。

一系列动作,增强了我军战斗力量,从一定层面上化解了志愿军困难。

此时,朝中两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1951年1月25日至29日)还没有结束,彭德怀在会上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志愿军必须立即发起第四次战役的指示。

彭德怀指出:部队预定的休整计划看来是实现不了了,要坚决克服各种困难,把第四次战役打好。

彭德怀强调:在技术上,要具有攻坚爆破准备,炮火打坦克,扫地雷,架桥修路,粉碎敌人连续设防或掩护撤退时的任何阻碍;在战斗动作上,要熟练夜间作战,跋山涉水,敏捷动作;在战术上,要熟练组织步炮协同,集中兵力、火力连续突破敌阵,夜间纵深发展,打乱敌人,消灭敌人;在战役上,要有突破敌阵、战役迂回、断敌退路、抢占重要港口、锁闭敌人与最后消灭敌人于半岛之上的足够力量,及忍受一切痛苦、克服一切困难、连续突击、连续追击、消灭敌人的政治思想与战役思想的深刻教育。

会议根据毛主席指示精神,就各军团、各军作战任务作了部署。

第四次战役是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利用中朝军队休整之机发起反扑的情况下,我军进行的防御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经过汉江南岸坚守防御与横城地区的反击作战,以及机动防御作战,历时87天,歼敌78000余人,掩护了中国新入朝部队的开进、集结和展开,为第五次战役的准备赢得了时间。

声明:欢迎点赞、评论、赞赏,欢迎大家点击“关注”箫吹明月。本头条账号文章均为箫吹明月原创,受“维权骑士”保护,如对本账号文章有抄袭、洗稿等侵权行为,箫吹明月将依法维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yg068.com/kuaixun/1779.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06月14日
下一篇 2024年06月14日

相关推荐

  • 近迫作业,解放军壕沟挖到一村,消灭一村,敌人毫无对策

    1948年11月14日,陈赓司令员率部一举攻破宿县。宿县位于徐州与蚌埠之间,又称“南徐州”,攻击宿县至徐州一线的行动,是淮海战役的重要一步。黄伯韬、邱清泉等四个兵团被关在宿县大门以内。另两个兵团被关在大门以外。这相当于卡住了敌人的咽喉。宿县失守,出乎蒋介石的意料,他命

    2024-05-30 16:00:01
    1034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

binance币安交易所
已有2000万用户加入币安交易所

立即下载